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2016年6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和谐劳动关系意识,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方面基本理论素养,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业务操作技能以及熟悉劳资政策和法规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能够在各种类型的企业从事组织人事管理、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系统学习现代企事业管理理论与实务,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实务,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源开发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与决策能力。具体来说,其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三)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四)掌握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人员素质测评、人员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人工成本核算、劳动关系管理等技能。
(五)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领导能力。
(六)熟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依法治事。
(七)掌握观察、问卷调查、访谈、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八)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九)较熟练地掌握一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外语,基本上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听、说、笔译能力。
(十)能够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际工作。
三、学制与学位
全日制学习四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
课程体系
学分数
学分比例(%)
通识课
通识基础课
40
27.21
企业管理专业通识选修课
14
9.52
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
29
19.73
专业课
8
5.44
专业实践课
9
6.12
专业任选课
26
17.69
综合实践教学
21
14.29
合计
147
100
五、专业特、专业主干课程及特课程介绍
(一)专业特
    本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主要体现在劳动关系导向上,在教学安排上,在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体系完整的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全部开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外,还突出劳动关系的课程,如劳动关系概论、劳动法、企业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管理、企业劳动争议处理等,这不仅可以强化本专业学生的劳动关系意识,还能够提高其处理企业劳动关系的管理能力。此外,本专业强调实践特。首先,培养方案中大量设置实践操作类课程,这些课程都对应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一个职能模块,只要通过课程学习就能掌握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其次,本专业开辟了一批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基地大多是具有先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国内先进企业,通过实习实践的方式,培养同学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其三,专业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以及依托实验室设置的实践课程体系,为学生们营造和模拟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境,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最后,本专业师资大多拥有丰富的企业人力资源实践经验,为各类大型企业提供过管理咨询,从而能够保证教学的实践效果,课堂上不仅有各种企业案例的教学和谈论,还会经常有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现身说法,从而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强化学生知识与实践的互动。
(二)专业主干课程
管理学(48学时,3学分):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得到管理思想发展史、管理理论、管理思维和管理意识的全面教育,通览管理全貌,树立起主要的管理观念。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管理和管理学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管理发展的历史,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以及管理学的发展动态,为以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管理实践奠定理论基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
西方经济学(64学时,4学分)《西方经济学》主要介绍了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该课程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边际分析、均衡分析为研究方法,以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为基本假定,主要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的经济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整体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研究方
法,以市场失灵、政府有效为基本假定,主要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中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社会学概论(32学时,2学分):通过讲授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工作和生活,并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人的社会需要、社会互动、人的社会化;研究初级社会体、社会组织和社区;研究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制度和社会控制;研究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社会学提供正确认识社会的有关知识,提供社会学的基本观点(视角)和方法。
劳动经济学(48学时,3学分):《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通过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社会与个体利益的最佳结合,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劳动力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关系的学科。主要运用经济分析与制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对劳动力市场现象以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进
行宏观的研究,分析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形成与变动、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社会力量、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制度与报酬结构、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运行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配置过程中劳动关系的调整和劳动制度变革等现代劳动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
劳动法学(32学时,2学分):劳动法是以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一个独立法律部门,劳动关系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当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它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也有平等性、从属性相互交错的特征。它以保护劳动者权益为精神,与民法不同,属于社会法。主要内容有劳动合同、劳动基准、劳动保护和劳动争议、社会保障及法律责任等。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掌握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教学基本要求:必须熟悉经济法学的理论知识;必须了解经济法律制度和相关司法解释;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当前社会经济中的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关系概论(32学时,2学分):《劳动关系概论》是研究劳动关系的存在及其运行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劳动关系的存在、劳动关系的构成、劳动关系的运行和劳动关系的调整。包括劳动关系的环境、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关系的运行和协调以及劳动关系的
矛盾处理。《劳动关系概论》侧重对劳动关系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框架进行说明,给学生提供观察、分析劳动关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角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劳动关系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及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专业特课程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64学时,4学分):《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将力图使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帮助学生在理论和方法上建立更进一步在相关领域深造或工作的基础。该课程主要讲授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员的录用决策、招聘评估,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体系,员工的培训与开发,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应用,企业劳动关系等。
组织行为学(32学时,2学分):《组织行为学》是心理学具体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着重探讨个体、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该课程主要讲授与工作环境
相关的问题,探索环境、组织结构及领导作风等因素对个体、体及组织行为的影响。本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员对组织理论的理解;分析人类在工作中的行为;评价个体的差异、激励和授权、管理组织中的体;考察工作设计、目标设定、弹性工作时间及工作压力。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组织理论与实践的各种观点;理解影响个体在工作中行为的多种因素。
工作分析(32学时,2学分):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平台,只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才可以理解和掌握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以及职业生涯等方面的内容和技能。该课程主要讲授工作分析与职务设计的历史与发展;工作分析的内容与组织、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工具;任务分析;职务设计的内容与方法;人员分析及配备等。同时,该课程强调同学的实践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