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
XI
山水游记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个分支,是一类
以描写山川胜景和自然风物为主的文章作者往往以
轻快的笔调描述自己在旅途中所见的美丽风景,表达
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水游记,可以
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更
好地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接下来,笔者就以《游
褒禅山记》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山水游记。
一、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言字词的含义
山水游记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生字词。学生在阅读
文章的过程中如果无法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就难以读
懂文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
文章,让他们结合课文后的注释理解陌生字词的含义。
在阅读《游褒禅山记》的过程中,学生出了以下
生字词:
浮图庐冢仆道盖侧出窈然漫灭
拥火怠是时咎相慎取记游
这些生字词在教材中有详细的注释,不需教师再
花时间去讲解。但是,有些字词涉及“古今异义”“通
假”等语法现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领会。比如,“唐浮
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的“舍”为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
“建舍定居”;“由山以上五六里”中的“上”为名词活用
作动词,意为“向上走”;“问其深”中的“深”为形容词活
用作名词,意为“深度”;“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
愈奇”中的“见”为动词活用作名词,意为“见到的景
象”;“盖余所至”中的“盖”为古今异义词,今义为“有遮
蔽作用的东西”,古义为“大概”;“比好游者尚不能十
一”中的“十一”为古今异义词,如今表数字,古义为“十
分之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中的“非常”为古
溯怎么读今异义词,今义为“十分”,古义为“不平常”……
为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教师还可以展示几道题
目,要求学生花两分钟的时间选出正确答案。
示例: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卒
·葬之最终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
·也穷尽,走尽
C.而余
·
亦悔其随之我
D.则或咎
·
其欲出者责怪
2.请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唐浮图
··
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梵语(古印
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
徒,这里指和尚。
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
··
也。庐冢,也
叫做“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
他们死后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C.以其乃华山之阳
·
名之也。阳:古时称山的南
面,水的北面。
D.此所以学者
··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
者:此文中的“学者”与《师说》中“学者”的意义相同,
同现代汉语中的“学者”的意义也相同。
3.下列语句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
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和景物的叙述,或者寄托某种情
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
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
B.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
“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
“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
C.文章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而余亦悔其随
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
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
过渡自然。
D.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
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
到的。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
件)的人才能到达。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就能高效地阅读课文,掌
握其中的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明确文章的
主旨
古人是怎么游山玩水的?他们没有相机,是如何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山水游记——以《游褒禅山记》为例
温珍琼
教JIAO
记录下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的?细读山水游记,
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作者记述了褒禅山名称的由来。作者先紧扣题目,开门见山,说明褒禅山又
叫华山,接着解释褒禅山为什么叫“褒禅山”,纠正了
今人读音的错误,为后文发表感想和议论作铺垫。
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作者先略述前洞和后洞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