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2023年中考模拟试卷(三)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8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24分)
1.用古诗文原句填空。(6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 ▲ 。 (李商隐《夜雨寄北》)
(2)日暮乡关何处是? ▲ 。 (崔颢《黄鹤楼》)
(3) ▲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 ▲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5)“思乡念亲”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主题,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 ▲ , ▲ 。
毕业短语8字
班级开展“‘桥’见六合”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和小文参与。
2.小文拟写了一段开场白,你帮他完善。(7分)
欢迎大家参加“‘桥’见六合”综合性学习活动。桥,横跨滔滔江河,笑看世间cānɡ桑; ▲ ;桥,寄托绵绵情思,承载厚重文化。活动中,你可以欣赏桥的雄姿,回顾桥的变迁,感悟桥的情思,进而展望家乡的发展。相信本次活动定能让你收获满满。感谢你的聆听!
(1)给加点字注音:承载 ▲ (1分)
(2)看拼音写汉字:cānɡ ▲ 桑。(1分)
(3)画线词使用不妥当,应换成( ▲ )(2分)
A.参与 B.到来 C.光临 D.倾听
(4)请你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与前后句构成排比。(3分)
3.小文根据下面资料拟写了上联,你帮忙补出下联。(3分)
南宋绍兴年间,知县龚相为了沟通滁河两岸,将十几艘小渔船连起来,远远看去,如同一片片树叶浮在水面上,“浮桥”由此得名。2011年,浮桥开始重建。桥上建筑由重檐歇山阁、游廊与斜坡爬山廊组成,看上去恍若宫阙浮于河面,美若海市蜃楼。
上联:昔日渔船相接如浮叶
下联: ▲
4.你仿照下面的示例,完善以“家乡的桥”为题的小诗,抒发对家乡的情思。(补写内容不少于四行)(4分)
示例: 风 你要写风,就不能只写风。 你要写树梢的弯度, 你要写树叶婆娑的声音。 你要写湖面的波纹, 你要写轻舟与竹筏悠悠漾。 家乡的桥 你要写家乡的桥,就不能只写家乡
的桥。 ▲
5.小文准备用展板来介绍家乡的桥,你帮他完善展板的板块设计。(4分)
板块名称 板块内容
板块一 诗意桥语 展示为家乡的桥写的一首小诗。
板块二 (1) ▲ (2) ▲
板块三 (3) ▲ (4) ▲
二(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9题。(13分)
【甲】
游瓜步山记
梅曾亮
道光七年二月十六日,客六合官署,与同人游瓜步山。余与翰初①先登。古庙数楹,无棂槛可据,佛像皆剥落坐尘埃中,老农数人踞阶下议社事。方怅然欲归,而主人偕数客至,移肴核②于补山亭。两峰翼张,亭承其腋。盖去庙西不数十步,而冈隆谷洼,匿蠢献秀,远江近渚,回澜就目,杂花周阿,迎桃送杏。既醉饱,复登西岸之太平庵。山风冷然,异香出于寺,则两老梅数百年物也,高出楼大荫一亩方盛开。诸人皆错愕瞪视,既乃太息坐卧其下,日暮而后去。此一日中事耳,吾两人胸臆愉塞③,殆如隔人世事。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辽海出版社,有删改)
【注】①翰初:作者友人。②肴核:肉类和果类食品。③愉塞:愉悦阻塞,指心情变化大。
【乙】
东园观梅
陆游
出世仙姝①下草堂,高标肯②学汉宫装。
数苞冷蕊愁浑破,一寸残枝梦亦香。
问讯不嫌泥沾屐,端相③每到月侵廊。
高楼吹角成何事,只替诗人说断肠。
(选自《陆游全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注】①仙姝:仙女,这里指梅花。②肯:岂肯,怎么肯。③端相:仔细地观赏。
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高出楼大荫一亩方盛开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两峰翼张,亭承其腋。
8.诗文都体现了“胸臆愉塞”的情感变化,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甲文作者与友同游瓜步山,眼前残旧破败的古庙让他怅然若失。
B.甲文中作者欣赏了补山亭的秀美景,感到心旷神怡。
C.甲文中的太平庵老梅,让作者惊愕、叹息,驻足良久,心情阻塞。
D.乙诗前六句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赞美,尾联由吹角声引发了伤感之情。
9.诗文都写到梅花,请结合内容分析梅花的写法有何异同。(6分)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0-12题。(10分)
有女教我
陈村
我曾经写过:我现在是名花有主,动辄得咎。出门要请假,回家要汇报,自己看自己也觉得有教养多了。之所以有着点滴的进步,全是女儿天天对我的栽培。我的一举一动都在她
的眼里,时不时要来考核,我因此就进步了。我从小就没了父亲,原本不明白一个标准的父亲是怎么样的。看看别人家的父亲,觉得毛病甚多,总想有天自己当上父亲应该是很出的。我本以为可以自学成父,可是真的当上父亲才知道这活儿比较困难。别的活儿干不好可以耍赖,当父亲不能辞职。别的活儿可以学好了再干,这父亲一当上就没时间脱产进修了。好在有女儿言传身教,本人还真把父亲当了下来。
天天使我由衷感到建设一个家是必要的,而一个好的家庭要有它的秩序。必须按时开饭准时睡觉,要有干净的衣服和床单,还有游戏和零食。家里要有家具文具玩具和其他的种种物品,要有家庭的气氛。而这一切,我本来是不太关心的。独自生活的时候,经常有一顿没一顿地吃饭,流窜一样地外出。现在,我可以负责地说,改好了。
天天使我知道,讲卫生是重要的。我订了的条例管她,她虽不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立即照此管我。我晚上经常看书或干活到鬼叫或鸡叫,等到关上电脑,累得站也站不起来,怎么还会想到有什么洗脚一说。她一早上起来,记着检查我的毛巾牙刷是不是干的。如果是干的,就眉飞舞地来罚我的钱。为了挽救她的父亲,天天经常在他洗脚的时候邀请我:爸爸,我们今天一起洗脚吧!我要是说好的,她就很高兴。我们一人一个盆,
四脚相对,款款而洗。洗完了,我弯不下腰,她就帮我把盆子端起来。现在,我的卫生习惯真是好多了。
天天教我,观察事物要细心,不被假象蒙蔽了。比如她的功课,我要是问了一句做了没有,她多半是说做了。我要把她本子拿出来,也许她就突然想起还有忘记了的一点点什么。要是我一道道题目地查下去,也许就查出做到一半的题目。我当然愿意相信她不是故意的,她也马上补了起来。现在,我的经验丰富多了,她也就很少要补什么。
有了孩子,才真正明白,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像我这样的人,每天都有稿约,不答应就放不下电话,只好胡乱应下再说。心想人家来约你是客气,天下会写文章的人真是人山人海,绝无没你就办不成报纸杂志的道理。面对孩子,才知道不能信口开河,不能胡乱许诺。在大人看来不值一提的小事,比如看一场电影,在孩子就是天大的事情。答应了再取消,也许要哭得死去活来,也许会抱憾终身。现在,我稳重多了。常常宁可人负我,我不负人是也。
我和女儿经常打牌或下棋,老少无欺,输了是要刮鼻子的。视心绪的不同,有时就轻轻地摸一下,有时则恶狠狠地刮出油来。在规则面前一律平等。我有时也想倚老卖老仗势欺人
避重就轻的,面对孩子的小鼻子,觉得不忍,于是就要学得公正。
对一个孩子来说,学习钢琴远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不管多累多么想玩,每天要端坐在琴前弹上一个小时。天天即便想过不弹了,即便弹得三心二意,毕竟还是坚持了下来。我们大人也有躲懒的时候,我更是没有恒心的一个。面对孩子的孜孜不倦,心里想要向她看齐。
按新时代的定义,我们生下了孩子,就有愧于他,这像“原罪”一样,需要用自己的终生来救赎。好在这个过程较为明朗,有着乐趣,我们便义不容辞地承担了。我本来是没有耐心的,我本来是最怕为别人负责的,有了孩子,知道不耐心也不行,知道有的责任是躲不过去的,做人自然就要精彩一些。本来我的工作赚钱是没意思的事情,够自己吃饭就行,现在有人管自己叫爸爸,于是变得有意义了。我本来常常活得没精打采,现在是父亲了,要打起精神拿点样子出来,就这样成了一个达观的人。我还会将心比心,会省点东西给别人吃吃, 会注意儿童的新闻,会关注动物。这一切,都是有了女儿之后才端正的。从来没人能够改造我,女儿不动声地做到了。女儿,真是改造父亲的专家。
我亲爱的孩子,我有幸当了你的父亲。你一转眼就长大了,在我身边的时候不会很长。那
时候,你去你自己的朋友,走得影子也不见了。你的父亲也自由了,但他老了,已经不能再去浪迹天涯,去挥霍年华,去把日子过得一塌糊涂。那些坏脾气对他已经没用了。我会想念我们一起洗脚,下棋,讲故事,喂兔子的时光。会想念你结结巴巴的琴声。我会想,当一个父亲其实也不错。于是,守着一个家,等你敲门。
1996.12.31
(选自陈村《杨家有女》,江苏教育出版社)
10.如何理解“女儿,真是改造父亲的专家”这句话?(3分)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语言幽默风趣,“栽培”“考核”等词语,似乎让人看到年幼的女儿煞有介事的可爱模样。
B.女儿长大以后,父亲仍会想起和女儿在一起的琐事,这是因为父亲曾经从这些琐事中受
到教育。
C.文章结尾对女儿的称呼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情感愈加浓烈,慈爱深情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D.文章表面上写女儿管教我,实则是父亲陪伴女儿成长的付出与深情,角度新颖独到。
12.请以文中女儿的口吻,给父亲陈村发一则短信,表达阅读此文后的感受。(4分)
(三)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完成13-15题。(11分)
【材料一】
一篇《在南京,有一种方言叫六合话》的博文被网友热议,引起了师生们关于方言的讨论。大家搜集资料后发现,方言中会有与普通话不一样的词汇。如六合方言中的“大炮筒子”,形容人性格直爽,口无遮拦;“窝里鸡”形容彼此间非常熟悉的人。这些方言,保留了原生态的地域文化,妙趣横生,充满魅力。方言研究专家刘丹青认为,方言提供了一种看
待事物、感知和体验世界的独特视角,意味着一种特有的思维方式与文化。
(
【材料三】某论坛对“该不该让孩子学说方言”做了一个小调查,以下是网友们的跟帖:
) (
【材料二】
方言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有声“胎记”。所谓乡音难改,它唤起的是乡情与亲情。方言也是传承本土文化的载体,鲜活地记录着地方特有的历史风俗,承载着人文精神,口耳相传,代代延续。
以方言独特的语汇来反映本地的生活,这样的文学往往尤为细腻传神。胡适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说过:“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官话里的人物是做作不自然的活人,方言土语里的人物是自然流露的人。”他还曾说:“我常常想,假如鲁迅先生的《阿
Q
正传》是用绍兴土话做的,那篇小说要增添多少生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