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知识点总结
一、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三、赏析环境描写
(一)常见题型: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例:他是我本家,比我长一辈,应称之为“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说我“胖了”后即大骂新党(康有为)
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的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如此。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
  ②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⑤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衬托主题。
(二) 环境类试题答题思路
1、表述要点: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
③人物(烘托,衬托)
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2、表述格式
①×××具体描写了……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
②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
③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④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四、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
2.常见题型
 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
 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3、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例: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青黄,但两颊却还是
      红的。
  分析:此处的肖像描写展现了祥林嫂的哪些性格特点与内心世界?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4、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
 XXX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五、赏析小说情节安排
(一)常见题型
1.情节梳理: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加以概括。
2.情节鉴赏: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③开头或结尾等的作用;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3.情节探究: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二)关于情节的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提示:
(1)解题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串联。
(2)以主人公为叙述角度叙述。
(3)表述: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何结果。(五个W)
(三)关于情节的鉴赏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2.某情节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温馨提示: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
(四)情节的作用
⑴、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是前后照应或照应前文XX情节;
    3.是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起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作用;
    5.总结上文、点明题意;
⑵、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用:
    1.或刻画了人物XX更加鲜明的性格;
    2.或表现了XX的人物性格;
    3.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表现主旨、深化主题。
(六)情节安排基本技巧——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但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
平叙的方式有二: ①“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
                ②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轮番叙述。
(七)情节安排的评价
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老人与海》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祝福》
3.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祝福》
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盗梦空间》
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项链》
6.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注意:分析情节的目的是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因此要注意体会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小说主题的揭示上的作用。
六、小说的常用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情节;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阅读;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或暗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渲染环境氛围,交代主人公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暗示小说主人公的命运。
七、小说的常用结局及效果
1.出人意料的结局。 (《项链》)
  ①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药》《杜十娘》)
  ①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②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柳毅传》)
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的 真善美超越战胜了假丑恶,反映出人类对和平美好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4.戛然而止结局。留下了“空白”(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读者想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间。
八、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
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塑造形象?有何作用?
 细节描写、正侧结合、对比、衬托、抑扬、铺垫、伏笔、照应、悬念、巧合、象征等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3.小说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九、语言鉴赏品味题解题思路
1.从语言的个性化角度赏析。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显示人物独特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从语言表达的丰富内涵角度赏析。
品味语言运用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表现独特的物态特征等方面的魅力。
3.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
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自然质朴等。
十、小说标题赏析题解题思路
1.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为何以此为标题?盗梦空间结局什么意思
2.解题思路:
(1)、通过联系、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要内容来理解标题含义。
(2)、常见作用:①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②暗示或点明小说主题。
③象征某种精神品质。
3.答题模式:①标题表层的具体意思(文中具体的XX );
②与主题表达、形象特征相关的深层意思。
文章构件及一般作用
1.题目
①写作对象;②文章体裁;③其它重要内容。
2.开头
⑴开篇点题;⑵总领全文; ⑶引出下文;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作用;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表明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点明……的中心),画龙点睛;
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升华)中心;
⑶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呼应题目)。
人称选用及效果作用
1、第一人称
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
2、第二人称
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3、第三人称
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文章张驰自由,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达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