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电影因具有鲜明的地缘文化特征而形成品牌,其诗性精神和中式意境在电影市场中独树一帜。江南电影的诗性精神体现在诗意、诗性、诗体三个维度,即美感氛围营造、人物塑造与人物关系网的编织、叙事节奏的编排与叙事方式的使用。以江南电影《小城之春》《早春二月》《林家铺子》为例,片中带有地缘彩的影像符号如:孔桥、流水、扁舟等成为影片的独特记忆点。解码江南电影的地缘文化特征,可以为其它区域电影树立品牌提供借鉴经验发挥聚效应,也有助于江南电影进一步发挥品牌优势。
诗性精神的影像化表达
——谈江南电影的地缘文化特征
文/ 黄惠君
地缘文化是由地理区位的地理禀赋所决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形成的文化,这种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1]。在电影艺术中,地缘文化从底层逻辑上参与构建影片的价值观和文化气质。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域类型和地缘文化。充分发掘这些地缘文化内在的美学价值,并将其融入影片的内容写作,对于树立电影中的民族特大有裨益,地缘文化的乡土底亦有助于召唤观众的情感认同。
随着近年来,电影地缘文化研究的兴起,江南电影成为学界讨论的热题,并相应地发起了“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暨中国江南电影学术讨论会”。学者陈吉德在界定江南电影时,跳脱出地域范围的框架,指出“江南人创作拍摄的电影并不一定是江南电影,在江南拍摄的电影也不一定是江南电影,只有表现江南诗性文化特质的电影才是真正的江南电影[2]。”也就是说,是否表现了江南诗性的地缘文化特质是衡量一部电影能否称为江南电影的标准。江南电影的核心不在于以江南作为事件的发生地,而在于江南诗性文化的表达。
何为江南诗性文化?学者刘士林认为,江南文化以远古的长江文明为母体,以诗性文化为本体,其本质是一种以“审美—艺术”为精神本质的诗性文化形态。江南诗性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3]。江南的诗性依托于地域的滋养。地处长江中
下游平原、江南丘陵,素来有“水乡泽国”的美称。优越的农耕条件和发达的手工业,为江南带来了经济上的富庶。生活的闲适为扩充精神世界提供了时间资源与平和心境。江南满足了历代文人对于乌托邦的想象。白居易咏叹:“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4]”可以说,江南构筑起了文人墨客诗意生活方式的模型。而历史上,由于南宋政权建立在江南地区,江南地区的文化繁荣居于全国之首。如果说南宋以后,南方成了中国文化的重心所在,那么,江南便是重心的重心[5]。文化事业的昌盛,吸引大量文人迁移至江南地带,文人的迁入为江南生产了大量的文化价值。江南湿润的气候和广布的平原河川、小桥流水,为江南诗性气质奠定了温润的基调。南宋
王朝的悲剧性灭亡又为江南诗性气质注入了近乎颓废主义的哀怨底。江南的浪漫诗意中夹带着历史感伤。
江南地缘文化中的诗性特质,在电影中的呈现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维度。
诗意:烟雨濛濛的美感氛围营造
“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冀北”自古在文人的笔墨中江南的印象总是笼罩在烟雨濛濛的水雾之中。“水”是江南典型的自然意象符号,它构成了江南的内在肌理,同时也是江南电影营造美感的自然物。历朝关于江南的诗词中都不乏对“水”的形
象凸显。苏轼在《行香子·过七里濑》写下“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江南电影中,“水”的形象常作为空镜头的表现物用以勾勒影片的诗意氛围,表达影片台词之以外的情绪。《渔家女》(卜万苍,1943)中对“水”有近两分钟的展现,湖面汹涌的浪花承接了前一段落婆婆病危的悲怆。水光粼粼的太湖上小猫和小猴拖拽着渔网为生计奔波,阳光下太湖成为劳动者的无声赞歌;《林家铺子》(水华,1959)片头用船桨波动下逶迤的绿水牵引观众缓缓融入民国时期的江南小镇;《早春二月》(谢铁骊,1963)用江面的波光粼粼、映入映出的孔桥、漂泊荡漾的孤舟营造长江
流域“水”的意境。“水”成为传达东方特的符号。水在空中是不断线的雨丝。江南的湿润气候,带来丰沛的降水,梅雨季节更让江南笼罩在烟雨濛濛之中。《早春二月》中连绵的阴雨天,像是芙蓉镇止不住的流言蜚语,肖涧秋心中化不开的愁绪;《苏州河》(娄烨,2000)牡丹冒着大雨,怀抱美人鱼玩偶出现在马达面前。牡丹脸上的雨滴、泪水与口中的伏特加混杂在一起,悲伤显得分为凄零;《紫蝴蝶》(娄烨,2003)夜幕下的大雨煊染了谍战的悬疑和惊心动魄之余,增添了颓废的浪漫美感。区别于西部电影的黄土飞沙,水的柔和质感赋予了江南电影温婉的诗意,水的自然属性提供了工业化都市所不能及的诗意想象。
由水这一自然造物生发出交通工具——船与建筑物——桥。“乌篷船”是江南地域重要的交通工具,这种以人工摇桨为动力的小船缓慢矜持是它的特性。桅杆轻轻波动水面,形成一道道涟漪,慵懒闲适更增添诗意。影像中船的悠然自得,以“游荡者”的视角为观众铺陈出江南画卷。《小城之春》(费穆,1948)周玉纹三人外出游玩时同坐一船,狭窄的船身成了三人的交际场;《早春二月》主人公肖涧秋乘船进入芙蓉镇,船承载着肖涧秋介入事件;《知音》(谢铁骊、陈怀皑、巴鸿,1981)片尾小凤仙在船上弹奏高山流水,曲终弦断,卧在医院病床的蔡锷离开人世。与船的“动”相映衬的,是静止的孔桥。穿梭的船与静默的孔桥,如线串针一般织起了江南的诗意图景;《林家铺子》冬夜里无处筹集货款的林老板惆怅地踱步于孔桥,大雪纷飞下画面叠映出一个个债主的面孔。孔桥在电影中既是意象符号又是叙事休止符。
除了“小桥流水”“扁舟摇曳”“细雨迷蒙”等典型符号之外,江南电影还运用电影的光影艺术特性来营造江南的含蓄意蕴。《小城之春》中的用光着重勾勒影子。章志忱和周玉纹第一次单独谈话时,夜中窗户的栅栏影子被投射到墙面,与周玉纹和章志忱二人的影子映在一块儿,影影绰绰分外暧昧。《早春二月》采用暗淡的光照、蓝的基调,勾勒出潮湿阴冷的氛围,使影片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林家铺子》在剪切时密集的使用叠印,有意在视听上营造江南绵长的生活节奏。
整体而言,江南电影在美学氛围上呈现出一种专属于水乡泽国的湿润感和朦胧美,独有一种纤细的慢节奏。
诗性:人物的塑造与人物关系网的编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润泽的水土和低起伏的平原孕育了江南人温润如玉的性格。江南地区是典型的农耕文明,有着秩序鲜明的收成规律。稳定的生活秩序在江南人民的气质中种下了平和、内敛的性格基因。江南地区的男性多给人以谦谦君子的形象,女性则有着温婉贤淑的柔美形象。因此,江南电影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基于地缘文化出发有意地给角植入了“礼”,人物性格符合儒家伦理要求。《林家铺子》的林老板即使是在催债的时候也没有表露出穷凶极恶的嘴脸,看到供货商故意遗落了进货单,仅是无奈地撕掉作罢。《早春二月》的肖涧秋与谣言中伤自己的同事同桌吃饭,虽愠怒却没有掀桌大骂。《小城之春》的周玉纹温柔贤惠,虽然不满于自己的婚姻却没有逾礼。《早春二月》的文嫂委曲求全,宁可一死以作辩解。江南电影中人物形象是谦和、克己复礼的。
另一方面,江南地区是文化重地。自古以来江南一带多才子,有关记载显示,从顺治丙戌(1646)至光绪甲辰(1904)近二百六十年间,共取头名状元114人[6]。江南地区崇文重教的传统,
1998)烟花柳巷的情欲也离不开礼教约束。《早春二月》中的流言蜚语从不是刀光剑影般地直来直往,而是在暗处流动,介于人情的礼貌从不明说。区别于西部电影的粗犷奔放,南方电影的无厘头搞怪,江南电影的人物形象骨子里浸润着文质彬彬,人际关系建立在中式礼教的基础之上,呈现出一种和谐的人文美。
诗体:叙事节奏的编排与叙事方式的使用 江南地缘文化所培育的气质阴柔低回,与之相匹配的表达方式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含蓄。影片故事矛盾的酝酿和爆发,在暗处生发,没有明确的矛盾对象。《林家铺子》林家的经济危机,是林老板破产要跑路的谣言,而这个谣言又是谁制而是采取退让、回避的方式来走出当前的困境。《小城之春》的周玉纹再重逢旧情人章志忱时,藉着添被子的说
辞来叙旧,没有道破对旧情人的余情未了。《林家铺子》林老板与女儿连夜乘船跑路。《早春二月》的肖涧秋在小镇碰壁之后,没有任何征兆地留了一封书信离开了芙蓉镇,用出走的方式离开了矛盾核心。
叙事方式上,不同于一般的戏剧化叙事手法,讲求叙事线索集中、矛盾突出,重视冲突的升级和情节的紧凑完整。江南电影普遍采用散文化叙事手法,即往往表现为非情节化,不追求戏剧式高潮,重视的是人物心理刻画和环境氛围营造[7]。且通常在结尾处采用开放式结局。《小城之春》周玉纹、戴礼言、章志忱三人的情感走向在结尾时也没有勾
早春二月
涧秋对着小镇满怀抱负时,阳光下柳絮飘飘、波光粼粼的江边表达着他内心的喜悦。被闲言蜚语重伤后,为了给丧子的文嫂出路,早春的急雨碎落在青花石板的路面倾诉着他的焦急与烦闷。意象化的隐喻表达代替了信息明确的台词,承担影片的叙事表意功能。江南电影继承了国画的留白与传神写意。叙事的不明说、不道破,给观众留构建起了召唤结构(appeal structure;Appellstruktur)[8],邀请观众一同创作影片内容。
区域电影的品牌树立畅想
推动国产电影走向世界的首要前提是打造品牌,充分发挥本民族特。民族特生发于民族生活的地域中,依存于地缘文化。着眼于特定的[1]傅广典.生存逻辑 全球化穹顶下的人类同生共存[J],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7: 291.
[2]陈吉德.构建江南电影:美学意蕴、路径及价值,当代
电影,2021(9).
[3]刘士林.江南与江南文化的界定及当代形态,江苏社会
科学,2009(5).
[4]白居易.忆江南,惠淇源编注《婉约词》[J],合肥:安
徽文艺出版社, 1989: 3.
[5]刘永.江南文化的诗性精神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0
年博士学位论文,第53页.
[6]钱念孙.江南地理文化与才子型君子人格,文化长廊,
2020(12).
[7]唐梦晨.江南影像的诗性审美、传播力研究,2017(9).
中国艺术研究院,广东,深圳 518071
[8]朱立元.美学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480.
陈怀皑作者简介:黄惠君(1997-),广东湛江人,学历:硕士研究生,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方向:中国电影史。
林家铺子海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