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江飞海志远扬
作者:***
来源:《党员生活》2017年第10期
华灯初上,夜朦胧。一身亮橘的鹦鹉洲大桥在火烧云的映衬下,大气壮观,美轮美奂。桥面上车辆川流不息,像一条条流光溢彩的丝带,为浩瀚长江装点美丽,为大武汉再添通途。从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世界首座三塔四跨悬索桥鹦鹉洲长江大桥到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斜拉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世界首座六线铁路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等,这些桥梁建设史上一座座丰碑的设计蓝图,都来自于位于武汉的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
作为桥梁行业的“领头羊”,大桥院在多跨悬索桥、多跨斜拉桥、公铁两用桥、高铁大桥、跨海大桥、钢桁拱技术、深水基础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桥梁90%以上的原创技术均出自大桥院。
在这骄人的成绩背后,有着一番动人曲折的历程。2003年,有一位硬汉临危受命,与大桥院党委班子一道,逆风飞扬,实现了经营规模由千万元级到十亿元级的重大提升,创造了
不亚于攻克天堑的企业腾飞奇迹。他,就是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院长张敏。
一桥跨越困局
1965年,张敏出生于江苏南通的一个小村庄。农家出身的他,勤奋而聪颖。1984年,他跳出农门,考入了西南交通大学。入校后,母校严谨的学风和杰出校友茅以升的精神,对年轻的张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桥,也成为了他追求一生的目标。
1988年,张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了大桥局勘测设计院华东分院,并先后担任华东分院院长、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海外部副部长、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经营开发中心主任。2003年,年仅38岁的他出任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院长。
从此,张敏拉开了大桥院新一轮建设的序幕,立志建一座新时代下大桥院自身发展、走出困局的跨越之桥。一方面创新市场经营理念,优化营销策略,全面提升经营开发力度和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采取一系列管理举措,理顺内部关系,整合内部资源和生产能力,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使企业在市场开拓、内部管理、技术进步、人才培养、经济效益等方面实现全面飞跃。
很快,在张敏的带领下,中铁大桥院架起了一座跨越困局的桥梁。
“我印象最深的是,和张院长一起出差,一天跑过四个城市。早晨从北京出发到南京下午到徐州,晚上赶最晚的航班到成都,一天跑遍全国东南西北。”人力资源部部长林冠华感慨地说。每年,张敏在外出差的时间长达200余天。
从上任到现在,张敏一直坚持冲锋在一线,带着职工主动走到市场上去拼、去闯,不断争取新的项目。
“有一个项目,当天下午业主已经开会确定修隧道,第二天一早便会发文。但张院长还不放弃,带着技术负责人在下班时间来到业主办公室,恳请用几分钟的时间对桥隧方案的优劣做最后陈述。”就是这短短几分钟数据详实、逻辑清晰的分析,最终令业主重新认真思考,将这一重大项目交到了中铁大桥院的手中。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王福源每次谈及此事,都充满敬佩。
“不到最后一天、最后一小时,我绝不会放弃。”这是张敏执着的写照。
在这背后,更是张敏坚守国家利益的底线。一个桥隧项目,投资可能达到几十亿甚至
上百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该修隧道的地方我们绝不去争,该修桥的我们尽最大努力。”
一桥通向腾飞
“创新与服务是我们事业蓬勃发展的保证。”张敏常常将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
这些年来,张敏参与的东海大桥工程于2008年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质奖”、三索面三主桁公铁两用斜拉桥建造技术于2013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正桥设计于2012年获得“铁道部优秀工程设计特等奖”等荣誉,成果丰硕。2016年,他被授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在张敏的带领下,大桥院始终坚持“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了大桥院的金字招牌。“我们每两年在武汉举办一次世界桥梁技术论坛,将最新的技术向全世界展现,并带动行业发展。”张敏自豪地说。
高精尖的技术,令大桥设计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项目。而优质的服务,则为大桥设计院带来了口碑和信任。
“这个汇报材料上有语句不通。”“现场专家并不是对所有方面都了解,口袋材料准备好了么?”不久前,在甬州铁路现场,大桥院开发部副部长、项目总体负责人徐力被问得额头出汗。对待每一个项目,张敏都精益求精、注重细节。
2016年炎夏的一个下午,和张敏一起在广州出差的战略规划部部长欧建平接到一个重要业主的通知,第二天一早到北京联合汇报。“下午和晚上还有工作,要不安排其他同事去吧。”欧建平建议道。“不行,我对这个项目情况最熟悉,汇报效果最好。”张敏决定处理完工作后赶当天最后一班航班去北京。
當晚,航班因暴雨延误。眼看时间已经过了凌晨,“要不算了吧,业主肯定能理解。”欧建平再次建议。张敏没有同意,两人一直在候机厅等到凌晨3点,飞机终于从广州起飞。一下飞机,张敏直接赶往了会议室,令业主感动不已。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
除了以桥梁勘测设计为核心的传统业务,中铁大桥院还在张敏的带领下,拓宽服务领域,开发新的市场,现已发展成为了集咨询监理、桥隧诊治、铁路工程、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市政工程、轨道交通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开启了事业腾飞的新征程。
一桥走入心灵
在工作中,张敏的严格和高效常常让下属喊“累”。
“在状态,有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这是张敏对员工的要求,他自己也以身作则。
“工作起来没有休息。任何时候都是上紧了发条的状态,处理完一件就再办另一件。”大桥院党委书记田道明这样说。
但张敏也有另一面。
“工作非常严谨,生活非常不讲究。出差经常就是一碗面条解决一餐。”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张跃进说。
“平时喜欢走路,每天一万步,步速很快,年轻人都跟不上。”同事王虎说。
“有一年十一到北京出差下大雪,他特意打电话让我注意增添衣服,心里很感动。”同事葛海峰说。
“2006年,我还是一个基层职工,考过了高级的消息,还是在北京开评审会
的张院长打电话告诉我的。”审计部部长杨雯说。
作为一“家”之长,张敏时时刻刻把职工的疾苦困难当作自家事来看,在职工心里架起了一座暖心桥。在他的主持下,大桥院起草落实了以助医、助学、助困为内容的“三不让”的实施办法,成立了“三不让”承诺的组织机构,并确定了重点帮扶范围。“三不让”承诺的有效开展,为困难职工筑起了第四道防线,极大地缓解了职工生活、就医、子女就学的困难。近年来,共资助13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学;资助32名有困难的职工;看望慰问生病职工18次;慰问离退休职工354户。此外,公司还对口联系帮扶了三个贫困村。
铁汉亦有柔情,在武汉生活多年的张敏,也把这里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作为“湖北桥梁行业的发动机”,中铁大桥院从各个层面,加强与大桥局、二桥局、科工集团等本地央企合作,共同将武汉的“桥牌”打造得更为明亮。
“东到东海、南到香港、西到吐鲁番、北到黑瞎子岛,只要有大江大河的地方都有我们设计的大桥。”踏遍祖国大好河山,张敏豪情满怀。一架架巨龙腾空而起,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增添了无穷动力。
近几年来,大桥设计院还建造了孟加拉国最大的桥梁帕克西大桥,马尔代夫有史以来第一座大桥、印度洋上第一座跨海大桥中马友谊大桥,非洲首座斜拉桥——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桥等,足迹遍布全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的梦想,就是将中国的超大型桥梁建设到世界各地,展现中国桥梁科技的实力与成就。”跨海飞江,志在四方,这就是中国当代建桥人张敏始终追求的方向。责任编辑 何四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