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费得
到了较快发展。
2006年,我国肉类总产量为8051万t ,连续16年居世界第1位,其中猪肉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达64.6%。猪肉成为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形式,在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一直稳定在65%左右。2007年5月以来,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国内猪肉(去皮带骨)平均价格连续大幅度上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上半年我国肉禽及其制品上涨了20.7%,7月份达到了45.2%,其中猪肉价格的上涨更具代表性。这对以猪肉为主要肉类消费的我国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关于我国生猪市场成本与收益的研究,国内有
较多基于各地价格主管部门成本调查机构的调查分析。王济民等[1]在对1980—199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饲养规模越大,人工费用所占比例越低,物质费用逐步增大,劳动对资本的替代作用越来越小。于潇萌等[2]比较分析了我国生猪主产省、主产区散养农户的成本收益状况。罗增海等[3]通过分析期
内各地区仔猪价格回归函数分析,得出肉价波动是肉价变动的一部分,而理解国内猪肉价格波动乃至整个养猪业问题的关键在于关注农民养猪意愿。本文运用成本收益法对1988—2006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完整的分析,不但对不同模式下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而且选取两种模式下的重要指标进行了比较,以期能够准确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两种模式下生猪养殖的成本收益分析
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对中国猪肉市场的成本收
我国不同模式下生猪养殖的
成本与收益对比
———基于1988—2006年统计数据分析
静,张昕欣*,费本飞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作者简介:李静(1978-),男,安徽人,副教授,在站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经济与农村贫困等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生猪散养和专业养殖的差异对比,运用成本收益法,对两种模式下各项指标进行了较为
全面的分析,同时选取两种模式下的重要指标进行比较,出两者不同的成本收益构成以及历年来的变化情况。对如何发挥两种模式的优势,保证市场供求平衡,提出政策建议。关键词:生猪散养;专业养殖;成本收益中图分类号:F326.34;S828
文献标识码:A
益进行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法是以货币单位为基础对投入与产出进行估算和衡量的方法。本文在生猪的成本收益分析中,每头生猪的总成本包括:(1)每头物质与服务费用
直接费用:仔畜进价;精饲料费用;青粗饲料费用;饲料加工费;水费;燃料动力费;医疗防疫费;死亡损失费;技术服务费;工具材料费;修理维护费;其它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税金;保险费;管理费;财务费;销售费。
(2)每头人工成本:家庭用工折价和雇工费用
每头生猪收益主要指其产值合计,具体分为主产品产值和副产品产值。影响每头生猪收益的因素有主产品产量和每单位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而衡量养猪效益的指标则是每头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
2.1我国生猪散养成本收益分析
数据来源于从我国散养生猪的成本收益分析国家统计局网站获取的1988—2006年的年度资料[4],数据可靠。
2.1.1生产成本分析
从1988—2006年,全国散养生猪总生产成本总体呈现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1988—1993年间,散养生猪每头总成本均维持在380元左右,但1993年以后,每头总成本急剧上升,1997年达到最高值861.14元。1998—2002年间,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到2003年以后,每头总成本均维持在800元左右。与1993年相比,1995年的生产总成本翻了近1倍。
(1)仔畜费用分析。1988—2006年,仔畜进价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仔畜进价最低出现在1990年,最高为1997年的220.21元,为最低值的3倍。其中相邻年增幅最快的为1994年,增幅达到59%,而1999年的仔畜进价则只有1998年的60%。仔畜费用占总成本比例维持在20%左右。
(2)精饲料费用分析。精饲料主要包括饲料粮、糠麸饼粕类农副产品以及直接从市场上外购的商品性混合饲料。精饲料费用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过程。最低值出现在1988年,最高值在1995年。1988—1992年维持在150元/头,1993年以后3年则急剧上升,年增长率超过了30%,1995年以后则又开始下降。1999—2001年维持在250元/头左右,2003年又开始缓慢上升。
(3)青粗饲料费用分析。青饲料主要包括自种青饲料、人工打草、薯藤和其它青饲料。青粗饲料费用经历了相对复杂的变化,近20年间有升有降,在50元上下波动,峰值出现在1997年,最低值出现在2005年。青粗饲料占总成本的比例1988年最高,达到16.9%,2005年最低,仅5.0%。
(4)家庭用工费用分析。家庭用工费用的核算主要按家庭用工折价算。家庭用工天数总体上是下降的,最高值为1988年的22.40d,最低为2006年的10.36d。较为反常的是1997年,家庭用工天数达到19.70d。劳动日工价则逐年上升。1988年为2.20元/d,2006年为16.90元/d。家庭用工费用的折价基本按照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但由于1997年家庭用工天数的例外,使其家庭用工费用达到191元,为历年来最高。
2.1.2收益分析
(1)每头产值合计分析。每头产值合计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997年和1999年。1988—1993年间,每头产值在稳定中略有上升,但1994年则急剧上升,增幅达到67.3%。1998年又急剧下降,仅为
1997年的79.9%,2004年又急剧上升,增幅为上年的30.7%。每头产值合计出现的大起大落分别发生在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期间。
(2)每50kg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分析。每50kg 主产品的平均出售价格最高值为1997年的426.19元,最低值为1991年的170.88元。1988—1993年该指标较稳定。1994年则急剧上升,增幅达到75%,1998年又急剧下降,仅为1997年的79.6%,2004年又大幅上升,增幅为上年的30.8%。
(3)成本利润率分析。成本利润率最低为1998年,仅0.43%,最高为1994年,达到31.83%,是1998年(0.43%)最低时的74倍。1998—2002年间,成本
27
利润率都偏低。每头净利润波动较大,1998、1999年该指标都较低,不到5元,1994年则高达202.88元。2.2我国生猪专业养殖成本收益分析2.2.1
生产成本分析
自1991—2006年,生猪专业养殖每头总生产成本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1993—1995年间增幅较快,1997—1999年间经历了较大程度的降低。
(1)仔畜费用分析。仔畜进价经历了两起两落,最高值出现在1997年,最低值为1993年。1994年为1993年的1.73倍,而1998年仅为1997年的72.5%。1999—2003年间,仔畜进价较稳定,维持在140元/头左右。
(2)精饲料费用分析。精饲料费用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过程。1996年,精饲料费用达到446.60元/头,为历年来最高,1991年仅为161.71元/头,为最低水平。精饲料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均大于50%,但1997年仅为47.6%,分析表明,该年仔畜进
价为262.93元/头,占总成本的30.4%,比其它年份高很多。
(3)青粗饲料费用分析。分析期内青粗饲料费用均较低,占总成本比例较小。青粗饲料费用最高值为1995年的33.45元/头,最低值为2002年的11.79元/头,占总成本比重约2%左右,而1995年高达7.2%。
(4)人工成本分析。由于专业养殖存在雇工现象,故在分析时应加以考虑。家庭用工折价总体上保持上升趋势,但幅度不大。1996年增幅达到48%,1997年增幅达到32%。雇工费用总体上不稳定,199
5—1997年较高,1998—2003年又极低,2004年以后开始上升。所以,每头人工成本经历了较大的波动,
1995—1997年增长较快,1998年后急剧下降,2004年后较平稳。2.2.2
收益分析
(1)每头产值合计分析。每头产值合计最高值为1997年的942.10元/头,最低值为1991年的
表1
我国生猪散养成本收益情况
年份1988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注:数据来源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7》。下表同
主产品产量/kg 121.10114.10114.90116.10109.30106.60107.00105.30109.20109.20105.10105.90107.60105.50106.70107.40108.40109.50
产值合计/元475.16416.00413.27446.68502.39840.26886.71882.79963.22769.03609.28646.58662.1
9629.41732.09957.66814.24878.36
总成本/元373.37368.31354.33384.33424.29637.38814.04797.47861.14765.74604.78601.64627.25595.07642.80803.76803.79782.06
物质与服务费用/元324.09305.38299.23318.03354.18532.83685.56672.34670.14617.63475.01473.19491.82467.28507.23652.14636.67606.97
人工成本/元49.2862.9355.1066.3070.11104.55128.48125.13191.00147.84129.20128.00135.20127.60135.52151.52166.92175.08
净利润/元101.7947.6958.9462.3578.10202.8872.6785.32102.083.294.5045.1234.9434.3489.29153.9010.4596.30
成本利润率/%27.2612.9516.6316.2218.4131.838.9310.7011.850.430.747.505.575.7713.8919.151.3012.31
每50kg 主产品平均售价/元186.82172.35170.88182.01219.14382.74398.71407.91426.19339.44278.63293.35297.23287.59333.58437.33366.46391.22
375.34元/头。1995—1997年间以及2004年以后,每头产值合计都较高,其它年份则较低。
(2)每50kg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分析。1994—1998年及2004年以后该指标都较高,其它年份则相对较低。
(3)成本利润率分析。1993、1994年的成本利润率较高,均在20%以上,每头净利润都较高,而最低值1999年仅为0.39%,每头净利润仅为2.22元。2.3相同时期内生猪散养和专业养殖的对比分析2.3.1成本对比分析
散养生猪每头总成本总体上略大于专业养殖,差额最大的为1997年,达到57元/头。1993—1996年间散养生猪的仔畜进价略大于专业养殖,其它年份专业养殖的仔畜进价均大于散养。专业养殖的精饲料费用均大于农户散养。1996年和1997年差额达到70元/头,其它年份保持在50元/头左右。精饲料所占总成本比例中,专业养殖高达55%,而散养只有43%。农户散养的青粗饲料费用均远大于专业养殖,其中1999年该指标为专业养殖的4倍,其它年份也都保持在2倍以上。散养模式下基本不存在雇工现象,其主要费用为家庭用工折价,专业养殖的主要费用则还包括雇工费用。散养的人工成本均大于专业养殖,并且随着劳动力日工价的提高,这种趋势正在扩大。散养的人工成本为总成本的20%,而专业养殖不足10%。
分析表明,农户散养模式下每头生猪成本较高原因在于每头猪所耗费的青粗饲料费用较高,并且由于其规模较小,每头猪所占的家庭用工费用较多。而专业养殖方法科学,规模较大,每头猪所占用的家
庭用工费用较少,故总人工成本也相应较低。在散养模式下,农户将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青粗饲料的采集及对猪的喂养上,使闲置时间合理利用。
2.3.2收益对比分析
散养生猪每头猪的总产值历年来均高于专业养殖,具体差值有所变化。通常年份为30元/头,但2005年二者持平。1994—1997年间,每50kg主产品的平均售出价格散养较高,其它年份专业养殖较高。1999年之前,专业养殖的成本利润率较散养低,之后则略大于散养。在散养模式下,每头生猪总产值和总成本都高于专业养殖,成本利润率也相应略高。
表2我国生猪专业养殖成本收益情况
年份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主产品产量/kg
99.40
105.70
103.20
94.80
101.60
100.50
100.50
97.10
95.10
99.00
98.60
96.00
98.40
101.00
103.40
102.70
产值合计/元
375.34
418.45
483.22
717.72
812.55
844.74
942.10
724.41
573.44
617.08
632.36
589.24
676.87
922.07
814.52
919.01
总成本/元
335.56
374.05
383.54
580.10
759.31
801.71
865.94
713.16
571.22
553.32
580.37
539.82
597.72
768.50
743.77
728.74
物质与服务费用/元
320.53
320.53
355.45
542.87
708.57
727.50
768.94
668.74
538.42
507.11
539.80
502.88
555.70
707.74
685.51
667.88
人工成本/元
15.03
29.07
28.09
37.23
50.74
74.21
97.00
41.28
29.93
43.97
38.48
35.16
39.91
56.07
55.69
59.17
净利润/元
39.78
44.40
99.68
137.62
53.24
养猪的利润与成本
43.03
76.16
11.25
2.22
63.76
51.99
49.42
79.15
153.57
70.75
90.27
成本利润率/%
11.85
11.87
25.99
23.72
7.01
5.37
8.80
1.58
0.39
11.52
8.96
9.15
13.24
19.98
9.51
12.39
每50kg主产品平均售价/元
184.65
191.76
224.85
317.27
390.60
413.00
459.86
365.20
294.27
303.96
313.31
299.78
337.43
450.04
387.75
391.64
29
3结论及政策建议
3.1相关结论
不同的养殖模式下,成本构成不同。一般情况下,散养模式下的精饲料费用占总成本的43%,由于散养模式基本存在于农村,其独特的环境和资源,使得青粗饲料较多的运用于生猪饲养,占总成本的比例约10%左右。而人工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0%,其主要是家庭用工费用的折价,并不存在雇工费用。人工成本的高比例,一方面反映了在散养模式下,生猪养殖还是偏重于劳动密集型,劳动投入费用占很大部分。另一方面,生猪养殖可以使得农村人口剩余的劳动时间得到合理的利用,可以适当缓解农村的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在剔除了生猪养殖的人工成本后,散养模式下每头猪的净利润十分可观,生猪出栏带来的现金收入是缓解农村现金收入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
专业养殖的精饲料投入可占到总成本的55%,相对的青粗饲料比例则较小,所以精饲料成本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专业养殖的总成本。一般情况下,精饲料价格较高的年份,其生猪饲养总成本也相应较高。专业养殖的人工成本普遍较低,存在雇工现象,但由于其饲养的生猪头数较多,分担到每头生猪
的人工成本不高。专业养殖由于其规模较大,基础投入也相应较高,但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效益好的年份可能因为规模不够大而不能及时扩大养殖规模,效益差的年份又可能因养殖规模小而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同时猪类疫病的爆发难以预测,且易受周边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会造成大范围的生猪死亡或贱卖,带来的损失十分令人担忧。
3.2政策建议
(1)散养模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且在抵御疫情方面的能力较小,如果遇到疫情高发期又往往束手无策,遭遇惨重的损失。所以,政府应加大对生猪养殖农户的扶持力度,对有意扩大饲养规模,但又没有足够资金的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并适时关注其发展,为农户提供准确的市场行情,同时应关注国内大范围以及周边地区的疫情状况,在疫情爆发期为农户提供专业的指导,减少农户的损失。
(2)对于专业养殖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一方面要从大局的角度分析生猪市场的供求信息,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生猪疫情的关注和疾病预防的投入费用,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减少风险。
(3)针对2007年多种因素导致的全国范围内猪肉价格高涨,国家可以提高对母猪养殖的扶持力度,但扶持力度不是越大越好,要掌握合适的限度。具体地说,由于母猪的繁殖存在时间上的限制,不是立竿见影的,扶持的力度应使仔猪的供给不会导致新一轮的仔猪供大于求,导致仔猪价格又经历大幅度的降价过程。如果仔猪过分供大于求,母猪养殖户可能会因为仔猪价格的大幅下降而丧失饲养积极
性,大量屠杀母猪,造成新一轮的仔猪供不应求。
(4)生猪养殖大户也可以与肉类深加工企业联合,谋求更高的附加值,而不是直接将生猪投入市场。这样可以拥有稳定的销售市场,肉类深加工企业也可以减少采购成本,及时控制猪肉品质。所以,生猪养殖的纵向一体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降低成本的。
参考文献:
[1]王济民,周礼,梁书民,等.我国生猪成本构成研究:四川农
户养猪成本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1999,(4):24-27. [2]于潇萌,刘爱民.生猪主产省区散养生猪成本收益分析[J].牧
业发展论坛,2007,(5):4-6.
[3]罗增海,王青.近年来猪肉价格波动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畜
牧杂志,2007,43(22):8-12.
[4]中国统计局.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7[S].中国统
计出版社,2007.
[5]张小辉.中国农户生猪生产状况及效益分析[J].中国农村观
察,1998,(1):53-61.
[6]乔颖丽,邱.我国农户生猪散养与生猪及猪肉市场价格
波动[J].张家口农专学报,2000,4(16):25-28.
[7]胡浩.现阶段我国生猪经营形态的经济分析[J].中国畜牧杂
志,2004,(11):28-31.
[8]于爱芝.中国生猪饲养业比较优势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05,(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