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3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
第十三章 论语子路篇
zǐ lù wèn zhèng zǐ yuē xiān zhī láo zhī qǐng yì yuē wú juàn
子 路 问 政,子 曰:先 之 劳 之。请 益,曰:无 倦。
【注释】先之:指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头做。
【大意】子路问怎样为政。孔子说:“自己先带头去干,再让百姓勤劳地工作。”子路请求孔子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倦怠。”
zhòng gōng wéi jì shì zǎi wèn zhèng zǐ yuē xiān yǒu sī shè xiǎo guò
仲 弓 为 季 氏 宰,问 政。子 曰:先 有 司,赦 小 过,
jǔ xián cái yuē yān zhī xián cái ér jǔ zhī yuē jǔ ěr suǒ zhī ěr
举 贤 才。曰:焉 知 贤 才 而 举 之?曰:举 尔 所 知。尔
suǒ bù zhī rén qí shě zhū
所 不 知,人 其 舍 诸。
【注释】先:率先。
有司:百官。
【大意】仲弓做季氏的私邑总管,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给手下的官吏们带头,原谅他们的小过错,推举贤良的人才。”仲弓说:“怎么知道是贤良的人来推举呢?”孔子说:“推举你所知道的。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别人难道不能推举他吗?”
zǐ lù yuē wèi jūn dài zǐ ér wéi zhèng zǐ jiāng xī xiān zǐ yuē
子 路 曰:卫 君 待 子 而 为 政,子 将 奚 先?子 曰:
bì yě zhèng míng hū zǐ lù yuē yǒu shì zāi zǐ zhī yū yě xī qí zhèng
必 也 正 名 乎。子 路 曰:有 是 哉。子 之 迂 也。奚 其 正。
zǐ yuē yě zāi yóu yě jūn zǐ yú qí suǒ bù zhī gài quē rú yě
子 曰:野 哉,由 也。君 子 于 其 所 不 知,盖 阙 如 也。
míng bú zhèng zé yán bú shùn yán bú shùn zé shì bù chéng shì bù chéng
名 不 正,则 言 不 顺。言 不 顺,则 事 不 成。事 不 成,
zé lǐ yuè bù xīng lǐ yuè bù xīng zé xíng fá bù zhòng xíng fá bù zhòng
则 礼 乐 不 兴。礼 乐 不 兴,则 刑 罚 不 中。刑 罚 不 中,
zé mín wú suǒ cuò shǒu zú gù jūn zǐ míng zhī bì kě yán yě yán zhī
则 民 无 所 措 手 足。故 君 子 名 之 必 可 言 也,言 之
bì kě xíng yě jūn zǐ yú qí yán wú suǒ gǒu ér yǐ yǐ
必 可 行 也。君 子 于 其 言,无 所 苟 而 已 矣。
【注释】卫君:卫出公蒯辄。他与父亲争夺君位引起国家混乱,孔子认为治理卫国需要先正名,明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
奚:疑问代词,什么。
诸的拼音正名:纠正礼制名分使用不当的状况,正确使用各人的名分。名,名分,按照礼制定人的名义、身份、地位、等级。
阙(quē):缺,指回避,保留。
中(zhònɡ):恰当,得当。
措:放置,安放,处置。
苟(ɡǒu):随便马虎。
【大意】子路说:“如果卫国的国君等您去治理国家,您将先做什么?”孔子说:“必将先纠正名分!”子路说:“您真的迂腐到这等程度吗?为什么要正名分呢?”孔子说:“你太卤莽了,仲由!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应该采取保留态度。名分不正,言语就不顺;言语不顺,做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制度就无法建立;礼乐制度不建立,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人民就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做。所以君子正名分一定有他的理由可以讲,讲了也一定可以行得通。君子对于他的言论是没有一点马虎的地方的。”
fán chí qǐng xué jià zǐ yuē wú bù rú lǎo nóng qǐng xué wéi pǔ
樊 迟 请 学 稼,子 曰:吾 不 如 老 农;请 学 为 圃, yuē wú bù rú lǎo pǔ fán chí chū zǐ yuē xiǎo rén zāi fán xū yě
曰:吾 不 如 老 圃。樊 迟 出,子 曰:小 人 哉。樊 须 也。
shàng hào lǐ zé mín mò gǎn bú jìng shàng hào yì zé mín mò gǎn bù fú
上 好 礼,则 民 莫 敢 不 敬;上 好 义,则 民 莫 敢 不 服。
shàng hào xìn zé mín mò gǎn bú yòng qíng fú rú shì zé sì fāng zhī mín
上 好 信,则 民 莫 敢 不 用 情。夫 如 是,则 四 方 之 民,
qiǎng fù qí zǐ ér zhì yǐ yān yòng jià
襁 负 其 子 而 至 矣,焉 用 稼。
【注释】樊迟:孔子的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
圃(pǔ):菜园,这里指菜农。
襁(qiǎnɡ):背婴儿的布兜、背带。
【大意】樊迟请求学习种庄稼。孔子说:“这个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求学习种菜。孔子说:“这个我不如老菜农。”樊迟出去了。孔子说:“真是个在野小人啊,樊迟!统治者讲究礼仪,百姓就不敢不尊敬;统治者喜好仁义,百姓就不敢不服从;统治者诚实守信,百姓就不敢不说出实情。如果做到这样,那么四方的百姓就会背着幼小的子女来投奔,为什么要自己种庄稼呢?”
zǐ yuē sòng shī sān bǎi shòu zhī yǐ zhèng bù dá shǐ yú sì fāng
子 曰:诵 诗 三 百,授 之 以 政,不 达。使 于 四 方,
bù néng zhuān duì suī duō yì xī yǐ wéi
不 能 专 对。虽 多,亦 奚 以 为。
【注释】《诗》三百:《诗经》有305篇,人们常以“《诗》三百”来指代《诗经》。
达:通达,通晓;能应用,处理得好。
专对:根据具体的外交场合,随机应变,交涉外交事务。古代外交常以背诵《诗经》的部分章句来表达意思,所以背诵《诗经》是外交官必备的职业技能。
【大意】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务,却办不好;到四处出使,不能独立谈判应对;虽读了许多诗,又有什么用呢?”
zǐ yuē qí shēn zhèng bù lìng ér xíng qí shēn bú zhèng suī lìng bù
子 曰:其 身 正,不 令 而 行;其 身 不 正,虽 令 不
cóng
从。
【大意】孔子说:“统治者自己的品行端正,不用发布命令,百姓也会去照着做;统治者自己的品行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
zǐ yuē lǔ wèi zhī zhèng xiōng dì y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