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寓意和象征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古人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间隔是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是指气候,是天数变化的概述。是古人根据每个阶段特有的气候或物候现象,农事活动定出的名称。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一年中某个阶段天气变化。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风、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东至和大寒等12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统称为节气,即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雨水: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惊蛰:立春以后气候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暖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
春分:春分日在太阳赤道上分,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春风是北半球春季的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东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白谷。
立夏: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生长旺盛,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小满: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另有解释是指北方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江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芒种:谐音‘忙种’,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衣服容易发霉,所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夏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黑夜开始逐渐变长。
小暑: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立秋:从这一天气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秋分: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
寒露: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露珠。
霜降: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我国大部分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开始降雪,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岭南地区一般只有粤北的韶关、清远等地方降雪。南方有的地区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大雪前后,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冬至: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变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