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的基石与灵魂 ------科学练声法与情感表达 学院:音乐学院 班级:09级02班 姓名:闫 青 摘要廖昌永:声乐是近现代的概念,是人类歌唱活动发展达到高度艺术化以后的产物,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有着自己的艺术特。情乃歌之魂,情感在声乐艺术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声乐的“情感之功”不是一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认识和探索的过程。顾名思义,声乐是由人体器官发出的声调而形成的音乐,这是从声乐艺术之外在艺术形式、特点上把握而讲的。其实声乐艺术的全部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外在的给人以听觉音响的触动而产生的声音艺术,而且还体现在声音艺术表达的内在思想情感和表达方式方面,换言之体现在思想内涵的符号,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上。因而,声乐艺术的全部含义是由人声与语言及表达方式共同构成的表现人类思想、情感、感受的艺术。 关键词:声乐 情感 演唱技巧 科学练声 想象力 演唱风格和特 一:声乐艺术的基石————科学练声法 早期人类重视歌唱内容的表达,现在依然流传在至今仍处于原始社会形态的某些部落、体中的叙述氏族历史、祖先,传授社会观念、生产知识、宗教信仰、以及建立在上述观念上的各种风俗习惯等的说唱形式,即丰富的语言内容和极其简短的不断重复的音乐载体形式就能够印证这一点。按照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一种观念,既然声乐是一种由人声(即艺术化的发声)、语言(思想情感的符号)、表达方式(特定的风格、特点、体态等的特定表述形式)构成的艺术形式,那么对于声音、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和艺术性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人类早期时代,各民族和体对声音没有更多的要求或者并不讲究,即便有些民族和体对歌唱的声音后来有了些要求和标准,但也并不系统或理论性不强,而更重视歌词内容的表达。歌唱的审美意义也主要体现在社会功用方面,而不是更多的体现在对艺术美的追求和欣赏方面。由于近现代的声乐艺术是建立在借助现代人体医学解剖学和物理声学理论基础上的对人体各个发声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深刻认知上,因而对声音就有了一个基本共通的标准,对声音美的特别的追求;对于语言内容的表达不仅讲究,而且注重语音发音的准确与声音美的结合;特别注重艺术美的表现。因而近现代声乐艺术与传统意义上的歌唱有了根本的区别。本文对声乐艺术的科学发声法及情感表达,即科学发声法理论、情感表达和实践进行初步的探讨。 何为科学,符合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规律即为科学。声乐艺术的科学发声法是指歌唱发声符合人体生理发声器官运动的规律,能使歌唱声音达到通畅、统一、集中、整体、艺术美的发声法。 声乐艺术首先是以人声为其基础或主要载体的音乐艺术形式,因而科学的发声法是声乐艺术最基本、最主要一个内容,也是整个声乐艺术的共性基础。科学发声法的科学性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1.科学的发声法首先要求正确掌握和理解人体发声的基本原理,建立起正确的科学发声的声音概念。2.掌握正确发声的方法,准确地理解、感受人体发声的器官声带是怎样通过气息的作用运动发声的,声音又是怎样通过头腔、口腔、咽腔、胸腔等共鸣腔得到进一步修饰、扩大,这是非常重要的。3.明确科学发声法对声音的标准和要求,也即科学发声法所要达到的声音目的。古今中外任何歌唱形式或歌唱者都无不希望有一个优美、动听的声音,这是他们有意或下意识中追求的目的之一。但是都没有像声乐艺术这样一种科学、系统、明确的声音标准和要求,也没有如声乐艺术这样对歌唱声音的如此讲究和看重。科学发声法对声音的要求首先是对气息的要求,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来源,气息的稳定、对声音的支撑是歌唱中至关重要的。其次是对声音要求通畅、集中;高、中、低音声区保持统一;身体各发声各器官整体、有机的结合和运作的要求,这是正确发声法体现的直接结果和这一结果在歌唱过程中始终如一的贯穿、坚持;再次是对身体姿态、外在表现的要求,这是正确发声法内在和外在相统一而形成的必然要求。 这三方面的要求是相互统一、相互作用的。正确掌握科学发声法,不仅使声音达到通畅、统一、集中、圆润、明亮,而且调动了全身所有相关的器官参与歌唱,一个较好地掌握科学发声法的演员,歌唱状态极其良好,给人以全身都在歌唱的感觉。由于正确、合理地使用人体发声器官,对声音不仅有保护作用,而且能延长演员的歌唱生命。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练声法: A:练声法: 一、用U母音训练打开喉咙和面罩共鸣的步骤: 1.打个哈欠,吸好气,保持状态,并把喉结保持在最下面;; 2.口腔张得很大,而嘴唇须收拢成吹蜡烛的口形,保持住; 3.舌头软卧在口腔之中,舌尖抵触下牙根,保持; 4.用假声发U母音,音高从C开始下行(1 7 6 5 4 ); 5.先闭紧声带后出气; 6.气的冲击点在小舌头,声音从鼻子出来,不允许从嘴里出来; 7.声音出来后音波均匀,接近空弦声,即直音; 8.要感觉口腔很大,象漱口时含着一包水,但鼻腔又很空。 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很快会感到气息沉下来了,声音和气挂上,且容易到泛音。,而嘴唇须收拢成吹蜡烛的口形,保持住。 二、训练a母音的方法: 1.打哈欠,让咽部形成空洞; 2.用鼻音发a母音,音是暗的,空的,但能使声音进面罩而无阻拦。 三、呼吸的基本动作: 1.深吸气使横隔膜向四周膨胀,不许抬肩,保持不动; 2.小腹向上托住; 3.吐气时,两肋下也继续保持扩张,直到吐尽为止。吐气时练吹气也行,只要恒隔膜在工作。联系慢吸慢呼、快吸慢呼或相反。 4.为了不漏气,要练习“憋气”,即用假声带帮忙,使真声带闭紧出不来气。 5.音准偏高,声音飘,是因为“呼吸支点没到”,解决办法是:气往下沉。音准偏低,是气的冲击点不对。解决办法是:感觉自己的声带长在鼻梁上,用气去冲击声带,但必须抬起上腭,气才能送到那个地方。这样口腔共鸣就会减少。 四、打开喉咙 怎么叫"打开喉咙"? 即当你处于打哈欠或吸气的时候。保持这种状态唱,容易和气息结合起来。位置也容易上去,把声音送到鼻腔,头腔。如何做到打开喉咙呢?莫那克说:所有都要下来,喉头、呼吸、下巴、舌头。 B:歌唱三要素: 1、 呼吸方法 歌唱时的气息支持,只要指横膈膜肌肉的支持。歌唱时双肩要放松,胸腹要自然挺起,两肋扩展开,小腹要略向回收,并且保持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谈到如何练习呼吸,下面介绍四种方法: a、慢吸慢呼 譬如,可以连续30s发一个音 b、快吸慢呼 c、快吸快呼(俗称:蛤蟆气或狗喘气) d、慢吸快呼 2、打开喉咙 具体方法: a、打哈欠的方法 b、在胸部建立支点的方法 c、利用u、i等元音的方法 3、共鸣 贝基先生说:“面罩共鸣是声音的基石。”面罩共鸣实际上是指歌者演唱时的一种感觉。 怎样获得面罩共鸣: a、要多练“哼鸣” b、模仿小声哭泣的感觉 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 一:常见错误 1、小抖打哆嗦 音波(vibrado)指的是歌声在固定的音高上,做上下周期的振荡。声带在每秒中内完成的全振动次数,称为频率。正常音波的频率是3-5次/秒。高于此频率让人感觉过分激动不安,又好像羊叫一般,称为小抖。低于此频率,听起来大摇大晃,给人感觉不稳定,称为“摇摆”,即下面要讲到的第三个错误。例证是《我的中国心》 2、打晃 声音有两个音高。原因是共鸣点一个在鼻腔,一个在口腔。例证《我爱你,中国》,百灵…… 3、摇摆 4、塌掉 在高音时,由于气息等方面的问题,比原来的音高略低,差半个音。 5、冒掉音高略高。 6、舌根音是由于唱歌时紧张,舌头后缩,提起来导致喉头上去。 二、应对方法 1、小i变大i 2、小u变大u 3、由i到u 4、哼鸣到u 5、直接发u音 1-5条是循序渐进练习的,此绝招乃采用中国民间京剧的发声方法,先到一个点的位置,然后利用边缘唱法面罩理论,逐渐扩大腔体,增加气息,最后唱出均匀、平稳、空旷的声音。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穿针引线,再加一个词就是由点到面。 科学发声法不是声乐艺术的全部,而是声乐艺术的基础和重要的部分之一,特别是思想情感和语音特点、风格技法的表现占有重要意义时,某种程度上声音方面还要作适当的调整或退让来求得歌唱重点的突出,当然这种协调和退让并非有意识的降低声音效果,而是追求思想情感、语音特点、风格技法的表达时对声音必然产生的忽略和影响。 二:声乐艺术的灵魂——情感表达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种自然而普遍的形式,它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通过悦耳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感受。在声乐艺术中起主导和统帅作用的是情感,它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歌曲从创作、演唱到欣赏都离不开感情,是词曲作者动心,演唱者唱心和观众感心的艺术加工过程。歌唱者通过歌唱及表演来将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理解情感-获得情感-表达情感的过程。在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旋律歌词和内容情感了解的基础上,充分将自身的演唱个性发挥出来,使演唱更具感染力。 《礼记·乐记》中记载“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情乃歌之魂,歌中有情,自成高格。古人云:“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尤重。”这说明不但要具备好的声音,更要有情感做灵魂,达到以声传情的效果。要想充分表达情感,需经过知情、唱情和传情这三个环节。所谓“知情”,就是要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背景,体会作品的深刻含义。所谓“唱情”,就是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入相应的角和意境进行演唱,投入到作品中去,成为作品的主人公。所谓“传情”,就是将自己美好的声音和内心的感情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将作品中的喜怒哀乐传达给观众。情感的发挥离不开这三个环节,丰富的想象力也寓于这三个环节当中。 情感的发挥是歌唱者的创作能力的体现,因为他要求歌唱者在正确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引发情思,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心中和脑海里产生艺术形象,通过歌唱和表演将作品完美的表达出来。要能够将自己投入到作品中去,用真情实感来表达人物,达到忘我的境界,这样才能使声音和情感更加趋于完美。将自身投入到角当中,用角的眼睛去看,用角的耳朵去听,用角的心灵去感受,唱出真情实感,才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来。《情寒新吟》中说:“戏无真,情难假。若无真情,演假戏难;即有真情,换作假情又难。”这句话通俗一点讲就是我们所说的假戏真情,就是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所要表演的情景中去,达到忘我的状态。但是忘我并不是随意想象的,它是建立在歌唱者自身的阅历、修养以及对作品正确的理解基础之上,不断的引申、开拓,唤起自己对生活的联想,通过想象将作品的情感内涵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创作出更丰富的音乐形象。在声乐演唱中不但要“忘我”,还要“有我”,即保持清醒的头脑,将饱满的热情奉献给观众,将清晰的思路留给自己,发挥自身演唱特点,将独特的风格、个性以及真实情感表现出来。声乐情感的表达要求演员无论是自身还是在进入角时都要富有一种美感,这种美感是根据内容和场景的需要,在不断变化与运动中实现的。 声乐的演唱风格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确立的,它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可以去模仿某位歌唱家的演唱感觉和风格,这样也确实有利于声乐的提高,但是要想在声乐演唱上有更深的造诣和发展,就必须去探索自己的风格,这样才更有利于自己音和特点的发挥,取得更大的发展。教师在上课时经常对学生说要对自己的声音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唱出自己的风格,唱出自己的特来,这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将内心世界的情感付诸于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表演上。 因此,只有使歌唱者自己的演唱特和作品的内容融为一体,才能获得理想的艺术效果,带给人以美的感觉。 由于每部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不同,从而体现在演唱者的演唱状态、演唱形式、风格、表情以及肢体语言上都会有所差异,对歌唱者的情绪的感染就会有所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自然就会不同。先秦公孙尼子的《乐记》在开卷的《乐本篇》中就谈到:“乐者,音之所由声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瞧以杀;其乐于心者,其声惮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这说明面临的事物和场景不同,所产生的感情和声音特征就会有所不同,借景生情,依情发声,使声音具有不同的音和特点,给欣赏者以不同的感受。例如唱舒伯特的《小夜曲》时,我们就要把声音控制在轻柔的半声上来演唱,从而体现静静夜的美和纯洁爱情的美。而唱《黄河怨》时,就要把音量放大,声音唱的坚实有力,体现仇恨、愤怒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作品时,必须注意不同的情感表达需要运用不同的声音,体现不同的风格。另外,在一部作品中的即使人物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演唱者的性格、阅历、知识层次以及感情认识的程度等各方面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会不同,想象的场景也会不同,相同作品中的人物和情感也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从而表达出来的情感艺术也是不同的。例如,在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理发师费加罗的角法国男中音弗朗西斯.勒鲁扮演过,我国的歌唱家廖昌永也扮演过,但是由于他们的演唱技巧和风格的不同,所受的文化和时代环境的不同,使得他们塑造了两个具有鲜明个性的费加罗。富有个性化的声乐演唱,使得同一作品人物的每一次出现都会具有不同的魅力,带给人以不同的体验。 声乐的演唱不仅要重视情感的抒发和表达,也要注重歌唱的训练。丰富的情感是通过美好的声音表达出来的,只有娴熟的歌唱技巧与完美的艺术风格相统一,才能达到更好的艺术境界。《唱论》中关于运气吐字、起调行腔、抑扬顿挫的诸多论述,都体现出对声乐表演技巧与审美价值的完美要求。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因此,要达到“唱情”,必须借助于“唱声”,以声表情,寓情于声,只有将“唱声”之功练的娴熟,才能达到“唱情”的目的。有些学生在平时的歌唱训练中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当自己想要表演或者发挥的时候,由于技巧还不够娴熟和稳固,所以总要或多或少的将想要发挥的注意力转移到技巧方面来,这样就打破了表演的统一性和完美性。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声情融为一体,学会用心歌唱。 声乐情感的运用和表达是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并在反复的表演和实践中加深对情感内涵的理解。它既要求我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又要求我们用自己个性化的风格去表达自己,感染观众。情感的发挥也是一个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它要求演唱者根据作品的内容和音乐发展的规律将作品完整的表达出来,使之成为综合的情感交流和再创作过程。声乐艺术又不同于其他的艺术门类,即由于它自身就是一具乐器,所以它能给人以更直接的影响,更易于感人。声乐情感的抒发是“诗情”和“曲情”的统一体,并通过声腔美的声情创作,将蕴含在“声情”中的“诗情”和“曲情”圆满的表达给观众,只有当与欣赏者产生了情感共鸣才算真正达到了声乐表演的美的效果。它的美既是直观的、表面的,也是内在的、深入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挖掘。 科学练声法是声乐艺术的基石,就像盖楼没有良好的基石是不行的。然而情感表达是声乐艺术的灵魂。我想引用查理.潘才拉的一句话“歌唱必须触及灵魂,我们要把整个的生命和爱这双重的灵感,通过我们的演唱而再现”。来结束本论文。 参考文献: [1]《声乐艺术美学》,余笃刚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2]《歌唱艺术与实践》,赵淑云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3]《歌唱的艺术》,薛良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4]《歌唱艺术讲座》,许讲真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
声乐艺术的基石与灵魂
本文发布于:2024-12-19 20:09: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上一篇: 嘎达梅林教学反思
- 下一篇: 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流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