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遍读书法 ——例谈教师如何读好整本书
教师是教学之根本,因为他们直接作用于学生。要开展好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教师一定要当好阅读的先行者。所谓“五遍读书法”就是在教学之前,教师先把书读五遍。前三遍素读,不对接教学,以纯粹的读者身份去读,充分发掘其文本价值。后两遍,对接教学阅读,旨在更好地发挥文本的教学价值。本文主要以曹文轩先生的《草房子》为例来谈谈。
第一遍:从宏观上把握整本书的体裁与结构特点、语言特质、表达技巧、内涵主旨、写作背景等等。
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特点,凡成名之作,总有它的骄人之处,或结构特点,或语言特质,或表达技巧,或内涵主旨,或好几个方面都是非其它书能及。第一遍采取速读法,整体上把握“这一本”的独特性。
《草房子》的第一遍阅读,首先要把握体裁特点——儿童小说。既然是小说,就要关注好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蒋一轮老师、白雀、秦大奶奶、温幼菊。最为主要的,贯穿整部小说的人物是“桑桑”);情节(每个故事是小的情节,每条故
事链是大的情节);环境(油麻地,以油麻地小学为主)。我们还要注意小说的背景时代:1956—1962。
其次要注意它的结构特点。流线型结构:整部小说呈流线型,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故事链前后衔接,核心人物桑桑,是整个小说的人物线索,以“参与者”的身份串联起了所有人物的故事。平行推进结构:小说中大部分的人物故事链都是相对独立、平行推进的。前后回环结构:开头与结尾以桑桑的告别回环呼应,开头与结尾的描写与桑桑在整部小说中表现出的气质回环呼应,呼应出了纯朴、善良的人性之光。
再次,要关注整本书的语言特质。《草房子》为读者描绘了一卷纯美的风景画。作者边讲故事边在故事中挂起风景画,散发出纯净、恬静的光芒,还有点神奇、神秘的彩。作者用隽永的语言,用一个个人物故事链,用一个个美的画面,彰显了成长的残酷美学。
恬怎么读同时,我们还要关注这本书的另一大特质:彰显了人性的美。虽然小说反映了时代的各种苦难,人物各受其难,都有疼痛挣扎的痕迹,但每一个人都在向阳而长,每一个人身上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在苦难中我们能看出一朵朵永不凋谢的人性之花。
第二遍:从中观层面把握结构特点、语言特质、表达技巧、内涵意蕴。
纯文字的整本书基本上都讲究篇章结构,篇章与篇章之间,要么是前后承接,要么相对独立,要么有所交叉。第二篇阅读,要承接好第一遍阅读。看结构特点、语言特质、表达技巧、内涵意蕴是怎样在篇章中落实、体现的。此外还要看看,是否有“这一篇章”独特的有价值的地方,如有,做好批注,或记录在笔记本上。
《草房子》的第二遍阅读,重点要关注每一条人物故事链。反复关联故事的前因后果、关联自己的生活体验,读懂每一条故事链中的情与意,读懂每一条故事链背后的意蕴。比如,秃鹤的故事链,它充分反映了伴随孩子的成长,学生的尊严意识在不断强化,要赢得尊严必须用正确的行为方式;再如杜小康的故事链,反映了原本生活在殷实的家庭里,但家庭的变故把他推向了绝境,卷入贫穷与苦难中,不得不面对辍学,他在消极、自我欺骗之后,走出“孤独之旅”,重新认识自己,最终战胜自我,开始不卑不亢、努力奋斗的生活,这如一面镜子照出人世的无常,也启发读者该如何面对困境与劫难。脾气怪异的秦大奶奶与油麻地小学的对抗,两者之间的矛盾似乎是不可化解的,可是后来给予悲悯之心,用爱融化了秦大奶奶心中的坚冰,表现了爱的力量。不同的人物故事链,反映了不同的苦难,放射出不同的人性之光。第二遍读,就要紧扣人物特点,把每一条故事链读清楚。
第三遍:从微观层面,在细微之处,在字里行间中品悟语言特点、表达技巧、情感意蕴等等。
不少作品文字的力量往往在字里行间。我们要潜心其间,运用多元方法深入品悟。注意细微之处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注意片断描写,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等细节描写,注意有张力的字眼。比如《草房子》中有这样一个片断描写:
蒋一轮老师把秃鹤叫到办公室:“你明天上午就在教室里呆着。”
秃鹤:“明天上午不是会操吗?”
蒋一轮:“你就把地好好扫扫,地太脏了。”
“不,我要参加会操。”
“会操的人够了。”
“会操不是每个人都要参加的吗?”
“说了,你明天就在教室里呆着。”
“为什么?”
蒋一轮用眼睛瞥了一下秃鹤的头。
要注意与片断前后关联的内容:这是在区汇操比赛之前的一个片断描写。关注提示语,前面有,后面没,要从中读出语言的节奏越来越快,从而品味出蒋一轮老师和秃鹤两人的对抗情绪在升级,言辞越来越激烈。一个“瞥”字,极尽蒋一轮老师对秃鹤的蔑视与厌恶。这些,为后面汇操比赛时秃鹤为了报复老师对自己的轻慢而捣蛋的故事做好铺垫。
“细马总在田头上,与那羊在一起玩。”(桑桑对母亲说)“蒋一轮不回到讲台上去,就站在那里看他摇晃,心里就起了一个农民要将这棵东摇西晃的玉米的根压扎实的念头。”“整个世界,都冻得硬邦邦的,仿佛天上的太阳都被冻住了……细马往手上啐了一口唾沫,咬着牙,用了更大的劲,又将镐砸了下去……”细马说:“不够。”这样细微之处的人物的言行也是蕴着深意的。“细马总在田头上,与那羊在一起玩。”说明细马寄居人下,刚来到一个陌生地是孤独寂寞的。“整个世界,都冻得硬邦邦的,仿佛天上的太阳都被冻住了……细马往手上啐了一口唾沫,咬着牙,用了更大的劲,又将镐砸了下去……”这散发的是细马勇于担当、懂得感恩的美好人性……细微之处见真情,文字的力量往往更充分地体现于字里行间,
要好好品,细细悟。
第四遍:根据学情特点和学生的成长需要,“弱水三千,取其一瓢饮。”确定好“教什么”。
根据前三遍的学习进行回读。首先要把前三遍的阅读所得进行梳理,然后根据课标要求、年段学情特点,从中取用教学的内容。如果是快乐读书吧中的整本书阅读,取用教学内容的时候,还要注意“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正确把握单元编排理念。无须教学生自能懂的不要作为教学内容;教了学生也不懂的不作为教学内容。要把学生成长需要的,教了更清楚、教了才懂的作为教学内容,把学生个体所不能见的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草房子》这部作品是儿童小说,关照了儿童的阅读力,表达不生涩,学生基本上自能读懂,但故事的前因后果,故事链背后的意蕴,学生个体阅读容易忽视,或者个体阅读力不能企及。有一次,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秃鹤故事的时候,特别把秃鹤做操捣蛋的故事用视频播放出来,在文字的阅读和视频的观看中学生的第一反应是:秃鹤这个人很坏。学生和教师大谈其坏。其实,这不是坏,是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寻求尊严。虽然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但前面写了同学和教师对其轻慢、侮辱,因此,他这种做是有情可原的。再联系后面的故事,可以进一步看出,秃鹤本质不坏,赢取尊严的意识也不可批驳,只是后面才到正确的方式,这正是秃鹤在不断成长的表现。
第五遍:思考如何运用教学策略取得更高的教学成效怎么教
首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梳理和取用阅读策略和方法:梳理好教材中已经出现过的阅读策略,包括阅读策略单元中的,也包括普通单元涉及的;补充教材之外的,适合“这一本”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其次,针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本内容进行再次回读,思考和选择恰切的阅读方法。然后,在设计三种课型中回读课文。三种课型为:读前导读课,重在回读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并勾连整合,思考如何由真趣引发阅读期待,由真趣引向真读;读中推进课,回读,设计推进的内容、维度、步骤、课次、策略;读后交流课,根据推进课的情况,收集整理信息,再读书本,看看重点交流什么最能弥补推进的不足,最能在集思广益的洞见中,更为有效地建构和拓展文本的价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