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窦娥冤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并掌握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有的舞台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戏剧及关汉卿,掌握元杂剧的有关知识,理解元杂剧中一些特有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把握《窦娥冤(节选)》中的戏剧冲突和窦娥的性格特点。
3、品味唱词,体会本剧的曲词特点。
4、品读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探究这些超现实情节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古典戏剧及关汉卿,掌握元杂剧的有关知识,理解元杂剧中一些特有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1. 把握《窦娥冤(节选)》中的戏剧冲突和窦娥的性格特点。
2、品味唱词,体会本剧的曲词特点。
3、品读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探究这些超现实情节的作用。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1.读讲结合,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戏曲知识。
2.读背结合,抓住重点曲词,引导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深入领会其思想内涵。
3.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欣赏戏曲片段,提高鉴赏能力。
课  时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学生
展示
解疑
释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图片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
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这是天仙拍的那部电视剧?
明确:《梦华录》,这部电视剧出自关汉卿的元杂剧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讲述汴梁歌姬宋引章不顾与秀才安秀实的婚约,轻信富家子弟周舍并嫁给了他,婚后遭遇周舍毒打,书信求救妹赵盼儿。赵盼儿巧用计谋,从周舍手中骗得休书,成功解救宋引章。今天,让我们打开课本,学习一部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展现当时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另一的代表作——《窦娥冤》。(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
出示投影:
剧中的主要人物
窦娥
无辜受屈
2.元杂剧简介
含义: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代,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其内容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四折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元杂剧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主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汉元帝主唱。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元杂剧剧本构成:唱、科、白三部分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人物对话;
独白:人物自叙;
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
元曲四大悲剧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元杂剧的音乐
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jué)、徵(zhǐ)、羽、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曲调。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  白朴《墙头马上》
王实甫《西厢记》    郑光祖《倩女离魂》
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  纪君祥《赵氏孤儿》
3.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四人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代表作品:《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4、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朝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朝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其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5.《窦娥冤》剧情简介
听故事《窦娥冤》,后阅读课文,思考:“窦娥冤”她为何而冤?简述故事梗概。
楔子部分的情节:
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为了考功名而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并改名窦娥。(序幕)
第一折的情节:
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开端)
第二折的情节:
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张驴儿父亲,被判斩刑。(发展)
第三折的情节:
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高潮)
第四折的情节:
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录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结局)
同学们的回答要以积极鼓励为主。
学生积累笔记
梳理戏剧知识
听故事《窦娥冤》,后阅读课文,思考:“窦娥冤”她为何而冤?简述故事梗概。
当堂练习
“窦娥冤”她为何而冤?简述故事梗概
小结本课
《窦娥冤》历来被评为“元曲四大悲剧”之首。现在人们自感委屈时常说:“我比窦娥还冤!”那么,窦娥有何冤?为何冤?冤何深?请大家进入课文,自己来寻答案。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序幕),第一折为故事的开端,第二折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折是情节的高潮,第四折是故事的结局。文学史上公认第三折是戏剧矛盾冲突的高潮,也是窦娥性格发展到顶点的部分。对于本文的教学,我们接下来就只对其第三折的高潮部分展开分析即可。→冲突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戏剧的生命线,无冲突的戏剧是没有人愿意去欣赏的。
板书设计
窦娥冤  指斥天地  诀别婆婆  三桩誓愿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