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享
【摘 要】网络自我表露是现实自我表露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朋友圈是当前网络自我表露的主要传播平台。国内学者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展开研究,分析朋友圈的传播机制、对社会生活及传统媒体的影响等。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朋友圈的自我表露现象,剖析个体在朋友圈中自我表露的心理动机,以期获得对朋友圈自我表露行为的批判性认识。%As the extension of self-disclosure offline in cyber space,online self-disclosure has enjoyed an increasing reputation and become a fashionable lifestyle for many people.The friends circle of Wechat has become the princi-pal platform for online self-disclosure.At present,the domestic researches about Wechat are mainly cond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and can be briefly classified as the following aspects,namely the prop-agation mechanisms of friends circle of Wechat,the impacts of Wechat popularity on social life and traditional media,and etc..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es,this paper tries to re-examine the self-disclosure in Wechat from
the soc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and analyze the individuals'motivation for their self-disclosure so as to win the critical comments on the self disclosure of Friends Circle of Wechat.
【期刊名称】《镇江高专学报》
【年(卷),期】2016(029)003
【总页数】4页(P113-116)
【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自我表露;社交网络;朋友圈
【作 者】何享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B84
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是指个体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告知目标人的过程,包括个体的身份、性格、个人经历、未来打算、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等信息[1]。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自我表露进行研究和界定,并对自我表露的类型进行了划分,主要包括:人格特质类型的自我表露和基于关系情境的社会交往行为自我表露,描述型自我表露和评价型自我表露,正向自我表露和负向自我表露,现实自我表露和网络世界虚拟自我表露等。当前,作为手机即时移动通讯软件十分火爆,在空间进行网络自我表露,向朋友圈友人展示、分享个人信息和生活状态,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网络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朋友圈迅猛发展,已超越普通网络现象范畴,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国内学者针对社交网络空间中自我表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1) 关于自我表露主题、倾向性、程度等的描述。如张军芳[2]发现,大学生在社交网络的不同栏目中自我表露的程度和倾向性存在差异。2) 考察社交网络自我表露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使用动机等。如巢乃鹏、宋庆庆[3]研究了性别因素对网络自我表露的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男性,女性在社交网络空间表露的个人信息内容更多,表露的频率更高。国内有关的研究更多地关注的媒介特征和技术特点,主要从媒体层面探讨的特征、功能、应用,
以及传播带来的社会影响。如朱月荣[4]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的“点赞”功能对网络社交人际传播的新型构建。在对使用主体的行为研究方面,对使用主体心理和情感因素讨论不足,从社会学、心理学角度剖析朋友圈自我表露动机的研究更少。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社会学、心理学角度分析朋友圈自我表露现象及其心理动机。从微观层面探究个体通过朋友圈进行自我表露以实现身份认同的过程,分析朋友圈自我表露对个体产生的各种心理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莱恩(Deci Edward L. & Ryan Richard M.)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解释人类决定自我行为动机过程的自我决定理论,即“自我决定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的自由选择”[5]。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身上存在一系列基本的心理发展需要。相关研究表明,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能让个体产生切实的归属感、完整感和理性、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感[6]。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的基本心理需求由低到高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5类。这5类基本心理需求呈金字塔式排列,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就会产生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7]269。个体在朋友圈的自我表露也是一种自我决定的行为,其根本动机是满足基本心理需要,主要包括安全需求
连不上网、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1.1 安全需求
现实中每个人都有安全需求。先进的媒介技术赋予及时、便捷、互动等特点。个体通过频繁浏览朋友圈信息、不断更新自我状态,接受、感知外部的信息和意见,满足其对安全的物质环境和情感环境的渴望,尤其在遭遇紧急事件寻求社会支持和帮助时,不失为一个好的平台。如遇到突发性事件,个体可用手机拍照、录音、录像等及时采集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在空间,而这样的危急信号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触动朋友圈中的大量热心友人转发,引起管理平台的重视,相关部门可针对具体情况及时采取预警、干预措施,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如遇到病情诊断、寻人等危急情况时,个体通过空间发出紧急求助信息,经过万能朋友圈好友的转发,就有可能在最佳处理期内获得应对方法。
1.2 爱和归属感需求
人具有社会性,希望能在所属体中寻到合适的位置,渴望得到体、周围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的接纳与认可。个体以语言、图片、视频等方式在朋友圈自我表露,实际上是
在朋友间分享喜怒哀乐,传递对生活的理解、感悟的一种方式,而朋友圈友人的“点赞”以一种积极的反馈形式表达了对朋友的关注,传递了朋友间的关怀。个体通过朋友圈的自我表露、与友人“你来我往”的互动沟通,满足自身及他人对归属和爱的情感需求,维系并延伸现实人际关系中的朋友情谊。
1.3 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安全、爱与归属感的需求基本满足之后,个体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便开始上升。社交网络中,高层次的自我存在感主要通过个体的自我表露、自我管理、自我思考等方式实现,低层次的自我存在感则通过个体与网络好友的微观互动产生,如好友之间对社交网络发布内容的回复、分享等。如图1所示,平台赋予个体更多的传播权利,一方面,个体将个人的思想和经历等琐事表露在朋友圈,可以满足情感倾述、自我塑造等基本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个体可以看到他人的赞美或认可,可以及时了解友人的最新状态和对自己的关注状况,这样的互动可以带来一种面对面的、跨越地理位置的交流体验,可以帮助个体实现强大的友谊归属感及存在感。
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面对面倾诉的机会越来越少。网络特有的匿名性、即时性
、互动性等,使人们在“确定某种距离的基础上,既可以带着面具表露自己,又可以毫不掩饰地展示自己”[8],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社交网络作为自我表露的场所和交流的渠道,这是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行为。自我行为决定理论认为,社会大环境影响个体内在动机,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环境可引发个体更多的内在动机,“信息性事件交流能够促进个体内在的因果知觉与胜任感,提高个体内在的动机水平”[9]。朋友圈是基于现实社交友人的实名制交流和视觉线索缺失的网络交流平台,能给个体带来安全感和集体归属感,其平等、融洽、自由的交流氛围大大提高了个体自我表露的动机。
朋友圈自我表露是一种情感表露和倾诉的互动沟通行为,个体会根据关系的远近及对所处环境的态度灵活选择表露内容、表露方式。网络媒体的即时性、延时性赋予自我表露动态和静态的特点[10] 。个体利用语音、视频等即时聊天工具与他人沟通,实现动态的自我表露;静态的自我表露主要通过在朋友圈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呈现个人信息实现,包括头像、签名、朋友圈主页背景、人际交往、朋友圈的信息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