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四”前后是中国思想界争论最为激烈的时期,这一时期内出现了多种思潮并存、争论不休的局面。这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五四”前后的中国思想界的几个典型的思想争论进行分析研究,并探索了这些思想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五四 思想争论 影响
“五四运动”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思想转变、思想争论最为激励的时期,特别是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得当时的经济变动以及社会动摇十分激烈,从而也导致中国思想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争论”。
一、反孔思潮
(一)反孔思潮主张
反孔思潮在1915至1918年间最为兴盛,是当时袁世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开始提倡“祭天祀孔”,对于拥护孔子的一些组织社会给予支持,逐渐形成一股“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全国上下被这种思想弄得乌烟瘴气,导致辛亥革命后仅剩的民主自由思想荡然无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反对孔子的思想成为必然的产物。人们开始对孔子思想进行反思,认识到孔子思想存在的弊端,消除对孔子思想的盲从和迷信,主张思想自由。比如,即使拥护孔子思想的谭嗣同也认为其所主导的“三纲五伦”过于封建化,对“三纲五伦”实施了最为猛烈的“攻击”。陈独秀、李大钊以及胡适等人更是将矛头直接指向孔家学说,认为孔家学说是“吃人的礼教”,并曾通过《新青年》号召推翻孔子思想。
(二)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它是一种大力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思想,摒弃封建的旧思想,其影响深远,大大超过了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它剔除了封建的那些忠孝两全、三纲五常的旧伦理、旧观念及封建迷信,使人们不再受旧思想的精神束缚,放下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引领人们以崭新的眼光,解放的思想迎接新时代的来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现如今看来,反孔思想也确实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以孔子为代表
的儒家思想。但是,这种反孔思想也让我们经历了很深的文化断层,虽然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但是也丢掉了中国深厚的道德文化。现代社会人们追逐名利权,往往丢失了最基本的诚信,儒家的思想文化仅仅只有少数人去钻研学习,丢掉了对本土传统文化的领会。孔子思想所倡导的“仁义礼德”已成为我们当前应该重点培育的,否则,我们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美德就有可能逐渐地消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