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党庆:音乐世界中的艺术奇葩
音乐制作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流行音乐协会会员,四川省通俗音乐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淘歌中国创始人,优胜音乐制作公司总经理。
1989年获中国首届全国职工歌手大奖赛三等奖,经著名歌唱家王昆老师推荐考入东方歌舞团,1991年经李谷一老师推荐加入中国轻音乐乐团任职业歌手和音乐制作。
曾为廖昌永、降央卓玛、韩磊、李宇春、谭维维等国内众多一线艺人、著名歌手制作歌曲和音乐专辑,歌曲总产量超过千首。
总有这么一首歌,它动人的旋律和歌词能把躁动的心回归平静,受伤的心得以抚慰,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廖昌永
初涉音乐之路大奖彰显天赋
在成都这座音乐之都,有这样一个人,他从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音乐学习,却靠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在音乐行业历经二三十年的摸爬滚打,建造了自己的音乐王国,他,就是刘党庆。
虽然从未学习过音乐,却把音乐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因此,当被众人问及初涉音乐之路的缘由时,刘党
庆说,这源于人性的本能。刘党庆生于1967年7月1日,因而父亲取名“与中国共产党同庆”。生于特殊年代,父亲白天需要去农场劳动,家里三兄弟,父亲管不过来,于是刘党庆小时候便在父母8位同事家里轮住。他从小受到的是自然教育,无拘无束,就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这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超强的动手能力,他自制矿石收音机,由此在广播中听到了音乐,从此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音乐天赋表现在从小就喜欢玩口技和模仿。高中时,他所在的重庆南开中学文艺汇演让大家出节目,同学都是唱歌、跳舞或诗歌朗诵,只有他模仿瘸子走路,表演《阿凡提倒骑驴》,没想到受到班里同学们的大力追捧,后来又在校演上一鸣惊人。
刘党庆在二哥考取音乐学院期间,受哥哥练声影响,对音乐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但是碍于父母的反对,所以只能每天在家偷偷用杯子堵住嘴巴练声,躺在床上或倒立唱歌,慢慢地,他发现这种方法能很好地练习丹田运气,后来,他还把这个偶然发现的经验分享给了谭晶、谭维维等歌手。
高中毕业,他通过体育特长考上了西南师范大学,后又转入重庆师范学院化学系学习。父亲花了三十五块七毛钱给他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天赋异禀的刘党庆,在仅学了三个月吉他后就获得了重慶市工商银行杯吉他歌手大奖赛一等奖和重庆红岩杯电视歌手大奖赛一等奖,就这样,他走进了重庆音乐界。他多次作为种子选手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吉他邀请赛,每一届比赛他都能斩获独唱、男女二重唱、男生四重唱、歌曲创作等方面至少两项以上的大奖。1987年代表重庆参加四川省首届抒情歌曲杯电视歌手大奖赛,获得三等奖。同年代表重庆市参加了四川省春节联欢晚会。1989年参加全国总工会
举行的全国职工歌手大奖赛获得三等奖,从重庆地区选送到成都再选送到北京,当时参加比赛的还有江涛、郭公芳、周帆等,他获得三等奖,并在时任评委组组长著名歌唱家王昆老师的推荐下考入了东方歌舞团歌队的明星班,与张宏光、卞留恋、郭蓉、成方圆等人成为了同事,就这样他开始了职业歌手的北漂之旅。在东方歌舞团任职期间,刘党庆主要担任4个角,一是表演夏威夷吉他弹唱;二是表演印尼竹制乐器安格隆;三是担任彭康亮、牟玄浦、成方圆等的伴唱;四是表演拉美男声四重唱。两年后,他在李谷一老师的推荐下加入了中国轻音乐乐团,担任歌手和剧务。演出时间之外,刘党庆还经常与何飚(中国著名音响师)、崔健的录音师王昕波(老哥)一起负责现场演出扩音,从此,他又多了一个扩音师的身份,这也为他后来的事业奠定了基础。他多年后成立的“成都优胜录音棚”更是被称为“四川音乐制作界的黄埔军校”。
1993年对刘党庆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年,因为家庭,他将事业的重心从北京转到了成都,踏上了创业之路,着力发展音乐音响
事业。初回成都创业时,他经常一个人白天开着面包车穿过大街小巷去卖音响,帮KTV装包房灯光,一个人既当老板,又做员工,然后晚上回到家帮别人免费做音乐,往往一玩起来稍不注意天就亮了。因为心中满怀对音乐的热爱,所以他并不觉得辛苦。他是成都最早用歌曲制作广告音乐的人,如1994年做的“遛洋狗”牛肉干的广告音乐和播了十几年的“仙牌灵芝茶”的广告音乐等。就这样,他在免费帮别人做音乐之中慢慢地建立了市场,创办了自己的音乐制作公司,成功把音乐变现。对音乐市场的精准
分析也为他此后看清四川音乐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巧用“拆分”妙招实现音乐创新
“你要想成为一个行业的高手,首先要学会拆分。一件艺术品,你要能像乐高一样,把它拆分成所有的零件,然后加入新的元素,重新组合成你想要的样式,那你就是独特的。”谈及他音乐制作的诀窍时,刘党庆这样说道,“在我看来,音乐创作制作这个行业,首先要提升制作人员审美的广泛度。在文艺创作过程中,要紧紧抓住的核心就是要学会拆分,只有学会拆分了,才会组合。如果传统的东西永远保持它的原汁原味,那它终将处于被保护的状态,进入不了市场,只有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结合起来,才是创新。”
于是,刘党庆巧用这种“拆分”妙招,先后创作了《成都是我家》(陈琳刘党庆演唱)、《留在蓉城的微笑》(光头李进演唱)、《唱游四川》(谭维维演唱)、《飞翔》(马渲子廖昌永演唱)、《多谢了》(容中尔甲高原红组合演唱)、《奥林匹克的梦》(韩磊演唱),电视剧《爱我就带我回家》主题歌(谭晶演唱),以及大量四川省及成都市周边地区各市县城市宣传曲及企业形象歌曲,如《涪江缘》(马渲子演唱)、《我的华蓥我的家》(刘舫演唱)等数百首作品。同时还给众多知名歌唱家监制了数张唱片,如降央卓玛的《金的呼唤》《金的诱惑》《金的辉煌》《东女国》,孙露的《寂寞情人》《寂寞情人2》《寂寞天使》《声扰人》等。
活用民族特做好四川音乐
作为资深的音乐制作人,刘党庆多次担任《中国青歌赛》四川赛区、《中国好声音》成都唱区、《香港TVB内地歌手大赛总决赛》、《红歌会》等大型选秀节目的评委。从1997年开始,他便致力于四川音乐改革与推广工作,谈及四川音乐未来的发展之路,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成都作为中国的第四大音乐基地,目前仅次于北京。四川音乐的发展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的音乐发展潜力巨大。
首先是音乐人才资源丰厚。成都被称为“选秀之都”,每年都会举办多次音乐比赛,这些比赛给无数的音乐人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既实现了他们的音乐梦想,同时也为四川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与活力。四川选秀和全国其他地方比,不同之处在于特鲜明。一是语言特。四川和云南、广西、贵州等省份接壤,拥有藏、羌、彝、苗、回等众多少数民族,因此,四川选秀的歌曲风格不像北方那样字正腔圆,它在内容上更具有地域性,音上有鲜明的民族性。二是形式特。放眼全国各种选秀比赛,绝大多数都是以个人的形式出现,尽管也有部分是团体形式,但都是朋友、同学等无血缘关系的组合。而在四川选秀上多数组合是以家庭、兄弟等家族形式出现的,凸显了少数民族团结和睦的氏族精神。
其次是富庶宁和的生活状态为音乐创作提供了安稳的现实基础。俗话说:“少不入川,老不出关。”千百年来,这片风光旖旎、地理独特、环境优越、文化深厚的土地不仅让四川人安居乐业,与世无争,还
赐予了他们极强的娱乐精神,酒吧、音乐节等娱乐活动,每年数不胜数,成都被称为“耍都”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最重要的是四川具有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不仅是四川文化的名片,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中国的文化繁荣,一定是走自己民族特之路的。因此,四川音乐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民族音乐资源,既要立足本土原创,又要融合民族特。做好四川音乐,唱响民族未来。
创作俗雅兼顾满足众需求
因为是市场音乐人,所以刘党庆在音乐制作过程中,更多的是从
市场的角度去看待音乐,在音乐内容上更注重观众的需求。他认为未来的音乐是分众式的,一首歌不可能为所有人服务。当今社会,不像70年代那样,一首歌只要能红遍大江南北,那就一定能成为经典。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现在是一个“无经典”时代,未来的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受众的个性化越来越明显,对音乐的审美要求也就越来越细化。音乐制作要以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为基础,创作百姓喜闻乐见的音乐。但是正所谓“众口难调”,如何才能满足多方需求,是对一个音乐制作人的考量。从事音乐事业的二三十年中,刘党庆负责监制了数台大型晚会,比如,在1995年—2013年负责四川及成都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音乐创作制作;1996年—2012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部分节目制作;2003年—2007年担任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文艺晚会音乐总监;2008年担任奥运会火炬接力成都
站音乐创作制作,同年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十大优秀城市颁奖晚会音乐总监。此外,还先后制作了四川首部音乐剧《未来蔚蓝》《未来组合》(获中国文华奖)《燃烧的雪野》,音乐歌舞剧《一醒惊天》等节目。他去年创作的民族歌剧《彝红》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获得了包括歌唱家郭兰英、作曲家王祖皆、著名导演陈维等在内的业界专家的一致好评。这些丰富的工作经历,让他能更清楚地了解众的需求,从而制作出雅俗共赏的音乐。比如,在制作省市级大型晚会音乐时,为了既满足观众的审美感受,同时又符合政府的官方形象,他在音樂制作过程中就会加重旋律的优美性,同时不失配器的宏大感受。在编曲配器上,在流行乐中融合管弦乐,以符合政府要求,管弦乐中加入流行唱法,满足观众需求。
我们相信在未来,刘党庆一定能凭借他对音乐的敏锐感知和对四川音乐发展的独到见解,在市场的精准分析下,巧用“拆分”妙招,给我们献上更精彩绝伦的听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