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在这秋高气爽、景宜人的季节里,有机会和各位同仁一起探讨数学的教学教法,心中特别开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让每一个学生愉快地、自信地走进我的数学课堂,从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3-34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以及板书设计几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1、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
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身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表面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显得有点抽象。虽然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突破难点。
3、说教学目标
  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运用新知灵活解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以及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学生刚刚深入学习空间立体图形,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因此我把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5、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使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知识。
六、说教具、学具准备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在学具上我让学生准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一把。
7、说教学过程
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理念,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ac97
    (一)旧知重温,铺路搭桥口答
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相对的棱的长度(    ),相对的面(    )。
2、正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它的棱(    ),每个面(    )。它是特殊的(    )。
3、看图,指出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我设计这一口头练习主要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新知识铺路搭桥。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就创设如下情景:(今天是聪聪妈妈的生日)聪聪:“妈妈,生日快乐!”妈妈:“真乖,礼物包装得真精美!妈妈考考你,包装这份礼物时,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呢?”聪聪“……”(妈妈让聪聪思考包装这份礼物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我顺势把问题抛给学生,从而引出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
这一设计意在赋于教材以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实践探索,获取新知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独立感知——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我让学生观察并触摸准备好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各个面,初步感知“表面”的含义。
(设计意图)这样可以让学生借助实物,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活动二:合作交流——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个教学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盒,按照活动要求,(课件出示要求)通过剪一剪、看一看、写一写,结合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概括出表面积的意义,即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并讨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每个面的长和宽的关系,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指导他们的实践,倾听他们的发言,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学生比较容易发现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把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相加;第二种:用上下面的面积加前后面的面积再加左右面的面积;电脑演示)用上下面的面积加前后面的面积再加左右面的面积,从而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2+长×高×2+宽×高×2 
第三种:上、前、左面的面积和乘2。从而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然后,我通过课件演示并讲解长方体拆成平面展开图讲解讨论的问题,验证学生总结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课件展示)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关键条件。至此,本课的重点、难点都得以突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活动三:运用公式,尝试解题。
对于例1(课件显示例题)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长0.7m,宽0.5m,高0.4m,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硬纸板?
    我放手让学生从刚才发现的方法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让学生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变“教数学”为“用数学”。
(四)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练习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首先是(一):基础练习,照顾全面。
1.我会填(练习六的第一题的前2个图)。
(1)两个长方体中前面的面积分别是——和——。
(2)两个长方体的右侧的面积分别是——和——。
(3)两个长方体向上的面的面积分别是——和——。
(4)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分别是(    )和(    )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填空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突破了难点,又为解决下面的变式练习作好铺垫。
  其次第二层:回应情景,发散思维。
    这时,我又巧妙地请出聪聪,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解疑。(聪聪:“包装这份礼物时,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呢?同学们,帮我算算吧!看谁算得快,算得妙!”)课件出示
这一题既回应了情景,又打破了学生思维的定势。使学生明白:当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乘4加正方形的面积乘2来计算,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是很多的,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我还及时地教导学生要学会感恩,懂得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最后第三层走进生活,深化理解。
为了体现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我出示了课本第34页“做一做”,给简易衣柜换布罩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像这种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总面积的情况。并举出日常生活中类似的实例,(课件出示生活的实例,说说要求几个面的面积)让学生讨论。(设计意图)这样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探索现实中的数学,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我设计的练习,内容紧贴生活,训练由浅入深,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突出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评价体验,归纳提升
在对全课总结时我让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并进行学习评价。让学生畅所欲言,及时梳理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然后,我结合板书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