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是指每年的24个节令,每个节令都有其特定的气候特征,关于2023年二十四节气日历时间表该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二十四节气日历时间表,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2023年二十四节气日历时间表
小寒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1月05日,22:54
大寒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1月20日,16:19
立春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2月04日,10:33
雨水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2月19日,06:24
惊蛰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3月06日,04:29
春分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3月21日,05:15
清明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4月05日,09:07
谷雨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4月20日,16:07
立夏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5月06日,02:15
小满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5月21日,15:04
芒种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6月06日,06:15
夏至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6月21日,22:53
小暑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7月07日,16:25
大暑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7月23日,09:44
立秋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8月08日,02:14
处暑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8月23日,16:52
白露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9月08日,05:16
秋分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9月23日,14:39
寒露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0月08日,21:05
霜降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0月24日,00:11
立冬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1月08日,00:27
小雪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1月22日,21:55
大雪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2月07日,17:28
冬至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2月22日,11:23。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自立春始,至大寒终,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现在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24节气顺口溜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春雨惊春晴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只差一两天。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冬至的含义
天文意义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
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之下,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就北京市区来说,冬至这天白昼仅有9小时20分,而正午太阳高度也仅有26°42'。冬至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并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值得注意的是,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在南半球的时间比在北半球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注:地极轴通过地心,连结南、北两极,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34′,和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
二十四节气冬至地理意义
农历参照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北京的白昼时间仅有9个多小时。但是,这一天是数九的第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时候,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
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