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赏析
初中语文《天净沙秋思》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2、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具有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
  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与探究相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学习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三首小令,进一步把握小令得特点。
  二、复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1、背诵。
  2、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感情基调。
  二、讲授新课
  一、分析『越调』《天净沙》(白朴)
  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我们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著和谐的人生图画。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沈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之中;青山绿水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於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么高明。
  二、分析『越调』《天净沙江上》(张可久)
  这是一首写景之作。作者以凝炼的笔墨,勾画出一幅暮秋江边落日图。前三句写落雁、孤鹜、残霞、人家等,纯是自然景物;末句“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锦上添花,一小舟、一渔歌,使画面更觉生动,平添了一片从容闲适的情趣。
  比较探究
  “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
  点拨:不一致。前者凄凉,后者恬静。
  三、分析『越调』《天净沙》(无名氏)
  这首曲子以白描的手法,彩鲜明地描绘了绿草、黄沙、红叶、青山,构成了一幅大漠清秋特有的景。
  写“新雁”,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有何用意?(以动衬静)
  四、作业布置
  研究四首《天净沙》的不同。
初中语文《天净沙秋思》教案2
  目标阐述
  (一)新三维目标
  1、语言知识与能力方面
  (1)能说出元曲的相关语文知识;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文本的画面与意境;
  (3)能运用情景交融写作手法进行简单创作;
  (4)能背诵全文。
  2、思维方法与品质方面
  (1)能在体悟情景交融创作手法的过程中运用自主探究与实践创作的方法。
  (2)能在抒发自身情感与体悟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运用想象和体验的方法。
  (3)能在师生互导的过程中运用对比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体会元曲中的汉语言文字的美。
  (2)能感受到文中的意境美与作者的羁旅之苦。
  (二)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文本的画面与意境。
  (三)教学难点
  能运用情景交融写作手法进行简单创作。
  (四)教学方法
  师生互导的景入情出式教学法、点拨法、提问法。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PPT。
  过程设计
  一、知识迁移,激趣导入
  说起唐朝,有人立刻想起唐诗;谈到宋朝,有人即刻忆起宋词。朝代与文学,如水与鱼、父与子,由彼而生,互相成就。请问同学们,能回忆起我们学过的这些古诗词吗?一起来开口背背。今天,我们将一起去到元朝的一角,看看__的作者正在做何事、思何情,我们还要一起去探探元朝的“子”,元朝的“鱼”,品一品马致远笔下的元曲。请同学们自由朗诵今日文本——《天净沙·秋思》。朗诵的过程中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宋词与元曲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时间:2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