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1、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受封者、受封者的权利、受封者的义务、作用。
目的(原因):为了有效的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受封者:亲属(王室)、功臣、先代的贵族
受封者的权利: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掌握封国内的军政大权
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定期朝见天子等
积极作用:确立了周王室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

消极作用:诸侯王权利和土地的扩大会威胁周王,为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
2、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P70

这首诗反映了西周时期,全天下的土地和百姓都归周天子管辖。
3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怎么决定的?P71
社会地位和权力是由宗法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决定的。等级越高,社会地位就越高,权力也越大。
西周社会和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
西周社会强调社会等级,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奋斗精神。
4、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礼乐制度?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5、礼乐制度的作用(评价):
答:礼乐制度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
    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述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关系
答: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紧密联系的。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原则进行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使得周王确立了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疆域,同时也密切了周王室和诸侯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使周迅速发展成为幅员广阔,对周边民族影响比较大的国家。礼乐制度是宗法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都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的工具。
笑果文化4个创始人.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齐楚秦。(晋分裂了)
8.说出战国七雄相当于今天的哪些地区?
齐:今山东东北部;楚:长江流域(湖北);秦:在西边关中地区;燕:在华北、东北;赵:今河北;魏:在今河南韩:在今河南、山西一带。
9、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归类:
纸上谈兵(赵括)老马识途(管仲)三令五申(孙武)负荆请罪(廉颇)完璧归赵(蔺相如)胡服骑射(赵武灵王)退避三舍(晋文公)一鸣惊人(楚庄王)立木取信(商鞅)卧薪尝胆(越王勾践)有教无类(孔子)围魏救赵(孙膑)图穷匕现(荆轲)三迁之教(孟子)田氏代齐(田和)奇货可居(吕不韦)
10、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在今天的意义
答: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所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秦国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内容、性质和作用:
答: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
人物: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
内容:a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
c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e编制户口,规定一家犯法,其邻居必须告发,否则予以处罚等。
性质:一次比较彻底、全面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作用(结果):废除了奴隶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和士兵的积极性,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秦国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和对我们现代化社会的启示或意义
成功原因:变法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它对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商鞅具有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人民众的支持等。
启示或意义: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强大必须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故步
自封、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人。
13、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春秋初年的一百多个小国逐步归并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在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和中原霸主的攘夷斗争中,出现了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共处,打破了各族间原来的地域界限。
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各国为了战争的胜利,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某些改革,从而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结果是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
给广大人民众带来灾难。
14、分析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答:从地理位置来看,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有称霸的物质基础;
从齐桓公的为人来看,他胸襟宽阔,任用贤能,这样聚集了优秀的治国人才;
从谋略的角度来看,齐桓公采取了正确的治国方略,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建设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域,使得齐国国富兵强。这些条件促成了齐桓公首先称霸。(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15.
百家争鸣主要的学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
学派
代表人物
时代
主要主张
经典格言
儒家
孔子(创始人)
春秋晚期
”“克己复礼”“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孟子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君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道家
老子(创始人)
春秋晚期
无为、顺应自然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墨家
墨子(创始人)
战国前期
兼爱”“非攻
视人之身,若视己身
法家
韩非子(创始人)
战国时期
法治
兵家
孙子(兵家鼻祖)
春秋末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
战国时期
事备而后动
16. 诸子百家哪些思想在今天还大放异彩(仍然有价值)?
答: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②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③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17、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孔子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不分贫富、贵贱、贤愚、种族和地区,任何人都可以入学,使人人都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孔了还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此外,孔子还注重启发式教育,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强调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可借鉴意义:
重视道德教育,培养人的仁爱之心,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教无类的思想体现了教育平等精神;
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启发式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孔子的这些思想,对于当代教育都有借鉴意义。
18、联系战国时期的社会形势,谈一谈法家为什么在秦国会受到重视,而儒家(孔孟之道)始终未被重用? 
因为战国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局面。当时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专制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阶级矛盾激化。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需要,自然受到青睐,而孔子、孟子”“的思想不可能被统治者所接受,因而遭到冷落。
儒家思想为什么到了西汉时被汉武帝所采纳,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因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适应了西汉统治者统一思想、加强皇权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因而被汉武帝所采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9、为什么秦国能强大起来,最终统一中国(即秦国统一中国的原因或条件)?书P79
战国以来,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政治上的分裂混战状态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人
们已经厌烦了常年不休的战争,渴望和平安静的生活,统一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
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资财富能够供应长期战争;
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为强国,军队威武雄壮;
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
20、评价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利弊:
答:一方面是以思想一统巩固政治一统的需要,当时秦朝刚刚统一,六国遗留贵族时刻图谋复国,诸子百家对新政议论纷纷,不利于维护统一局面,采取这个政策有利于统一;
另一方面,他催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残杀儒生,落下了千古骂名。但推行思想文化一统并非是亡国的必然因素。
2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1)政治上:建立起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自称始皇帝,独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对皇帝直接负责。
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
(作用:大大强化了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套制度)
2)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
(作用:有利于全国交通和经济文化往来,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3)文化上:统一了文字(小篆)。
(作用: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4)经济上:统一了货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
(作用:统一了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5)思想上:焚书坑儒。
(作用:虽有利于秦朝加强思想控制,但也摧残了文化和钳制了思想。) 
6)军事(边疆治理或)上:
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南征越族,开凿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作用:有利于疆域的巩固和拓展)
22 对秦始皇的评价
答: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既是,同时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他功大于过。 
1)主要功绩:
顺应历史潮流,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战乱状态。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进步。
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
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修造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等,促进了秦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使秦的疆域空前辽阔。 
2)历史罪过:
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辉煌的中华文明,钳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
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赋税,严重剥削百姓。
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