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g.精品模板 助您成功!(页眉可删)
天净沙秋思教案7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语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第25课《天净沙秋思》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掌握“散曲”的文体知识。
  ⑵正确朗读、背诵全曲,能准确把握这首曲表现出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
  ⑶学习分析诗歌的方法,感知诗中的艺术形象,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⑵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培养想象力,陶冶情操。
  ⑶知人论世,通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主旨。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⑴学习作者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态度。
  ⑵体味诗歌中的意境,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天净沙秋思赏析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曲的内容,品味曲中情趣。
  ⑵背诵、默写全曲。
  2.教学难点
  ⑴通过诵读,发展语感。
  ⑵从语言角度赏析诗歌,领悟曲中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互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课文,简介散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天净沙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
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2.作者及写作历史背景简介。
  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前期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马致远生活的“元朝是蒙古贵族统治中国的时代,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受到沉重的压迫,知识分子被降到与娼妓、乞丐相近的地位”。“一些走上仕途的文人,因受统治者的歧视,思想仍多苦闷,正如明胡侍所说:‘中州人每每沉郁下僚,志不获展……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声歌之末,以舒其佛郁感慨之怀,盖所谓不得其平而鸣焉者也’”。马致远年轻时迷恋功名,曾做过地方小官,五十岁左右脱离官场,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的生活,沉溺于山水之间,寄情诗酒,成了一个啸傲风月、玩世不恭的诗人,其内心仍然充满了一股牢骚不平之气。他最著名的剧目是《汉宫秋》;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今天我们就来品味这首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
  (二) 与文本对话,感知文本。
  1.学生活动:学生听录音范读,听准字音、节奏,再自己朗读。注意出文中你认为易读错的字,难理解的词。
  字音:涯( yá ) 瘦( shòu )
  词义:昏:黄昏,傍晚。 枯藤:干枯的枝蔓。 断肠人:多指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或亲人的人。
  节奏: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抽生叙述课文所写的内容:一个秋日的黄昏,骑着一匹瘦马的游子正在苍凉的古道缓缓前行。在小桥流水人家的院旁,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昏鸦正在归巢。游子不竟悲从中来。
  3.学生再读课文,从内容、思想感情、艺术特等方面进行质疑探讨,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⑴曲的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用词上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