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蓉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摘 要:伊斯兰“中道”思想贯穿于《》始终,其内涵丰富,有中正和谐等,利于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将深入剖析解读《》中的“文本中道”与穆斯林之日常的衣食住行、自身修养及宇宙观方面所体现的“实践中道”思想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为平衡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提出新的思考。
关键词:伊斯兰“中道”思想;和谐;平衡;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B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8)03-0088-0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浅析伊斯兰中道思想及其在宁夏的践行”(项目编号为:Yxm201709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蓉(1994—),女(汉族),宁夏海原县人,硕士研究生,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从事伊斯兰教文化研究。
  伊斯兰世界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加之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通过挖掘伊斯兰教中蕴含的优良品质,尤其是“中道”思想,引导伊斯兰教在保持自身传统下的“中国化”发展是国家和宗教界人士当下的重要使命。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既可以增加教外人士对伊斯兰的了解,少些误会;又可正本清源,纯正穆斯林的信仰;从更高意义上看,伊斯兰“中道”思想为处理现实矛盾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对于平衡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提出新的思考。
一、伊斯兰“中道”之国内外研究
国内外对伊斯兰“中道”思想的研究成果颇丰。早前的研究大多投射在“伊斯兰复兴”“政治伊斯兰”等。时移势异,21世纪以来,我国对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的研究聚焦于其在与现代文化交流、与宗教问题研究、解经活动和“中国化”发展等方面,也多次举行了伊斯兰“中道”思想国际研讨会。2016年7月20日至21日,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的“伊斯兰教中道思想国际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剖析了伊斯兰“中道”思想在爱国爱民、反对极端主义中的中道和谐、宽容仁爱、和平友善、反对妄断的内涵。在世纪之交,针对西方某些学者的“伊斯兰威胁论”等观点也引发了各国学者对于伊斯兰“中道”思想政治化倾向的研究。日本学界的研究相对客观、理性,有山内昌之的《伊斯兰与国际政治》(1998)。
(一)国内外对伊斯兰“中间主义”的研究
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对于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世界穆斯林学者联合会”主席及
·
·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NO 3,2018
卡塔尔大学教授优苏夫·盖尔达维①、伊朗“世界伊斯兰各宗派团结促进会”秘书长穆罕默德·泰斯希里、埃及艾资哈尔大学前长老穆罕默德·赛义德·坦塔维及现任长老艾哈迈德·泰伊伯、沙特阿拉伯学者阿布杜勒·图尔基等,其中尤苏夫·盖尔达维影响深远,他全面研究和阐发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想,著有《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阿拉伯-
伊斯兰文化》
、《伊斯兰视域中的宗教自
由与多元主义
、《
论中间主义及其特征》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
想特征概要》[1]、《论伊斯兰中间主义及文化创
新》等。在《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想特征概要》中,深入把握伊斯兰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两大特征,整体上将各种对立面均衡融合,不偏不倚。盖尔达维说:“中间主义思潮将信仰与科学融于一体,将理性与经典协调一致,将今世与后世紧密相连,吸纳各种有益的新鲜事物,继承一切优良的传统,在目标与全局性问题上坚持原则,在方法与细节问题上灵活务实,使伊斯兰根本大法的恒数与时代的变数平衡协调,不忘历史,紧跟时代,展望未来。中间主义呼唤温和的宗教宣传和简易的教法裁判,倡导文明对话、宽容异己以及循序渐进的变革;强调开展有条件的创制和有原则的创新,不过分,无不及,不极端,不夸大;重建设,不破坏;讲团结,不分裂
……”。[2]
盖尔达维认为,敬主爱人,追求和平,
公正宽容,守正不偏,是伊斯兰哲学的基本价值
观,也是伊斯兰文化的优良传统[3]
,作为《》[4]和圣训②基本精神的中正和谐之道,是伊
斯兰文明的成功之道。而这也正是盖尔达维“中
间主义”哲学思想的核心所在。
国内对于伊斯兰中道思想和“中间主义”的研究,各界人士都有参与,这就增强了研究内容的丰富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价值的普遍性。朱威烈先生是较早注意到当代伊斯兰的“中间主义”的中国学者,著有《正确理解伊斯兰,不同文明应对话》。马明良教授在其《当代伊斯兰文
明的新趋势》
[5]
中也提出“中道”思想研究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学者关注当代伊斯兰文明发展趋势及其前沿动态的学术敏锐力。丁俊教授长期从事伊斯兰“中间主义”研究,著有《伊斯兰文明的反思与重构: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研
究》[6]
,提出伊斯兰中间主义是当代阿拉伯伊斯
兰世界日益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思潮,它秉承伊斯兰文明中正宽容的文化传统,致力于弘扬伊斯兰教的和平理念,反对各种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主张不同文明的对话,谋求人类
社会的和合共生与世界的持久和平。吴云贵先生也认为对“中间主义”的研究是伊斯兰教研究领域的新开拓。目前来看,国内学者对伊斯兰“中道”思想的研究主要以译介阐释国外学者著作和针对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本都经验研究。如丁俊先生的《盖尔达维及其伊斯兰
中间主义思想》[7]
《伊朗学者阿亚图拉·泰斯希里的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想》[8],周丽娅老师的
《伊斯兰中间主义中正看世界———以优素福·盖
尔达维为例》[9]。通过阐析《》及圣训传
统观点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伊斯兰“中道”思想的现实意义。
(二)伊斯兰“中道”思想与其他文化“中道”之比较
很多学者也通过对比研究伊斯兰“中道”思
·
98·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探究★王 蓉
尤苏夫·盖尔达
维于1926年9月9日出生于埃及北部农村一个名叫索夫特土拉卜
的村庄。目前供职于卡塔尔大学,并担任世界穆斯林学者联盟主席、世界伊斯兰联盟教法委员会委员、伊
斯兰会议组织教务委员会专家、欧洲伊斯兰教法裁判与研究委员会(theEuropeanCouncilforFatwaandResearch)主席等。盖尔达维是当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公认的著名思想家、法学家、教育家、圣训学家、注学家、作家和诗人,堪称当代阿拉伯世界顶尖级的“国学大师”。其奖项和著述颇丰,2008年12
月,卡塔尔政府又授予盖尔达维国家荣誉奖
,表彰他对“伊斯兰中间主义”的大力倡导以及他在现代伊斯兰法学领域中取得的突出成就。
伊斯兰教六大圣训集指:《布哈里圣训实录》、《穆斯林圣训实录》、《艾布·达乌德圣训集》、《提尔密济圣训
集》、《奈萨仪圣训集》和《伊本·马哲圣训集》。本文主要参照《布哈里圣训实录》。
想与儒家的“中庸”思想、佛教“中道”思想、道家文化及其他本土传统思想的关系。有明清学者刘智、王岱舆,刘智著有《天方典礼》[10],二人都引经据典、以儒诠经、对比分析,深入研究了伊斯兰中道思想与儒家传统及本土文化的异同及在中国社会中的交融发展。当代学者马明良教授也致力于以儒诠经的研究,著有论文《“以儒诠经”活动及其对当代文明对话的启示意义》(2005)[11]。通过比较研究,深化了对伊斯兰思想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伊斯兰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达成共识,推动伊斯兰在保持自己优良传统下的“中国化”发展。
按照丁俊教授的分析,这里的“中道”思想是伊斯兰所倡导的“中正”理念传统,是一种值得不断追求却永无止境的理想境界。而“中间主义”则是对这种理想境界的探索和阐释,它倡导“中正”,但不等同于中正,是一种思潮或学派,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和思想倾向[12]。由此可见其都围绕伊斯兰“中正”理念而展开,所以不论是“中道”思想的研究,还是“中间主义”的研究,都努力将伊斯兰推向一个更健康的道路。中间主义的诸多主张与中国倡导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并行不悖,其中正和平、宽容和谐的
价值取向对中国穆斯林抵御和防范各种极端思想,秉承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恪守和平中正之道,参与构建宗教和顺、民族团结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二、伊斯兰“中道”的思想内涵
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冲突[13],但其只是作为文明发展的子环节,而不是文明的高级阶段。求同存异是必要的,现代社会应遵循“中道思想”,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开展文明对话,增进相互理解,向更高文明迈进。未来也将是“文明的交融与和平的未来”。[14]所以“小气”是不可取的,“中道”是文明发展的有效工具。从更高意义上看,伊斯兰“中道”思想有助于人类全面理解宇宙和自我,学会坦然面对人生及增进人类的共识。通过对《》的“正见”,解读伊斯兰“中道”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为处理现实矛盾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对于平衡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提出新的思考。
伊斯兰“中道”思想是伊斯兰文明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特性,其在《》和圣训中多有阐述。“中道”源自阿拉伯语“”,本意为中间,延伸为中正之道、中和之道。“中道思想”就是中正、公道、和谐、不偏不倚、不过不及的正确思想[15]。中道思想是《》的基本思想,《》有许多经文对中道做了指导和精辟阐述,甚至《》把穆斯林表述为“中正的稳麦”。中道思想已经渗透到了穆斯林的信仰和生活各个领域,对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及伊斯兰自身的健康发展都有重大价值。
(一)中间
“……违背誓言的处罚是以照家人的中等生活水平款待十个穷人一餐……”(5∶89)此处的中等就是指数量方面,这是因为阿拉伯人认为中间的才是最合适的。阿拉伯人还认为中间的部分是最高贵的,最好的。正如谚语所说:“骆驼的正中部分是最好的”即驼峰部分;“项链的中间部分是最珍贵的。”大贤哈三巴士拉曾说过,“最好的事物是其正中”。即时间、空间和数量方面的中间、中等。在时间方面,中道取前后之中;在空间上中道取四面八方之中;在数量方面取多与寡、贫与富之中。这是从浅层次解析了伊斯兰之“中道”的简单含义,生活可见事物的“中”是容易去把握的,可是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中”确是很难去度量的。就像《》里提到允许个人娶四个老婆,但须做到公平对待,物质上可以做到平均分配,可感情上何以做到“中”?不过这表面含义的“中”浅显、明白,却是能让各个阶层的人都接受理解,进而自行体味精神之“中”。在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中也有“饮食七分饱”“过午不食”等“中间”概念,可见文化本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好似“遗世独立”的影响审度着我们的生活,所以对其进行一定的剖析是很有必要的。
(二)不过分,讲平衡
“圣训”教导穆斯林的饮食之道应是食不过
·
·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NO 3,2018
饱。“圣训”:人们塞满一个器皿没有比填满肚腹更糟的了,几口就吃得直起腰来,而应该是胃的三分之一用于吃饭,三分之一用于喝水,三分之一用于呼吸。(提尔密济)[16]《》也说到,“他们用钱的时候,既不挥霍,又不吝啬,谨守中道。”(25:67)这是从生活细节中要求做到的健康之“中道”,众所周知,饮食过饱有害身体。《》的“中道”思想能细致到这个地步,并在条文中提及,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穆斯林的生活。这让人想到什么东西到日本好像都成了“道”,普通的喝茶、赏花在日本却发展成了茶道、花道等[17],这些生活的微末被“大张旗鼓”的提到了仪式性的高度,可以看到茶道大师千利休至今为人尊崇,有些茶师穷其一生试图茶艺与灵魂的对话;还有每年樱花盛开季,一些日本民众总是携家人、朋友外出赏花,感觉这种生活方式很是浪漫。生活本来就没什么大事,世俗的点滴其内质本含着幽玄的“道”和几分诗意。
伊斯兰之“中道”讲求的不过分和儒家的中庸思想强调“过犹不及”有着相通的内涵。中庸告诉人们认识、处理问题,都有一定的尺度和标准,即“中”。不可过、不及亦不可,过和不及,都是不好的。《论语·先进》篇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曰:过犹不及。”
因此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猖乎!狂者进取,猖者有所不为也。”[18]最好的交友是得言行合乎中道原则的人与之相交,得不到这种人,只好退而求其次,而交狂者或猖者了。
(三)辩证灵活,顺随现实
《》告诫“对于宗教,绝无强迫。”(2∶286)这里是说在信仰方面遵循中道就是不盲信、不偏信、不武断、不强迫,宗教信仰自由。又说,“他只禁戒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凡为势所迫,非出自愿,且不过分的人,〔虽吃禁物〕,毫无罪过。因为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2:173)这是在饮食方面遇到突发情况时教导人们结合实际情况处理,不必拘泥于经文条例。[19]《》还提到,“故你们当斋戒有数的若干日。你们中有害病或旅行的人,当依所缺的日数补斋。难以斋戒者,当纳罚赎,即以一餐饭,施给一个贫民。自愿行善者,必获更多的善报。斋戒对于你们是更好的,如果你们知道。赖买丹月中,开始降示《》,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应当斋戒,害病或旅行的人,当依所缺的日数补斋。真主要你们便利,不要你们困难,以便你们补足所缺的日数,以便你们赞颂真主引导你们的恩德,以便你们感谢他。”(2:184,185)斋戒是穆斯林的五功之一,是重大的事情。即便如此,经文里说:真主要你们便利,不要你们困难。伊斯兰教含着更多的入世成分,处处从实际出发考虑,不僵硬、讲时事。体现了作为“中道”思想的主体辩证灵活的情感行为特征。[20](四)和谐共长
王蓉精神病讲求万物和谐共生、共长,也是《》所强调的。“你们不要自相残杀,不要把同族的人逐出。”(2:84)从这里可以知道,伊斯兰教并不是一些人自以为的“极端暴恐”宗教。《》的内容就像一个深谙世事的老者的教导娓娓道来。经中道:“天地的创造,昼夜的轮流,利人航海的船舶,真主从云中降下雨水,借它而使已死的大地复生,并在大地上散布各种动物,与风向的改变和天地间受制的云,对于能了解的人看来,此中确有许多迹象。”(2:164)这里谈到了伊斯兰的宇宙观、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万物都是作为真主的创造物存在的,是有着共同命运体的胞亲关系。[21]伊斯兰的这种人与人、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伦理观具有现实性、普世性。体现了天地间万物共同生长却不互相妨碍,天地之道同时并行却不相互矛盾,大德以淳朴化育万物。实现了生态道德与人际道德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和谐共长的思想对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五)内心的安然
“你们不要像那些忘却真主故真主使他们忘
·
·
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探究★王 蓉
却自身的人们一样。”(59:19);“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应当敬畏真主,个人应当想一想自己为明日而预备了什么,你们应当敬畏真主,真主确是彻知你们的行为的。”(59:18);“敬畏者遭遇恶魔蛊惑的时候,能恍然大悟,立刻看见真理。”(7:201);圣训里也说道,“智者有四个小时,其中一个小时自我清算。”;艾布·萨义德·胡德里传述,真主的使者说:“你们赋予眼睛的功修权吧!”他们说:“真主的使者啊!眼睛的功修权是什么?”使者说:“注目《》、思考《》、参悟《》奇迹。”;艾布·苏莱曼说:“你们让你们的眼睛习惯于哭泣,让你们的心灵惯常于思考。”;沙菲尔说:“美德有四:第一,智慧,它的支柱在于思考。第二,贞洁,它的支柱在于克欲。第三,力量,它的支柱在于抑怒。第四,公正,它的支柱在于中和。”[22]儒家也提出把“中和”看作世界的根本特性,把它当作中庸思想的最高目标和目的。《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儒家看来“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共由的准则,达到了“中和”之境,天地各得其所,万物生长发育。“中和”是天、地、人和谐共处、共生共荣、并行不悖的理想境界。
通过以上经文的传述可以看到穆斯林出世的一面,注重内心的忏悔自省以和现实生活保持恰当的距离。
以前常看到穆斯林女孩手捧《》望着麦加方向流泪的图片,让人莫名的感动,现在想想正是这种对生命的迷茫和思考引起人的共鸣。伊斯兰教将出世和入世结合,忙于生活的穆斯林每天抽出五个时段,心无旁骛的与他们的主、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心灵对话,在现世浮躁的社会确是可贵的,虽然每日五次礼拜在非穆斯林看来有点频繁,但对于穆斯林已注入了一种神圣的意义。
三、伊斯兰“中道”思想的现实意义
“人类是渺小的”,若将这句显而易见的话作为人类研究的前提警语确是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人类社会五彩缤纷,而人心也是一花一界。因为思想存在差异,因为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轻,使得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妄图他方认同自己的观点,看似小孩的行为却在大人世界屡见不鲜。这个时候,正确看待宇宙和自我、增进人类的互相理解显得尤为重要。提起伊斯兰教,相当一部分人可能还会将其和极端主义、“政治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等偏念联系在一起。这种对伊斯兰教的误解,不仅是伊斯兰世界的灾难更是全人类的悲剧。
通过省读原典《》、圣训等解读其“中道”思想,从中发掘有益于人类的精神资源,其意义重大。解读伊斯兰“中道”思想不仅有利于提高穆斯林及教外人士的素质,增进人类的相互理解,更加对国外的极端主义起到一定抵御作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现实又反之作用理论,进行理论创新,希望可以稍微对社会生活达到近乎真理性的认知,让伊斯兰“中道”思想发挥其价值,服务现实需要。目前做的工作
还远远不够,由于个人知识的匮乏及能力的有限,以上只是对《》进行了部分解读。对经典的解读其实就是坐下来好好和这个世界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在纷繁世间,在夕阳西下黄昏时分猫头鹰立于枝头时,我们确是需要和人类、宇宙以及自己进行一次“长谈”。
参考文献:
[1]尤苏夫·盖尔达维著,丁俊译.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想特征概要[J].伊斯兰文化,2012,(01):73-78+9.
[2]尤苏夫·盖尔达维.世纪之交的伊斯兰民
[M].开罗:曙光出版社,2002.
[3]尤苏夫·盖尔达维.伊斯兰教与世俗主义面对
[M].贝鲁特:Al-Resalah出版社,2001.
[4]马坚译.[B].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5]马明良.当代伊斯兰文明的新趋势[J].西亚非洲,
·
·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NO 3,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