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老院》阅读感悟
一个人所历越多,大抵就越爱回首。随着岁月的叠加,往昔记忆变得厚重,形成独属于个人的情感秘藏,不仅可供回忆,更是能不断挖掘的文学富矿。
墩怎么读在最新的散文作品集《我们的老院》里,肖复兴饱含温情,从青少年时期的老院生活中采撷吉光片羽,酿造成一壶滋味悠长的俗世佳酿。
老院是北京城里随处可见的四合大杂院。它看似普通,却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曾惯看封建王朝里的风云聚散。老院位于京城最繁华的前门大街附近,原为粤东会馆,始建于明朝末年,最早是广东人兴建。后经三次毁弃复建,清末形成了后来最终的样式。肖复兴就在这个老院里出生、成长,度过了人生中最美的年华。这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老院拆的拆、推的推,渐渐只剩残垣断瓦。“2003年底的时候我路过那,进去一看,那时候西打磨厂的街还在,但是我的老院已拆得七零八落,到处贴着拆迁的布告,这时候我心里想,亏得来一趟,不然都拆干净了。”甚至于最近几年,老院已经完全消失,徒有门前槐树留下一地斑驳的树影,引发了他今夕何夕的强烈伤怀。
这促使作家想要写写这老院,写写老院里的那些人。《我们的老院》起调质朴,立足平民生活,描绘五六十年代普通人的生活轨迹、风物人情。全书共写了三十五个故事,篇幅均不长,情节也并不跌宕,而是以个人在特殊的历史阶段中的际遇为着力点。“写《我们的老院》时,我重点要写的是他们的命运,我
抓住几个关键的命运节点:困难时期、时期、之后,这三个阶段是人的命运发生跌宕起伏最重要的时期。”于是我们看到,在特殊的年代
里,有白大、工程师夫妇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花露水》《花布和苹果》);有热爱唱戏的欧阳太太,被批斗乃至疯癫,但仍着戏服咿咿呀呀地唱戏,“怎么拉都拉不下来”(《凤冠霞帔》);有被继母凌辱虐打的小姑娘,最后投河自尽(《水房前的指甲草》);有甘愿自己“吃亏”来照顾父母的小牛,最终从父母留给他的破棉袄里得到一笔财富(《油棉袄》);有智斗“造反派”的毛蛋儿(《小手表的鸽子》);有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体育事业的阿玉(《刀螂腿阿玉》)……
老院里发生的都是朴素的市民故事。他们的爱恨是平凡人的爱恨,他们的忧愁也是普通人的忧愁。他们本人平凡若草芥,没多少人关心。他们是老院里惯常可见的一草一木,是过廊、影壁、雕花窗;也是石门墩、槐花、葡萄架……肖复兴却单单选中了这些人,也由此选中了老北京平淡如水但滋味悠长的市井生活。作者的文字洗尽铅华,笔调节制,毫不煽情,但以朴实的力量直击人心。
老院里的故事又并不那么普通。书写一个体的传奇与故事,其实恰如在显微镜下观察城市的毛细血管流动。任何微小的生活细节,都昭示着时代加诸个体的各种悲欢,也代表着城市记忆与城市体验。“自古皆悲恨,浮生有屈伸。此邦今尚武,何处且依仁?”老院故事之于整个北京城的特殊意义,无非是在浮生缭乱下独留精神一隅,能使我们在时代的簌簌疾风下尽情凭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