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过秦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崤函(  )    隳名城(  )
销锋镝(  )      瓮牖(  )
氓隶(  )        锄櫌棘矜(  )
鞭笞(  )        周赧王(  )
于钩戟(  )    长铩(  )
逡巡(  )        度长絜大(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蒙故业,因遗策(     )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3)赵奢之伦制其兵(     )
(4)追亡逐北(     )
(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6)履至尊而制六合(     )
(7)以愚黔首(     )
(8)余威震于殊俗(     )
(9)而倔起阡陌之中(     )
(10)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
3.文学常识填空。
贾谊,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曾做长沙王的太傅,后人称贾谊为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世常以贾谊与屈原并列,称为__________
4.名句填空。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__________________,何也?______________
(2)蹑足行伍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而攻秦;斩木为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xiáo huī  yǒu ménɡ yōu qín chī  nǎn xiān shā qūn duó xié
2(1)继承 (2)吝惜 (3)统领、统率 (4)溃败的军队 (5)缉查盘问 (6)登上 (7)秦朝对百姓的称呼 (8)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 (9)突然兴起 (10)衡量
3.西汉 贾长沙 贾太傅 屈贾
4(1)身死人手 为天下笑者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而倔起阡陌之中 率疲弊之卒 将数百之众 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
B.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C.焚百家之言        言:言论,这里指著作。
D.金城千里          金:金属铸成的。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用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序八州而朝同列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7.对这段文字理解分析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功业的,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住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
这段文字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正面铺叙出暴政的阴影,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作者依次从政治、刑法、文化、军事、地理形势各个方面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意在讽谏汉帝,应效法秦始皇从多方面制定巩固政权的措施。
作者依次从政治、刑法、文化、军事、地理形势等各个方面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政策,意在表现秦始皇企图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的野心。
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时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亡的迅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答案:5D 解析:应解释为像金属一样坚固的
6D 解析:D项为方位名词作状语,ABC三项均为使动用法。
7C 解析: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住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错。应效法秦始皇从多方面制定巩固政权的措施错。意在表现秦始皇企图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的野心错,另外,政治、刑法、文化、军事、地理形势等顺序错。
8(1)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变得愚蠢。
(2)优良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C.赢粮而景从
D.百有余年矣
答案:B 解析:A项,C项,D项,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外连衡而斗诸侯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序八州而朝同列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①⑤/②⑦/③⑥/
B①③⑤/②④/⑥⑦
C①③⑤⑥/②⑦/
造访的意思
D⑤⑥/②⑦/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③⑤⑥为使动用法,②⑦为名词作状语,为名词作动词。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才能不及中人
D.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答案:D 解析:A项,于是古义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今义为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B项,山东古义为崤山以东;今义为山东省C项,中人古义为平常的人;今义是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D项,膏腴古今均为肥沃之意。
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D 解析:D项均为兵器A项,指出过失;造访,拜访。B项,向北;溃败的军队。C项,制度;量。
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句: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B.为天下笑者,何也
C.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答案:A 解析:例句是省略句,后省略A项也是省略句,聚之咸阳后省略B项为被动句;C项为判断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贾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选自苏轼《贾谊论》)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属:写作。
B.闻其秀才                  秀才:才学优异。
C.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识:见识。
D.愚深悲贾生之志,故备论之  备:准备
7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所领的文字是(  )
A.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B.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
C.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
D.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8.作者引用苻坚得王猛这个事例的目的是(  )
A.赞扬王猛明智,善于发现苻坚这样的人才。
B.赞扬苻坚聪明,善于发现王猛这样的人才。
C.说明只有尽斥旧臣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D.说明只有聪明通达、头脑清醒的君主才能充分发挥贤才的作用。
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2)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3)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答案:6.D 解析:应为完备,详细之意。
7C 解析:可根据本段该句语境,结合语法分析作出判断。
8D 解析:可根据作者举该例是与论述贾谊有关得出答案。
9参考答案:(1)博士们这时候都认为才能比不上(贾谊)(2)孝文帝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3)因此没有聪明通达而头脑清醒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的作用。
解析:(1)句中于是”“以为”“”“为关键词;(2)句中”“为关键词语;(3)句中是故”“为关键词语。
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孝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因为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
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孝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这时候都认为才能比不上(贾谊)。孝文帝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