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上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媒介融合,网络综艺节目(以下简称网综)
加之自身“偶像”特质,节目一经开播就频频登上社交媒体平台的热搜榜,迅速出圈成为网络爆款节目。但是此类网综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本文以优酷视频2020年6月上线的《少年之名》为例,说明目前我国偶像养成类网综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节目的问题
偶像养成类网综是练习生通过参加选秀经历4至5个月的集中练习,最终由观众票选出道成为偶像的节目。
偶像练习生出道成员这种节目模式源于日韩的同类型综艺节目,但是在引入我国后节目的精准定位、定制化服务、内容营销、偶像文化产业链的建立等方面依旧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节目定位不清晰。同是2020年出品的偶像养成类网综,相比腾讯视频《创造营2020》“敢,我有万丈光芒”的锐意呐喊和爱奇艺《青春有你2》“不定义自我”的青春态度,作为同年国内唯一一档男团选秀节目,
《少年之名》的节目定位却不甚明晰。这就导致了导演组和节目聘请的专业导师在少年选拔标准上的不一致,最后进港的84位少年之间的水平差距巨大。拿到继续参赛资格的少年选手,
有完全没有舞蹈功底的;有只要开口唱就是车祸现场的;还有仅有几个月的练习生身份,没有做好准备就来参赛的。如此参差不齐的少年选手聚在一起,男团的质量谁来保证?节目组这种操作方式就连不少参赛选手都直呼
“看不懂”。模糊的定制化服务。在融媒体的大环境下,
综艺节目纷纷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发力,与观众形成良性互动,将大众需求作为自己节目的发展方向。定制化服务越来越成为综艺节目吸粉的新法宝。然而纵观整个《少年之名》,定制化服务却很是模糊。除少年续航官为自己喜爱的选手打call 助力外,
节目内容与观众呼声并无联系。尤其是第一次公演中出现的表演曲目《阳光男孩阳光女孩》,是十分不适宜放在男团选拔的舞台上的。节目组如果不去主动打通和观众之间的那道“墙”,只凭自身仅有的资源做出一档爆火的综艺节目,那无疑是天方夜谭。在现如今五花八门的综艺节目竞争中,观众持续在一档节目中的注意力本就不断下降。一档不懂得注意力经济的综艺节目是注定要“糊”,要被淘汰掉的。
佛系的营销方式。《少年之名》从前期的宣传开始,就着眼于导师郭敬明因对工作人员改其歌词的不满而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这场闹剧并没有为节目本身带来多大热度,节目组后续也没再做出有实质内容的宣发。相反,许多观众之所以关注这档节目,一方面是参与节目录制的导师的自带粉丝;另一方面是所谓“回锅肉”选手的自带粉丝。节目上线播出后,开始一周也只有一次更新。随后虽从第4期开始改为一周两更,但是会员用户纷纷表示“看了个寂寞”。会员版正片与非会员版没有很大出入,而且剪辑也较混乱。许多精彩内容虽然逃过了“一剪没”却逃不过被剪得七零八落的命运,即使不被剪得稀碎也可能仅出现在正片的结尾。付费观众看不到自己想看的内容还可以转看衍生节目,而很难被正片吸引的普通用户就只得弃剧。对于节目中出现的一些有热度的话题,节目组也没有抓住话题借机造势。反观《青春有你2》《创造营2020》,从前期的宣发到节目开播后热度的持续增长,其营销模式值得《少年之名》全体节目组成员好好学习。
偶像文化产业链的缺失。日本、韩国都有非常成熟的偶像文化产业链,这可以从他们各大娱乐公司推出无数火遍亚洲乃至全球的明星“爱豆”上看出来。相反,我国虽从2004年《超级女声》开始,也进入
了一个全民选秀的时代,但是真正开始走文化产业之路却是近些年的事。无论是从《偶像练习生》出道的NPC ,《创造101》出道的火箭少女101,还是2020年新晋组合THE9、硬糖少女303、S.K.Y 天空少年,
均是限定团体。网络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分析
———以优酷视频《少年之名》为例
阴刁亚婵
摘要:近些年随着媒介融合不断深入发展,国内网络综艺节目从数量到质量均有质的飞跃,其中,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更是受到广大青少年体的追捧。文章以优酷视频2020年6月开播的《少年之名》为例,说明目前我国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节目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媒介融合网络综艺节目少年之名
文艺直通车
视听艺苑
. All Rights Reserved.
声屏世界2021/1
文艺直通车
视听艺苑
这种至多两年就会解散的限定团其实是很难被广大观众记住的。即使是在团体内部,每个成员所获得的各种商业资源也不平均,各家粉丝因资源问题相互掐架的不在少数。此外,还有一些组合出道即是巅峰,出道后就没有下文了。没有资源、作品和曝光度,团体很快会被市场所淘汰。这些没有发展的“爱豆”只能作为“回锅肉”接着参加新一档的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陷入一个发展的恶性循环。
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方向
沉寂市场,韬光养晦。参加偶像养成类节目的选手,基本都有在国内外做练习生的经历。节目对声乐、舞蹈、RAP 、原创等才能均有一定的要求,这样也才能符合节目最终成团出道的要求。与国内最初的《超级女声》时代不同的是,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的选手不再只拘泥于一种技能,而是朝着全能偶像的要求进行挑选的。然而,一名有着“全能”的练习生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近些年各档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已经将娱乐市场成熟优秀的练习生(男性)大浪淘沙了一遍。因此,留给2020年《少年之名》可供选择的优质练习生其实并不多。除去此前参加过其他同类综艺节目的“回锅肉”选手,其余的选手如本文前面提到的,不是没有舞蹈基础、唱歌跑调,
就是练习生的时间太短,唱跳无实力可言。这样的选手来参加节目,会对节目自身的专业度大打折扣,也会对其最终成团出道的期望值降低,不利于节目的传播。偶像养成不是偶像速成,只有沉寂市场、韬光养晦,才能为国内娱乐市场输送优质偶像,不能急于一时。
媒介融合,内容为王。融媒体时代,观众对节目的制作与选择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偶像养成类网综的终极目标是为大众输出优质偶像,大众需要什么样的优质偶像,
节目组必须进行前期市场调研,做到心中有数。深耕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平台,与用户形成良性互动。将用户需求与节目内容结合起来,
提升观众对节目的期待值。利用社交媒体发起网络投票,
票选出观众最想选手们演绎的歌曲,观众最想看到的舞台风格。在节目播出期间,
持续打造“一周综艺带”。除花絮、幕后故事外,访谈类、竞技类的衍生节目持续发展。如《少年之名》推出的《少年路透社》《少年练习室》《少年营业中》《少年安利站》《宿舍未熄灯》《少年相对论》等,此外满载导师期望与鼓励的
《明星与少年》《明星有话说》,《少年之名》主题曲MV 的C 位诞生记《少年之名初舞台全纪录》,郭敬明为选手拍摄的MV 、微电影及其幕后故事等均有播出。同时,升级服化道,
提升摄像与后期的剪辑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构建积极的营销模式。利用节目自身的特和导师、选手的粉丝基础为节目进行开播前的前期宣发。在正片剪辑完成
后,花絮、正片中有看点的矛盾冲突都可以作为宣传手段,调动观众的猎奇心理。对于节目中出现的有争议、有话题的内容,利用社交媒体快速进入热搜榜单,引导用户带相关话题进行讨论,但要注意营建良好和谐的网络秩序。利用短视频平台,将正片重新编辑进行碎片化传播。或者节目组可以专门成立一支短视频制作、运营队伍,长短片并行,内容丰富精彩又不会因大量重合导致无效传播与观众的审美疲劳。同时,参加节目的选手们都会把自己社交账号的昵称与头像改为节目组要求的统一格式,
并配合节目组发布与赛程相关的内容。节目组还可为每位选手开设私人短视频账号,为粉丝录制她们想看到的内容。高人气选手参与直播,为参与互动的粉丝送去公演现场的门票。
举办选手与粉丝的线下见面会等,增加粉丝与选手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建立健全的偶像文化产业链。尽管近些年偶像养成类网综为我国综艺市场的繁荣增添了不少活力,但是相比于日韩成熟的偶像文化产业,
我国只是学到了综艺节目这层“皮毛”并没有建立健全的偶像文化产业链。
“出道即是巅峰”成为许多团体的真实写照。这些出道后的团体与个人如若要在新人辈出的娱乐市场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位,除去自身优秀的实力,还需要有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文化工业时代,综艺节目这种文化产品得以大批制造,
大规模复制。纵观《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创造营2020》《少年之名》等节目,所采取的赛制、环节、节目模式基本类似,除人员与技术的差异,并无太多创新。这种工业生产会持续运作,如何将文化工业进阶成文化产业时代,是需要文化市场中每一位从业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毕竟,出道只是开始,出道后的发展是偶像文化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现在,许多出道团体都推出了本团体的综艺节目(团综)抢占观众的注意力市场。这又是团体间一场严肃的竞争与较量,也是各大平台之间的竞争与较量。唯有如此,偶像文化产业链才会在“没有硝烟的竞争场”中逐步建立乃至走向完善。
结语
我国的偶像养成类网综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未来必须在融媒体的大环境下稳扎稳打地前进,才能获得口碑与流量的双丰收。(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参考文献:
[1]徐童.饭圈文化视角下网络选秀节目的特征———以《青春有你2》为例[J].视听,2020,(10):37-38.
[2]朱珂.基于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浅析当代偶像养成类综艺[J].大众文艺,2019,(23):184-185.
.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