人教部编版三年级暑期精品阅读训练
1. 我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钉子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小男孩,一天,他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都必须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栅栏上钉了37颗钉子。
过了几个星期,由于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愤怒,小男孩每天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次数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要容易多了……最后,小男孩变得不随便发脾气了。
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他父亲又建议说:“你       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       从栅栏上拔下一颗钉子。”又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便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亲切地对小男孩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的小孔,栅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脾气时,你的言语
就像这些钉子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了别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其实,口头上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们的肉体没什么两样。”小男孩羞愧地低下了头,陷入了沉思……
(1)小男孩用铁锤在栅栏上钉钉子的原因是________。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对文中画线的子你的理解是:________。   
(4)短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5)从这篇短文中你学到了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夏夜荷花
    夏天到了,荷花开了。
    雷雨后的夏夜,空气清新,星星和月亮像刚刚被洗过似的。此时此刻,去北海公园散步,实在是一种关的享受。且不说北海桥头凉风习习,也不说亭台楼阁如同仙境一般,单是北海里的一大片荷花就能使人心旷神怕,流连忘返了。一根根荷箭亭亭而立,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一颗颗水滴在荷叶上滚来滚去,一朵朵荷花在朦朦胧胧的夜中盛开着,散发出一阵阵清香。
荷花从不孤傲,要开就是满池满塘,方圆一片,给人一种壮观的美。
    荷花也不娇贵,只要有泥土和水,就能生长、开花、结果。荷花根茎节生,老根纵横,新枝交叉,雷雨骤来,荷花依旧。真是风也不怕,雨也不怕,一任九天雷电鸣,她仍在水中放奇葩!
    荷花毫无私心,把自己的根茎、叶、花、果实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类。
    荷花啊,荷花,你多美啊!人们怎能不赞美你、歌颂你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心旷神怡:________
奇葩:________
(2)雷雨后的夏夜,“我”去北海公园散步,单是________就能使人心旷神怡。文中分别描述了亭亭面立的________、挨挨挤挤的________,散发出一阵阵清香的________,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夏夜荷花图。   
(3)人们赞美、歌颂荷花是因为(    )。           
A.去北海看荷花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B.北海的荷花有亭台楼阁的映村,显得特别美。
墩怎么读C.荷花不孤傲,不娇贵,具有毫无私心、毫不保留的献身精神。
D.荷花只在夏天里开放,不常见。
(4)你身边有这样具有荷花精神的人吗?试着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3. 阅读。 
它发芽了
老师__________(号召  招呼)我们在科技月中每人做一个科学小实验。我想出了一个有意义的实验题目:观察玉米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芽。
于是,我准备好做实验用的东西:一根小木棍、三粒玉米、一个透明的玻璃瓶、一杯水、一段绳子。
实验开始了。我先把三粒玉米__________(分别  个别)拴在小木棍的上、中、下三个地方,接着把小木棍放进玻璃瓶里,然后往瓶里倒水,直到水升到中间那粒玉米的下方时就停止倒水,最后我把瓶子放在向阳的窗台上。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几乎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三天后,中间的那粒玉米发芽了,从它的肚子里钻出了一个白嫩的小芽。其他两粒玉米没有变化。又过了两天,那粒玉米的芽已经约三厘米长了,白中透绿的小茎上顶着两片嫩绿的小叶。另外两粒玉米__________(果然  仍然)沉睡着。又过了三天,出芽的玉米下面又伸出两条细小的根,根向水下伸展着。再看看另外两粒玉米,上面的好像瘦了,下面泡在水里的却胖了些,可它们都没有发芽的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妈妈的点拨,我明白了,在温度合适的情况下,中间一粒玉米既能吸收水分又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所以发芽了。而另外两粒,一个只能吸到水,一个只能呼吸到空气,因此不能发芽。这个实验使我懂得了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和空气的道理。
(1)选出文中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再写一句话:________   
(3)作者做玉米发芽这个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的过程是________。   
(4)第四自然段中的关键语句是________,我能借助这一关键语句概括这段话的意思:________。   
(5)为什么只有中间一粒玉米能发芽? 
________
(6)最后,作者通过这个实验懂得了________的道理,她之所以能悟出这个道理是因为
她________。   
4. 课外阅读:
爱心树
    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男孩儿每天和大树捉迷藏,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累了的时候,就在树阴里睡觉。大树很快乐。
    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ji)。
    有一天男孩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阴凉里玩一会儿。你会很快活的!”
    “我不爱爬树玩儿了。”男孩说,“我想买些好玩儿的东西。我需要些钱,你能给我一点儿钱吗?”
    “我没有钱,”大树说,“你把我的苹果拿到城里卖掉吧,你就会有钱了。”
    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摘下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大树很快乐。
    过了很久很久,有一天,孩子又来了。
    大树高兴地摇晃着肢体,对孩子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
    “我没有时间爬树了。”孩子说,“我有了妻子和孩子,需要一幢房子保暖。你能给我一幢房子吗?”
    □我没有房子□□大树说□□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拿去盖房□□
于是那个男孩儿把大树的树枝都砍下来,把它们拿走,盖了一幢房子。大树很快乐。
过了很久很久,孩子终于又来了。大树非常高兴。“来吧,孩子,”它声音喑哑地说,“来和我玩玩吧!”
先不往后看,猜一猜完成表格。
猜猜男孩这次提了什么要求?仿照上文写一写。
大树会答应吗?并说出你这样猜的理由。
 
 
    “我不愿意玩儿了。”孩子说,“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离开这个地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
    “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船吧。”大树说,“这样你就可以航行到远处去,你就会快活了。”
    于是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大树很快乐。
过了很久很久,那个孩子又来了。
(1)联系上下文,我知道“孤寂”的意思是________。   
(2)在文中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3)读故事,能把我的猜测和依据填在文中的表格里。   
(4)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5)在文中将“大树很快乐。”这句话出来,你觉得第一次大树很快乐的原因和后面的一样吗?(    )。 
A.一样    B.不一样
(6)用恰当的词语形容故事中的大树和男孩。
________的大树              ________的男孩
5. 阅读短文,并按要求作答。 
________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他背回家。毛驴向他要十斤樱桃做报酬,老山羊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他出多少斤樱桃请你背他?”
“千斤。”
毛驴冷笑道:“十斤樱桃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
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
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给多音字组词。 
背:bēi________  bēi________    扇:shān________  shàn________
(2)文中的“千斤”这句话是________说的。   
(3)请你在下列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作为文章标题(    )           
A.毛驴和老山羊
B.老山羊和牛大哥
C.毛驴和牛大哥
(4)毛驴听了牛大哥的话后“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说明了什么?   
(5)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6)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   
6. 蜜蜂和蚂蚁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小儿嘴里也会哼唱:“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忌妒蜜蜂。他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晚上回窝,我们也晚上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 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    “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
    “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因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蚂蚁嫉妒蜜蜂的是________,蜜蜂的勤劳为的是________,蚂蚁勤劳为的是________。   
(2)从文中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________”上补全对话。   
(4)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