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键虚词译到位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先帝中兴,遗爱在人。圣主伶俐,德洽朝野,思与贤哲弘济艰巨。不北面而执臣节,乃私相树建,肆行威福,凡在人臣,谁不愤叹!此直钱凤不良之心闻于远近,自知无地,遂唱奸逆。导所统六军,石头万五千人,宫内后苑二万人,护军屯金城六千人,刘遐已至,征北昨已济万五千人。以天子之威,文武毕力,岂可当乎!事犹可追,兄早思之。大兵一奋,导以为灼炟也。(选自王导《遗王含书》)
注 晋代元帝、明帝之间,王敦任大将军,手握重兵,有纂夺之意,时与朝廷发生冲突。后王敦病重,其兄王含带兵攻打朝廷,王导为二人堂弟,时在朝任司徒,写信劝王含退兵,王含不该。
(1)不北面而执臣节,乃私相树建,肆行威福,凡在人臣,谁不愤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天子之威,文武毕力,岂可当乎!事犹可追,兄早思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面向北方向皇上执持臣子的礼节,却擅自彼此扶持树立,肆意作威作福,凡是做人臣的,谁不愤慨叹息!
(2)凭着天子的声威,文臣武将全力以赴,莫非能够招架吗!情形还能够补救,兄长应及早考虑这件事。
解析 得分点:(1)“北面”“乃”“树建”“肆”。(2)“以”“毕力”“当”“追”。
参考译文
先帝振兴帝业,仁爱遗留在民间。现今圣主伶俐睿智,恩泽遍及朝野,希望和圣哲之人普遍摆脱时世的艰巨。不面向北方向皇上执持臣子的礼节,却擅自彼此扶持树立,肆意作威作福,凡是做人臣的,谁不愤慨叹息!这只是是钱凤的不良用心为远近的人所知悉,自知无地自容,于是建议作乱。我王导统领的六军中,石头城一万五千人,宫内后苑二万人,驻扎在金城的护军六千人,刘遐已经到来,昨天已经渡太长江的征北军有一万五千人。凭着天子的声威,文臣武将全力以赴,莫非能够招架吗!情形还能够补救,兄长应及早考虑这件事。大军一旦发动,我感到超级地忧虑。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余阅《殿阁词林记》,恭述成祖视朝之暇,辄御便殿阅书,或召儒臣讲论弗辍也。尝问:“文渊阁经史子集皆备否?”学士解缙对曰:“经史粗务,子集尚多阙。”上曰:“士人家稍有余赀便欲积书,况于朝廷,其可阙乎?”遂召礼部尚书郑旸,令择通知典籍者四出求遗书,
且曰:“书值不可较价直,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复顾缙等曰:“置书不难,须常览阅,乃有利。凡人积金玉,亦欲遗子孙。金玉之利有限,书籍之利岂有穷乎?”大哉圣谟!非臣庶所宜恪遵者乎?(选自祁承熯《聚书训序》)
(1)书值不可较价直,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哉圣谟!非臣庶所宜恪遵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书的价钱不要与卖家计较,只按他要的价钱给他,(用如此的方式来搜集书,那么)或许价值宝贵的书能够搜集到。
(2)圣上的(念书)策略何等远大啊!(如此的念书策略)不是咱们这些臣僚应该严格遵守的吗?
解析 得分点:(1)“较”“惟”“庶”“奇书”。(2)“谟”“恪遵”,倒装句式、反问句式。
参考译文
我阅读《殿阁词林记》,作者恭顺地记叙了明成祖利用上朝的空闲,就亲自在便殿念书,或召见文臣讲诗论文不断。皇上曾经问:“文渊阁里经史子集的图书都齐全吗?”大学士解缙回答说:“经史类图书粗略备齐,子集类图书还多有缺少。”皇上说:“念书人家稍有余钱财就想收藏图书,何况是朝廷,怎么能够缺少图书呢?”于是就召见礼部尚书郑旸,命令他选择精通经典书籍的官员四处收求过去遗留下来的书籍,而且说:“书的价钱不要与卖家计较,只按他要的价钱给他,(用如此的方式来搜集书,那么)或许价值宝贵的书能够搜集到。”再转头对解缙等人说:“购买书籍不难,必需常常阅读,才有利。一般的人聚积金银美玉,也想留给子孙。金银美玉的利益是有限的,书籍的利益哪里有穷尽呢?”圣上的(念书)策略何等远大啊!(如此的念书策略)不是咱们这些臣僚应该严格遵守的吗?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余读先生(戴名世)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转变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
尝拟之前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那么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选自《戴南山先生全集》,有删改)
(1)私尝拟之前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私下里曾经将他的文章与前人的诗文相较,以为庄周的文章、李白的诗歌和他的文章差不多相似。
(2)仅这些(残余的)很少的文章,却还蒙受压制使它不能活着间公布流传,确实可悲啊。
解析 得分点:(1)补充主语“我”;“私”,私下里;“拟”,比;“庶几”,差不多。(2)“区区”,很少;“厄抑”,蒙受压制;“良”,实在,确实。
参考译文
我读(戴名世)先生的文章,看到它的意境像太空的浮云,转变无痕;又像飘飞的神仙,没有谁能够窥视它的行踪。我私下里曾经将他的文章与前人的诗文相较,以为庄周的文章、李白的诗歌和他的文章差不多相似。但他文章气势逸致神韵的高远,就一直进入司马迁的境遇而取得他的神韵了。我的学生尤云鹗曾经说司马迁文章的飘逸之气,欧阳修在其后,只有(戴名世)先生取得了,这并非虚妄之言啊。我又看先生文中的自叙,和方苞先生所写的序,明白先生从来常常以司马迁自比,他的心中藏有百卷诗书,像江水一样滔滔欲出。先前让他写出(那些文章),必然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这些人的地址,莫非仅这一点点
文字就足以看到司马迁文章的神韵吗?可惜啊,先生有司马迁的才能,却没能够有司马迁的大志,仅这些(残余的)很少的文章,却还蒙受压制使它不能活着间公布流传,确实可悲啊。
(一)高频虚词:只要显现,牢牢抓住
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要紧有“以”“其”“因”“乃”四个。这种虚词只要在翻译句中显现,便要额外留意,牢牢抓住,确保翻译到位。
缙怎么读1.以。设为“分点”的频率最高,在语境中要紧考查其介词义,如“用(拿)”“把”“依照”“因为”等义项。另外,其实词义“以为”“率领”也不可轻忽。
2.其。在翻译中考查较多的是其指代词义“那”“那些”,活用为第一人称的“我”“自己”。另一重点是语气副词义,如表推测的“可能”,表反问的“莫非”,表期许的“可要”“必然”,表婉商的“仍是”等。这些都需要语境及在句中的位置译出。
3.因。在翻译中要紧考查“于是(就)”“乘隙”“通过”等虚词义,还有实词义“沿袭”“缘故”也不可轻忽。
4.乃。主若是考查在语境中“于是(就)”“才”“竟然(却)”三个义项的辨析。尤其是“于是(就)”与“才”的语境区别是个难点。
上面四个高频虚词的准确翻译要紧靠对语意、语法、语境三个层面的把握实现。代入查验法也是一个不错的判定方式,不妨一用。
(二)虚实义兼有的虚词:细心区分,当译那么译,不妥译那么删
有一部份虚词,要紧以结构或语气助词用法为主,如“之”“焉”“者”“乎”等,其结构、语气助词一样情形下可不译,但有少部份实义,不可不译。那个地址,尤其要留意“焉”“者”。焉:作为句中或句末语气助词时,可不译;但当放在动词后面作代词或兼词时,有实义,必需译出。者:要紧有两个义项,一是作代词,可译为“……的人(事、地址)”;二是作助词,表句中停顿,与“也”组成判定,或作定语后置的标志,没必要译出。这两种词义、词性,在翻译中尤其要认真辨析,不可当译不译,或不妥译而硬译。
(三)常见副词:除表敬谦外,意思实在,当须译出
尽管说各地《考试说明》都列出要把握的18个重点虚词,但在实际考查中尤其在翻译中,涉及的范围远不囿于此。像部份常见的副词通常都设为“分点”,不可轻忽。
1.部份副词放在句首,存在必然的意思,需要译出。如表示“等到”的有:比、迨、逮、洎、及。表示“恰逢”的有:会、适、属。表示“旧日、先前”的有:向、乡、曩。表示“希望”的有:愿、唯、教。表示“只、只是”的有:但、特、第、顾、直、止。
2.部份副词的意思易混,翻译时尤须加以区别。
(1)无
例: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②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那么不达,见小利那么大事不成。
区分:①不管。②通“毋”,不要。“无”仅在后面为并列短语时译为“不管”。
(2)辄
例:①先达谓余曰:“冰遇水辄化。”余试之,不爽。
②自朔至晦,虽百般勖勉,辄不上朝。
区分:①就。②老是。前者强调客观性,后者强调一贯性。
(3)遂
例:①乃遂私见樊於期。
②屈原闻郢都已破,作《怀沙》,遂自投汨罗以死。
区分:①于是、就。②最终。前者强调前后两个分句时刻的紧密相承,后者强调后一分句是经历了较长的时刻才显现的。能够依照时刻跨度的长短来区别。
另外,“见”(相)虽不是副词,但因显现频率高,在那个地址也予以说明一下。
例:①徒见欺。
②慈父见背。
区分:①被。②代“我”。当“见”放在动词前是表示被动仍是偏指一方,要依照语境准确区别。类似情形的还有“相”字。
(四)特殊虚词:词义固定,固定翻译
所谓特殊虚词,一是指固定虚词(复音虚词),两个字不能拆开硬译。如“因此”“无乃”“奈何”“有以”“无以”“是以”等。二是指兼词,即一个词当做两个词用,译时可按两个词翻译。如“焉”(于此)、“诸”(之于/之乎)、“盍”(何不)等。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雷峰樵叟者,台之宁海人也。世居雷峰之下,业诗书,敦礼让,代不乏人,至叟尤其乡邦所敬式。乡闾有忿争不辩,县吏相与诣门质诸叟。叟喻以一言,咸悦服而去。雅爱念书,自少至老不倦。性颇嗜游观,值春和景明,树林蓊蔚,鸟声嘲哳烟霭间。即幅巾杖履,倘佯于山巅水澨,与樵童牧儿伍,心无厌焉,因以樵叟自号。
或问之曰:“……今叟居必冠裳,行必杖履,所业必诗书。无运斤砟斧之勤,无拾枯束湿之劳,而顾以樵自目,其如名实之爽何?”叟曰:“假设奚言之固也?予恶夫世之人,不修其实,择美名而居之,手未能操简牍,心未能颂章句,辄轩然以儒者自居。法律之莫谙,爵号之莫晓,辄岸然以古之良臣自处。曰长者,曰先生,曰皋,曰夔,己处之而不愧,人呼之而不异。及察其所存,岂有毫发诚身之善,及物之功乎?”(选自方孝孺《雷峰樵叟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