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研究
Content Research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
“走红”背后的动因及发展方向
——以《青春有你2》为例
陈瑞涵 江佳楠
【摘要】偶像养成类真人秀作为选秀节目的新模式,近年来推出了不少爆款节目。本
文以《青春有你2》为例,从观众满足猎奇心理、得到心理补偿、获得成就感、从众心理
等角度分析了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走红”原因,指出其具有互动性强、多媒体渠道联合传播、强调“养成”模式等鲜明特,也存在节目同质化严重、恶意剪辑制造话题、训练生
储备不足等问题,建议从强化价值引领、促进产业发展、坚持内容创新三方面寻求突破、谋求发展。
【关键词】选秀节目;偶像养成类真人秀;《青春有你2》;背后动因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节目形态,而是选秀类节目在新的市场环境、新的审美需要等众多要素催化下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产物。选秀类节目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雏形可以追溯到央视在1984年播出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这期间,选秀类节目虽几经浮沉,但从未淡出大众视野。从2004年开始,随着《超级女声》的热播,“想唱就唱,唱得响亮”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号,选秀类节目引发了第一波收视高潮,让草根平民在一夜间成为熠熠发光的歌坛新秀,点燃大众“明星”梦。《中国好声音》在2012年横空出世,一句“你有梦想吗?”成为爆款流行语,选秀类节目把更多目光放在了选手背后故事的挖掘,更加注重节目的叙事性、情感性。2018年,随着《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的火爆,选秀类节目以“偶像养成”真人秀模式进入新发展阶段。目前,热播的偶像养成类真人秀大多以遴选男团、女团为创作初衷,选手不再是没有任何行业基础的“素人”,大多是经过专业培训的训练生,节目通过展示其训练、生活、表演等全环节、全过程,让观众通过各种互动、投票决定最后的出道成员。在此模式运作下,人气、数据等流量相关指标是重要的判断标准,观众也不再是被动参与,他们开始全程参与到选拔过程中。
一、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走红”背后
《青春有你2》作为2020年开播的第一档偶像养成类真人秀,一经播出就迅速引起热议。据节目公布的《青春有你2》成长数据白皮书显示,该
—————————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XJA710001)、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0YBMK021)、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K2019-2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瑞涵: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助理研究员
江佳楠: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本科生
内容研究Content Research
节目首播即刷新了爱奇艺综艺热度值的历史新高,突破了9000热度值关口,其相关衍生内容播放量更是超过23亿。偶像养成类真人秀为什么能受到观众追捧?
(一)满足猎奇心理
此类节目的参赛选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人”,大多是有着一定训练经验或者演艺经验的训练生,他们在参加节目前就拥有一定的话题度。如在《青春有你2》播出之前,关于部分热门选手的讨论就从未停止,甚至还数次登上微博热搜。大家都在猜测作为新生演员、网络红人的他们唱跳实力如何,是否能够成功获得一个出道位?这些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宣传作用,吸引了更多潜在观众。在“养成”语境下,观众更渴望拉近与偶像之间的距离。节目制作方在策划这类节目时往往也会充分考虑观众需求,通过镜头把训练生在舞台下的生活状态展示出来。对他人生活的好奇以及对新鲜事物、信息的
渴望促使观众去观看节目、参加互动,以满足自身的猎奇心理。
(二)得到心理补偿
从某种角度讲,人们对偶像的追崇其实源于自己对于“理想自我”的追求,节目中出现的训练生大多拥有光鲜亮丽的外形、精致漂亮的穿搭、活泼讨喜的性格、努力上进的精神……非常符合人们心中对于“理想自我”的幻想。《青春有你2》的观众大多为18-24岁的女性[1],她们与训练生一样都处于初入职场或者即将步入职场的年龄,有着较为相似的审美感受与自我价值追求。她们关注训练生的排名变化、舞台表现、上课训练、人际交往、时尚穿搭等各个方面,把训练生的优点投射进对理想自我的期待中,希望自己能和她们一样受到追捧、光鲜亮丽。当她们观看节目时,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那些难以实现的梦想、无法避免的生活难题代入进节目中的训练生身上,在训练生的进步和成长中寻到一种心理补偿,替代性实现自我价值。
(三)获得成就感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赋予了观众更多权利,观众可以根据自己心中的成团设想选择选手,帮助他们争取出道位。在这类节目中,投票、购买相关产品、制造话题等粉丝行为都影响着练习生们的排名和各类商业活动,可以说观众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训练生的命运。训练生在节目中表现自己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争取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他们只有迎合更多粉丝的口味,才能获得高人气,得到更多
机会。为了保证高收视率和高关注度,节目组就会根据观众的喜好和需求来制定、调整节目规则。《青春有你2》为了满足粉丝对偶像单独镜头的渴望,节目组在每期正片的末尾设置了“魅力加成时间”,每阶段在“微博+绿洲”上数据最高的训练生将会得到100秒的单独镜头。这种实时变化的不确定性给观众带来一种惊喜刺激感,觉得自己的付出可以帮助喜欢的训练生获得好成绩,心中的成就感也会油然而生。
(四)从众心理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主要受众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正是一个渴望被体接纳、追求潮流的年龄,容易受到体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如果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一个新鲜事物、热门话题,他们为了融入体也会主动或被动地了解该事物、该话题。《青春有你2》从一开始就打出“不定义女团”的口号,参加节目的训练生在长相、性格、能力等方面各有特、类型多样。气场强大、温柔佛系、漂亮却爱犯迷糊、耿直爽朗……观众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训练生,与自己有相同兴趣的人进行交流,有目的地寻自己所属的体归属感。还有一部分观众,他们可能并不直接参与诸如投票支持等过程,只是把观看节目当成自己紧张生活中的压力释放方式,而偶像养成类真人秀大多制作精致,舞台下的训练生活通过剪辑变得极具故事性,舞台上的公演也在舞美、道具、表演编排等的衬托下变得极具可看性。
二、偶像养成类真人秀的鲜明特
传统选秀类节目报名门槛较低,选拔方向单一,大部分互动依靠手机短信投票完成,观众与偶像之间距离较远,而在新媒体时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偶像养成类真人秀有着以下几个鲜明特。
(一)互动性更强
在偶像养成类真人秀中,观众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节目组输出的内容,而是开始影响节目内容的生产制作。[2]《青春有你2》推出青春制作人,在潜移默
内容研究Content Research
化中强化观众的参与感、身份感。观众的每一次助力都影响着训练生的顺位排名,决定着训练生能在节目中走多远,甚至决定最终成团人选。在一些特定环节中,青春制作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节目内容,如第三次主题公演时,青春制作人就能通过线上投票决定训练生的分组和选曲。除此之外,青春制作人的助力也能为他们喜爱的训练生争取到更多的曝光机会,提高其商业价值。训练生最终是否能够出道不仅取决于专业导师对其实力的评判,还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吸粉能力和其粉丝的打投能力,让双方有一种共同参与、共同进步的感觉,这种双向互动带来的陪伴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是传统选秀节目望尘莫及的。
(二)多媒体渠道联合传播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大多依托新媒体平台传播,与依托电视媒体传播的传统选秀节目相比,在节目时长、播出内容、互动方式上少了很多限制。除了每周固定时间播出的正片,观众还能在其衍生节目以及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中更全方面地了解偶像,参与更多互动。《青春有你2》由爱奇艺全程打造,青春制作人可以在该平台点播视频,随时在泡泡圈中参加节目互动,更可以直接进入投票助力通道。较传统选秀类节目而言,平台资源更为集中,观众参与更加高效。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中,类似“哇哦”“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等节目中比较有记忆点的话题也数次冲上热搜榜,引发全面关注。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除了截取播出节目精彩片段,更有不少用户参与话题进行自主创作,如训练生在节目中演唱的原创曲目《微微》就吸引了超过330万的抖音用户使用。截至2020年12月,抖音官方数据显示带有话题“青春有你2”发布的视频数量已达28.2万个,累计播放115.3亿次,在稳固原有观众的同时也吸引了一批新的观众。[3]
(三)强化“养成”模式
在传统选秀节目中,节目组往往会把时长尽可能地分配给舞台竞演环节,弱化选手舞台下的形象,重点表现其在舞台上的状态。而在偶像养成类真人秀中,时长往往是平均分配的,舞台公演和平时的训练、生活一样重要,重点表现训练生不同的人格魅力。偶像养成类节目本质是真人秀,如何设置悬念、讲述故事、表现人物形象也是节目始终要思考的问题。“多远都可以到达”是《青春有你2》一整季节目叙述故事的核
心主题,节目组通过各类戏剧化剪辑向青春制作人展示训练生的成长和突破。如在第二次舞台公演时,《我怎么这么好看》A组在导师课中一再受挫,不被大家看好,甚至陷入自我怀疑中,但是大家通过台下总结和练习,最终呈现出了一个较为完美的舞台,甚至逆风翻盘赢得了小组对决。在这类节目中,更能让观众产生“偶像也是勇敢逐梦,努力上进的普通人”“偶像帮助我实现我无法实现的梦想”的满足感与错位感,体会到养成的快乐。除此之外,《青春有你2》还诞生了如《少女的秘密》《青春加点戏》《少女Vlog》《每周少女时间》等众多形式多样的衍生节目,训练生拥有更多的平台可以多方面地展示自己,青春制作人也能从他们身上发掘更多的可能性,增强“养成”之感。
三、偶像养成类真人秀的突出问题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是目前比较受观众欢迎的节目类型,很多节目制作方出于对收视率的盲目追求,开始扎堆推出同类型节目。作为一个新型的选秀模式,偶像养成类真人秀也有着不少亟须优化的问题。
(一)节目同质化严重
2018年,爱奇艺和腾讯分别制作播出《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引起巨大反响,偶像养成类节目也是在此时被更多观众接受,渐渐占领传统选秀节目的收视市场。但是从核心内容上看,无论是节目的制作流程、呈现形态,还是讲述故事的逻辑思路都无限趋同。即使已经先后经过《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1》两季节目的创作实践,《青春有你2》在节目形式上并未有重大创新性突破,都是在大
流程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小细节的改动,类似舞台竞演、顺位发布等环节贯穿节目始终,这种急于求成、换汤不换药的制作方法容易引起观众审美疲劳。
(二)恶意剪辑制造话题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真”是特,“人”是核心,“秀”…是手段,这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4]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制作方为了博得更多的话题和关注,故意通过恶意剪辑来强化甚至制造矛盾冲突,例如通过前后镜头乱用、模糊关键镜头、调整说话顺序等制造争议,过度强调“秀”的成分。这种做法不仅忽略了真人秀中“真”的特,而且还会改变观众的关注重点,偏离节目原本的主题。
(三)训练生储备不足
我国偶像养成类真人秀模式大多从日韩借鉴而来,但是与日韩不同,我国现在还缺乏一个较为规范化、产业化的偶像市场,各大经纪公司对于训练生的培养开始时间晚、实践经验不足。偶像养成类真人秀发展至今,优质训练生储备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观众能清晰地感受到选手实力参差不齐,总体质量明显不如之前。《青春有你2》中就有不少训练时长不到半年的训练生来报名,也有很多未能在别的节目成功成团出道,或者出过道但没有大火的“回锅肉”型选手参加节目。培养训练生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但是当下浮躁的风气加上综艺市场对于训练生的大批量需求,无数刚入行的新人还未具备出道能力就被扔进偶像养成类真人秀中大浪淘沙,业务能力强的新鲜血液越来越少,观众对于节目
的新鲜感也大大降低。
四、偶像养成类真人秀的创新发展
偶像练习生出道成员虽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选秀类节目的外在形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总能以不同的节目形态受到不同阶段观众的追捧。偶像养成类真人秀在我国仍然处于不断探索发展的阶段,需要继续发扬优势、填补缺陷,以谋求可持续的创新发展。
(一)加强价值引领,严格行业监管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的主要收视体年龄层偏低,尤其是青少年占比较大,其尚处在价值观、消费观、审美观等还不成熟的阶段,此类型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强化社会责任,发挥教育宣传功能,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观众,不能因为盲目追求金钱收益、收视率等恶意竞争、丧失道德。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必须严格行业监管,建立健全行业发展规范,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偶像养成类真人秀不断提高节目质量,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向着专业化、多样化健康发展。
(二)深化资源整合,促进产业发展
2018年至今,日韩传统的艺人“选拔—培训—包装—宣传”闭环造星模式在我国得到了大量运用。然而由于各国娱乐产业发展环境不同,造星产业链成熟度不同,这种造星模式在我国本土化的过程中存在
着很多问题。[5]目前演艺市场中训练生储备不足、质量参差不齐,但同时我国相关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数量庞大,却仅极少数人有机会进入到训练生的行列,双方未能建立起有效的供需链。演艺行业应主动加强与相关院校的合作,做好训练生储备人才培养,才能为行业不断输送高质量、专业化人才。偶像养成更是一个长期的资源整合过程,但从目前在此模式下出道团体后续发展来看,制作方后期运作明显动力不足、资源不够,没有形成长效发展机制。以互联网运作见长的视频平台明显在经营艺人方面缺少经验,没有一套完整的培养、运营方案。《青春有你1》中最终成团的组合在节目结束之后,热度便大打折扣,甚至鲜少以团体的名义出现在观众面前,观众后续养成体验远不如节目播出期间。如今,刚通过《青春有你2》出道的组合能否逃脱“出道即巅峰”的命运,成为国内一线女团,我们还拭目以待。打造可持续的“偶像养成”模式,不仅要重视前期人才培养、选拔,也要做好后期的培训、包装和宣传,加强前后端资源整合,持续发挥偶像养成的优势,不断深化偶像与粉丝之间的黏性,形成产业化发展。
(三)提高制作水准,坚持内容创新
从节目的艺术性上考虑,制作方应精益求精,以更高的审美标准要求自己,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从内在价值到外在形式都追求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效果,增强节目的艺术性。同时制作方要把握好时代发展需求,坚持内容创新。比如曾经在传统选秀节目中备受推崇的“草根文化”渐渐成为当前各大短视频平台运营的核心理念,并引发全民追捧。随着观众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
未来更具包容性、更加多元化、更有社会价值的选秀节目才更值得期待。除了某一方面的才能,人们对偶像的期待也更加全面,其专业实力、颜值、个性、穿搭,甚至学历都成了观众选择偶像的标准。节目制作方可以不断拓宽选秀类型,平衡好娱乐性与文化性,如在选秀节目中更多体现、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术家、传统手工艺等都能成为偶像养成真人秀的“主角”。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养分,选秀节目是深受观众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型,探索两者融合发展、互相成就也具有深远意义。
(下转第88页)
正从受众端反向推动纪录片产业的系统性革新。因此,网生纪录片要注重女性用户的培养,了解女性用户的日常消费习惯,进一步针对女性用户这一消费体捕捉商机,这将是今后各大视频网站竞相发力的着重点。
第三,满足内容定制产品。随着网生纪录片成为口碑爆款后,牵动了整个“蓝海”市场的神经,特别是爆款纪录片的长尾效应被客户认可,今后定制纪录片可能会成为IP项目和资方进行对接的桥梁。当然在商业利益面前,网生纪录片制作者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还必须对定制纪录片的社会导向保持清醒的认识,这也是网生纪录片产业往前迈进的重要保证。
未来,网生纪录片需要在产业链、市场化等多个维度发力,精准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挖掘纪录片长尾
商业价值,实现从内容创新到商业化变现的产业良性循环,驱动网生纪录片在“蓝海”市场成为一个发现创意的“工作坊”,一个商机迭现的“梦工厂”。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网生纪录片的“蓝海”市场会很“炫”,会很“潮”,这一天值得期待。
注释:
[1]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9[EB/OL].央视网,[2019-04-25].tv.cctv/2019/04/25/ VIDEaloNVaBi0PgfUNtvBNmU190425.shtml?spm=C15293.PYb3qFqlcZzQ.0.0.
[2]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中国网信网,[2020-04-28].v/2020-04/27/ c_1589535470378587.htm.
[3]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20[EB/OL].海南电视新闻网,[2020-05-01].www.hnwtv/ jilupian/2020-05-01/201916.html.
[4]连续6周霸榜豆瓣榜单,优爱腾的纪录片之战进入“关键之局”?[EB/OL].百家号,[2020-06-09]. baijiahao.baidu/s?id=1669015538609440407&wfr=spider&for=pc.
[5]中投产业研究院.2020-2024年中国网络视频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M].智研咨询集团,2020.
[6]专访宁玉琪|系列化招商+付费分账合作,探索完整的纪录片产业链路[EB/OL].财经头条网,[2019-07-24]. t.cj.sina/articles/view/6524158272/184dec14000100jks0?from=tech.
[7] B站高分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介绍的书都卖断货,绝不仅仅是胡歌能“带货”[EB/OL].文汇报网,[2020-01-15].www.whb/zhuzhan/yingshi/20200115/314338.html.
[8]优酷分享会:纪录片受众呈“年轻化”“女性化”态势[EB/OL].腾讯网,[2019-12-10].new.qq/ omn/20191210/20191210A0K8HL00.html.
(责任编辑:黄佩诗)
注释:
[1]《青春有你2》首播数据:热度与吐槽齐飞[EB/OL].腾讯网,[2020-03-13].xw.qq/ amphtml/20200313A0U68T00.
[2]申林,高静.粉丝文化视域下网络综艺节目的特征——以《偶像练习生》《创造101》为例[J].青年记者,2020(8).
[3]青春有你2[EB/OL].抖音App,[2020-12-31].v.douyin/JbxvcY1/.
[4]翟灯文.素人真人秀热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7.
[5]向芝谊.消费社会的养成系偶像经济新景观——以网络综艺《创造101》为例[J].传媒,2020(5).
(责任编辑:黄佩诗)(上接第84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