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女单冠军是“躺赢”还是“真赢”?
作者:***
来源:《羽毛球》2021年第10期
东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决赛,从比赛过程看,并没有太多对攻场面,多拍拉锯比较多,而且比分接近,通俗地讲,就是紧张而不精彩。
从比赛表现形式看,戴资颖基本处在“主控”位置,一直主导比赛进程,攻势占优,只不过“得势不得分”,失误送分接连不断,甚至比她自身主动得分还多,所以容易产生金牌是她拱手相送、冠军反而是“躺赢”的感觉。事实果真如此吗?
要解开“躺赢”之惑,可以从两个问题着手。第一,决赛的三局比赛中,戴资颖的失误是否都很离谱?据笔者的长期观察,戴资颖的特点是主动得分多,失误送分也多,赢球往往是主动得分更多,输球则是失誤送分更多。所以戴资颖的比赛,一局球的非受迫性失误在10个左右是正常现象。由表1统计数据可见,戴资颖在本场决赛的第一局、第二局的非受迫性失误均为12个,基本属于她的正常范围,不算离谱。此时,陈雨菲的制胜关键在于如何减少戴
资颖的主动得分和降低自身无谓失误,由此推断她的夺冠并非完全“躺赢”。第三局,戴资颖的非受迫性失误多达17个,达到了历史记录的上限。不过,第三局的离谱失误还有特殊原因,文后专门分析。
第二,戴资颖所在的小组可以称之为“死亡之组”,面对失误多的戴资颖,像拉差诺、辛德胡这样一等一的高手为什么就不能躺赢,唯独陈雨菲能够“躺赢”?从这个角度思考,有理由认为,陈雨菲应该有过人之处,至少是具备了能够限制戴资颖轻轻松松得分的本事。本期赏析就以“躺赢”为话题,深入剖析东京奥运会女单决赛的胜负因果关系。
第三,陈雨菲与戴资颖之间有过很多次交手,比赛结果从差距很大到逐步缩小,再到彼此接近。今年4月的《羽毛球杂志》曾刊登过《从全英赛果看东京奥运女单金牌花落谁家》这篇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分析:“如果从竞技实力角度看,中国台北的戴资颖和西班
牙的马林绝对是处在塔尖的两个人,彼此不相上下,左右无他人可及。陈雨菲的竞技实力还有欠缺,应该说不如戴、马两人,但她的优点是耐打、稳定,发挥能力较强,因而在比赛表现上并不输戴、马两人。所以,东京奥运会女单金牌,这三人是最强竞争者”。结果不出所料,戴资颖、陈雨菲如约而至决赛场,双方均做足了战术准备,针对性都很强。从戴资颖的角度分析,以往的比赛经历显示陈雨菲的底线反制能力较弱,因而多控制陈雨菲底线是戴资颖的主导性战术策略;从陈雨菲的角度分析,戴资颖的网前停顿技术是其主要威胁所在,因而多控制戴资颖底线也是陈雨菲的主导性战术策略。于是,制胜焦点自然集中在谁的底线反制能力更强。为了更好地分析陈雨菲的制胜之道,我们还是先从戴资颖的特长技术说起。
戴资颖的打法特点鲜明,又别具一格。她与完全靠速度力量压制对手的马林不同,她是空间利用大师,擅长运用各种不同节奏、线路、弧度的出球,在视觉上给对手造成错觉,从而赢得时间上的优势,获得进攻机会。通俗地讲,马林的打法会压得对手喘不过气,戴资颖的打法则是让对手有力使不上。
如图1-1所示,陈雨菲(红球衣)反手挡直线。戴资颖上网以后做出一个“放网”动作,
然后略微停顿以后手腕突然发力,变成了推直线。从图1-6/7/8陈雨菲的移动步法可以清晰看到有一个明显的顿挫感,是典型的二次起动,身体重心先向网前晃动,然后制动再向后移动,说明陈雨菲的第一直觉判断是“放网”。在受骗以后,陈雨菲的头顶区便成了重灾区。图1-10显示,陈雨菲已经处于反手击球的极限被动状态,尽管全力反拉底线高球,但是因为被动太深,出球明显不到位。于是戴资颖在中后场再次发起进攻,但她并没有选择全力扣杀,而是巧妙地使用了正手滑板吊直线。由图1-15/16可见,陈雨菲又一次受骗,二次起动后再次上网扑救,为时已晚,只能望球兴叹。
在戴资颖的技术体系中,她的假动作威胁更多体现在网前,各种停顿放网、勾球、推挑技术,常常使对手防不胜防,不但制造进攻机会,同时也是直接得分的重要技术手段。
如图2-1所示,戴资颖在中半场反手挡直线远网,陈雨菲以正手放远网应对。注意图2-5戴资颖的击球准备动作与“放网”动作完全一致,然而就在球拍触球瞬间,她的手腕手指突然发力,变成了平推对角(图2-6)。此时,陈雨菲的注意力主要在防备正手网前(图2-7),一旦发觉对手快推对角,球已过人,再也无力挽回(图2-9)。
戴资颖在底线的假动作主要体现为高吊杀技术的动作一致性,尤其是头顶区的吊球,越被动,她越能吊出好球,杀伤力极大。
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是谁 如图3-2所示,戴资颖在头顶区的击球态势显示她已处于被动,在这种状态下的吊球很容易被对手抢住网前,从而带来更大的被动,所以常规处理更多是反击底线高远球。如果
是循规蹈矩,那就不是戴资颖,明明看到她是高远球的准备架构,击球瞬间突然收力,却变成了滑板吊直线。注意图3-5显示的陈雨菲的身体姿态,明显产生了一个后坐力,然后再起动上网。从图3-7陈雨菲的击球位置看,戴资颖的这个吊球质量极高,落点几乎压到了前发球线。陈雨菲拼尽全力,也只是刚刚够到球,因为发力空间不足,挑球不到位(图3-10)。戴资颖随后在中后场起跳扣杀,正手杀直线区小对角,陈雨菲奋力扑救不及而丢分(图3-15)。
上述三个实战图例简要介绍了戴资颖的技术特长威胁主要在网前,所以“敢于控制底线”是陈雨菲不二的战术选择。剩下的问题就是:陈雨菲的底线控制力够不够?
在羽毛球杂志的赏析栏目中曾多次介绍过戴资颖和马林的打法,两人超强竞技能力的基础在于强大的底线反控力,这是女单制胜的生命线。陈雨菲与戴资颖的早期比赛输多胜少,主要短板在于底线对抗能力弱,多拍相持力不够,往往还未等戴资颖出现失误,陈雨菲就已经出现破绽(出球不到位),所以每场比赛的比分差距都比较悬殊。近年来,随着底线对抗能力的不断提升,陈雨菲与戴资颖的实力水平越来越接近,比赛成绩也逐渐开始逆转。只是近一年半中国队一直未在世界赛场露面,陈雨菲是否已经具备问鼎奥运冠军的实力,一直是赛前最令人关心的问题。
这场奥运会女单决赛,三局比赛的平均拍数分别为11.8拍、10.75拍和12.36拍。这在女单比赛中是比较少见的,说明陈雨菲的对抗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升,这为她最后战胜戴资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每一回合能够坚持的拍数越多,戴资颖失误送分的概率就会越高。图4是底线反控的实战案例。图4-1显示,陈雨菲在底线头顶区起跳回击平高球。从图4-5戴资颖回击高球的姿态看,击球点明显过人,说明陈雨菲的头顶平高球质量非常扎实。戴资颖反拉直线高球,陈雨菲以头顶对角平高重复控制底线。这次的平高球质量仍然很高,逼迫戴资颖转身
回击,由图4-15戴资颖的反手击球姿态看,显然是一个比较深的被动状态,这就是陈雨菲高球控制的威力。戴资颖在被动状态下反手回击直线高球,明显比较吃力和勉强,结果出球不到位(图4-17)。陈雨菲迅速在中后场起跳,果断突击,正手劈杀对角,从而使戴资颖陷入更加被动的防守状态(图4-21)。这个回合的多拍对抗,充分说明了陈雨菲的底线反控能力已经到了与戴资颖并肩的能力水平,从而为戴资颖的“失误技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