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扭转 失误带来的严重经济困难,我国从1961年至1965年经历了五年国民经济调整㊂这是一次包括经济增长速度㊁产业结构㊁城乡关系㊁经济体制的全方位调整㊂
在调整期间,中共中央提倡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再次创造了经济恢复发展的奇迹①,使国民经济仅用三年时间就走出了
困境㊂到1965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超过了历史上最好的1957年㊂这次调整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汲取和总结㊂
一统一对国情和形势的认识是调整的前提
由于调整的各项决策要持续较长时间并关系到宏观经济全局的发展,因此,只有统一对国情和形势的认识,才可能统一行动并坚持完成㊂
发动以后,中共中央对经济指标过高的问题发现得很早㊂1958年9月,兼任国家建委主任后不久,就在华北协作区基本建设会议上提出要缩短基本建设战线,接着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提出这个问题㊂但是,由于领导层对经济形势的认识不统一,在领导人中间,一部分主张下,一部分主张上,建设规模压①世界公认的中国第一次经济恢复奇迹为1949年至1952年的国民经济从战争破坏中恢复㊂
不下来㊂
1959年4月2日至5日,中共八届七中全会讨论通过了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确定钢产量1800万吨,煤产量3.8亿吨,粮食产量1.05万亿斤,棉花产量1亿担㊂由于会议制定的各项指标过高,以致许多单位的生产和基本建设不能摆脱 缺原料㊁等材料㊁无法正常工作的被动局面 ㊂国家计委不得不于6月作出基本建设投资和项目调整方案,将八届七中全会制定的总计280亿元的基本建设总投资调整为248亿元,减少32亿元㊂1959年6月3日,中共中央颁发‘关于调整1959年主要物资分配和基本建设计划的紧急指示“,批准国家计委的调整方案,并且语重心长地指出: 由于工业计划几次变动,材料供应又不落实,因此,人心思定,生产思常,这是目前广大众的心情,也完全符合于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㊂现在把基建战线缩短,材料分配和工业生产的指标落实,同时压缩社会购买力,改善市场状况,必将有利于工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鼓舞众的生产热情㊂ 众现在迫切要求知道当前生产和整个经济生活的真实情况,各级领导机关应当充分满足众的这个要求,以便同广大众一起,来设法解决当前生产和建设中的各种问题㊂
根据庐山会议前半期纠正 左 倾错误的指导思想,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主持了1958年统计数字的核实工作,国家统计局于1959年8月13日将核实结果报告了国家计委㊂其中粮食总产量由公报数的7500亿斤下降为5000亿斤;棉花总产量由公报的6638万担下降为4200万担;其他农产品产量也都经核实大幅度下降㊂但是,8月16日庐山会议闭幕之后,在全党开展了一场 反右倾 斗争㊂9月,‘红旗“杂志第18期
发表了题为‘驳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 的谬论“的社论,党内的分歧导致压缩高指标的努力夭折, 左 倾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㊂
1960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 调整㊁巩固㊁充实㊁提高 的八字方针,再次强调要缩短基本建设战线㊂但是调整并非简单易7
720世纪60年代经济调整的历史经验
87董志凯集
行,从提出调整到真正落实,基本建设投资指标经历了从不愿压缩到愿意 退 ,从愿意 退 到 退够 的过程㊂由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突出地表现在工农业之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严重危机要求必须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㊂首当其冲的是压缩工业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这就导致对钢铁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不得不压缩钢的生产,同时工业生产指标必须降下来㊂只有退够才能完成调整,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㊂
二十大召开闭幕时间高层领导普遍认识到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必须后退一步,是通过调查研究㊁不断总结,到1961年下半年才初步实现的㊂但是对经济困难的严重程度认识仍不同,直到1962年年初召开七千人大会之后,中央的认识才逐步一致㊂到了1962年4月,中央批转中央财经小组‘关于讨论1962年调整计划的报告“以后,
才对多年来基建战线过长的问题,认真着手解决㊂这距离最早提出压缩指标整整迟了三年零七个月;距离1959年6月中共中央的紧急指示,也迟了将近三年;距离1960年8月正式提出调整的八字方针,迟了一年半㊂可以想见,如果能够及时统一认识,将避免多大损失!少走多少弯路!
按照1960年提出调整方针的最初设想,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在1962年年底结束,1963年转入第三个五年计划建设㊂1963年7月,中共中央分析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再用三年时间进行调整㊂有了以前的教训,这次统一认识没有大的曲折,使以后三年的调整工作迅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㊂
历史经验表明,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调查研究,才可能统一对国情和经济形势的认识;而中央领导的统一认识,是经济调整得以实施和完成的前提和基础㊂
二综合平衡、协调发展是调整的基本方针
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到经济领域,等人的平衡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