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卷
■ 中考真题
中考时间2017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②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③不得抄袭。
■ 名师解读
一、命题特点
2017年上海卷的作文命题依然是全命题,这是最近十多年来的一以贯之的命题特点和规律,即遵循着“在继承中有创新,在稳定中有发展”的基本逻辑和总体原则,并没有受到其他省市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漫画作文和叙写作文,抑或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影响,
始终坚守着上海海派文化的根基与血脉,呈现出大气、灵气、地气的整体特,依据着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关注着考生的精神、品格的成长和培养,引导着考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立与健全,同时,又能很好地凸显出考试的选拔性功能。
今年的《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这一全命题作文,与2016年的《没想到,真没想到》类似,都是由两个短语构成。其实,这样的命题格局,近五年基本保持一致,如2015年的《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2013年的《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也就是说,自2013—2017年的五年的中考作文题,有四年的作文题是一致的,只有2014年的《这里也有乐趣》是一个短语。由此可见,由两个短语组成的作文题,已然成为了绝对的主角。基于这样的特点,今后的一段时间里,特别是2018年的中考作文题,很可能继续着这一特,值得考生倍加研究和关注。
对于全命题作文而言,审题立意格外重要,因为,没有准确的审题,就无法真正地领会命题人的命题意图,而立意又是建立在审题的基础之上的,二者是环环相扣的关系。因此,在看到《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作文题时,就要在通读整个题目的前提下,捕捉关键词,如“就这样”、“种子”、“一颗”等。抓住了这几个核心词,是审题的第一步。
接着,就要深入、正确、精准地理解“就这样”和“种子”等词语的内涵与外延。其中的“就这样”,其实就暗含了“埋下一颗种子”的背景、原因等,对此,考生一定要交代清楚。这里的“种子”,既可以是生物学、农业生产中所定义的种子,更可以是“种子”的比喻义、引申义和象征义,诸如“善良”、“爱国”、“自信”、“坚强”、“乐观”……也可以是“传统文化”、“喜欢的音乐艺术”、“崇尚的武术”、“绘画技法”、“舞蹈之美”等种子,但凡是正向的、积极的、向上的“种子”,皆可入文。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本道作文试题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非常宽广、写作的内容十分丰富。也就是说,每位考生皆有“种子”可埋,都有素材可写。这样以来,能够区分作文高下、优劣的,就取决于考生的选材与立意,是否能够别出心裁,胜人一筹。
二、写作思路
基于以上的解析,本道题目的写作思路如下:
思路一:由一次巧合的机缘,埋下了一颗自然界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种子,由这颗种子的生长状况,联系到自身、周围的人,抑或整个社会与人类。比如,选取一些具有顽强生命力
、非常耐旱、不惧寒冷与酷热等种子为例、入题。比如松树的种子,就具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优秀品质;再如梅花的种子,早就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古训;还有仙人掌生命力旺盛、悬崖绝壁上树木、野草在夹缝中傲然生存等等,都是难能可贵的“种子”,值得人们去埋下,由此得到应有的启发和触动。
思路二:处于某种原因,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情况下,对经典文化、传统艺术、 某种技艺等深感喜欢而埋下了这样的种子,并且,对自身带来的滋养、感悟与收获。具体来说,就是以无形而又胜有形的种子为写作的主体对象。属于这一写作范畴的“种子”很多,如喜爱课本剧表演的学生,可以以此为种子叙写前因后果;钟爱书法艺术的学生,就埋下书法的种子;青睐沪剧、京剧或评弹的考生,就埋下她们的种子,并精心呵护;还有嗜好阅读的考生,就在心里埋下好读书的种子,让自己具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精气神,等等,只要是充满正能量的,都是符合要求的。
思路三:所埋下的一颗种子,就意谓着和代表着设定的理想、目标与方向,并且为之不断的努力、拼搏,使这颗种子逐渐丰满、充盈起来。这个角度可选用的素材依然宽泛、巨大,譬如将成为一名白衣天使作为种子埋下,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和天职,为实现这一梦想
而尽力;可以是把军人作为一颗种子埋下,为保家卫国做出贡献;可以是把科学家看成种子而埋下,像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一样,以自己的创造发明,来造福祖国和人民,乃至全人类。类似的种子数不胜数,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加以选择、埋下。
三、考场得失
就2017年中考阅卷现场来看,部分考生没有仔细、精准地审好题目,尤其是文题中的“就这样”三个字,作文中没有体现,或表现得不充分,导致整篇文章扣题不紧,从而影响了得分;另外,有些考生所选择埋下的种子不够典型,出现了许多类似或雷同的种子,缺乏新意。
综上所述,对于全命题作文来说,日常的审题、选材指导和训练不可或缺,甚至说发出必要,这是作文教与学至关重要的两大环节,师生都不可以掉以轻心,应该高度重视。
此外,有极少数考生选择埋下的种子不够正向,或牵强,对此,考生不可剑走偏锋,否则,你的作文必将与高分、满分无缘,应该引起备考的学生注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