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风》其十三(君平既弃世)赏析
《古风》其十三 李白
“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
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生。
寂寞缀道论,空帘闭幽情。
驺虞不虚来,鸑鷟有时鸣。
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
海客去已久,谁人测沈冥。”
诗名《古风》,在这首诗中,李白讲的是西汉的“严君平”。我们依照惯例,先来看下“严君平”的简介、轶事和传说:
“严君平”:【“严君平”(前86年~10年),本名“庄遵”,字“君平”,蜀郡卭州(今四川省邛崃
市)人。西汉末年思想家、易学家,辞赋家“扬雄”的师傅。回避汉明帝“刘庄”名讳,史称“严君平”。
爱好黄老,终身不仕。隐居成都井中(今成都“君平街”),以卜筮为业,“因势导民以善”,宣扬《道德经》,普惠众人。归隐之后,著述设馆授徒于“郫县平乐山”,宣讲《老子》、《庄子》,写出了“王莽服诛,光武中兴”的预言,提前预测了“王莽篡权”和“光武中兴”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培养得意弟子扬雄。
王莽中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去世,时年九十一,埋葬于“郫县平乐山”。明清时期,因疑古派质疑,前书已佚,仅存7卷。】
“严君平轶事”:【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扬雄”,年轻时曾拜“严君平”为师,非常钦佩他的德行。当时的益州牧“李强”很仰慕严君平,扬雄就告诉李强,严君平生性清高,不会向人卑躬屈膝,要备礼去拜见他。李强后来发现,严君平果真如此。当时的权臣“王凤”也想结交严君平,但严君平对他闭门不见。曾有富人问他隐居的原因,他的回答是,做官纯粹是自寻烦恼。后来,那个富人要送给他一些车马衣粮,他都推辞掉了,还说富人是在以不足补有余。富人听了,不以为然。严君平解释道:“你的家人日夜操劳,积累家财万贯,你
还从未感到满足。我现在以卜筮为业,不用下床就有人送钱来,现在还余着数百钱,没有可用的地方,当然是我有余而你不足了。”说得富人哑口无言。严君平就这样以苦为乐,淡泊恬然,活到90多岁才去世。
严君平所著的《老子注》、《老子指归》十万余言。《老子指归》,又称之为《道德真经指归》和《道德指归论》,这部书,是例举一段老子的言论,便由严君平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讲述,从结构上看,这应该是他的学生根据他的讲课言论所整理出来的著述。严君平在《老子指归》中着重讲述了人的认识的主体问题,详细地说明了世界与人的生命主体是相互作用的一组关系,他的这样的思想,可以说比法国的“笛卡尔”在《方法论》中提出的“我思故我在”要早1600年,这也是为什么在受严君平影响很大的蜀地,相对崇尚人的自由和开放的原因之一,也是道家和道教的主要思想之一。】
“严君平传说”:【西晋 博物学家 “张华”所著《博物志》之《天河》: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cha2,来去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ji1粮,乘槎而去。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此人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
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白话译文:天上银河与地上大海相连。近世有海岛居民每年八月乘槎来往于大海与银河之间,从不延误时间。某人忽发奇想,立下奇志,欲乘船作长途航行,去探访银河。他在船上建造了阁楼(以作了望),又备足了干粮,于是浮船而去。他到达了一处地方,像是一座城市,房屋重重叠叠。放眼望去,只见宫殿中有许多织女,又看到一男子牵着牛在岛边让它边走边饮。他惊奇地问牵牛人此为何地。牵牛人回答说:您回去后,到蜀郡拜访严君平先生就知道了。后来此人到蜀郡,到严君平问这件事,严君平只回答说:“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犯牵牛宿。”一核对年月日,客星侵犯牵牛宿的时间,正是此访客到银河的时间。)——摘自百度百科】
看了严君平的简介、轶事和传说,我们对他多少有些了解。有个问题,在上述简介(摘自百度百科)中,从他的生卒年推算,他享年应该是96岁,而简介中却写91岁,不知问题出在哪里。查阅资料后,我们知道严君平是终生不做官的,以给人算命和讲授易经和老子之学为生。他本姓“庄”,据说生前生后也都一直被人称为“庄子”,所以现代有些人在推测,我们后代人常说的“庄子”和严君平可能是同一个人。那么唐朝时的李白是如何看待严君平的呢,我们来看李白《古风》其十三原诗:
“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
字词典故 “弃世”:【超凡绝俗,遗世独立;放弃世俗生活。《庄子·达生》:“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
赏析 李白说,“君平”先生既然抛弃了世俗的生活,于是世人也就遗弃了他。
“弃世”典出《庄子·达生》,据说在许多秦汉时代的名家文稿中,都不提庄周及其思想言论,只是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附带提到庄子,而南北朝以后,提到庄子的人就很多了,这恐怕跟“严君平”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还有,我们现代人为什么对“扬雄”那么陌生,看唐朝很多诗人对“扬雄”都很推崇的。据说是宋代出现过“孟子”与“扬子”谁高谁低的争论,当时“朱熹”推崇孟子,反对扬子,认为“扬雄”仕“王莽”是卖汉,而且学术上不儒不道,所以他编著四书,就把孟子编辑进去,孟子学说崛起,扬雄学说被挤出正统。
出名的学生不出名了,累及老师也不出名,进而影响了我们后代人的观念。那么在唐朝呢,李白是怎么看严君平的呢,为什么他说世人也遗弃了严君平?:
“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生。”
字词典故 “太易”:【太易最早见于《列子》,道家哲学中代表无极过渡到天地诞生的第一
个阶段,只有无限虚无的宇宙状态。】“探元”:【探求玄理。】“生”:【一切生物。《庄子·在宥you4》:“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羣生。”】
赏析 李白说,他观察万事万物的变化,穷极追索到天地诞生之前。他探求玄理,看世界如何化育众生。
李白说严君平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他观察事物能够追索道天地诞生前,研究的玄理,又能够看遍芸芸众生是如何化育出来的。让他算命,自然是会一算一个准了。
“寂寞缀道论,空帘闭幽情。”
字词典故 “缀zhui4”:【犹著作。谓组织文字以成篇章。《汉书·艺文志》:“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幽情”:【深远或高雅的情思。汉 班固 《西都赋》:“攄shu1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一觴shang1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赏析 李白说,他在寂寞的环境里,专心著作着道家的理论;他在空帘的家室中,却关闭着深远而高雅的情思。
这里的“空帘”应该是独居,没有家室的意思。所以这个“闭幽情”或者是语带双关的,一则是封闭了男女的幽情,二则是紧闭的窗帘内,却有着深远高雅的情思。
“驺虞不虚来,鸑鷟有时鸣。”
字词典故 “驺zou1虞yu2”:【“驺虞”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仁兽,在传说中它是一种虎躯猊首,白毛黑纹,尾巴很长的动物。据说生性仁慈,连青草也不忍心践踏,不是自然死亡的生物不吃。《山海经》卷一二〈海内北经〉:“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虞,乘之日行千里”。《毛诗序》:“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鸑yue4鷟zhuo2”:【“鸑鷟”是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的五凤之一,身为黑或紫,鸑鷟象征着较为坚贞不屈的品质。《小学绀珠》卷十,五凤谓:“赤者凤、黄者鵷yuan1鶵chu2、青者鸾、紫者鸑鷟,白者鸿鹄。”《国语·周语上》:“周之兴也,鸑鷟鸣於岐山。槎”韦昭 注:“三君云:鸑鷟,凤之别名也。”】
赏析 李白说,“驺虞”不会凭空而来;“鸑鷟”也只有特定之时才会鸣叫一下。
“驺虞”是传说中的仁兽,最早出现在《山海经》,李白应该是取义于《毛诗序》;“鸑鷟”是紫的凤凰,李白应该是取义于《国语·周语上》,这两种神物都和周朝的兴起有关。李白说,“驺虞”是不会凭空出现的,“鸑鷟”也只偶尔才叫一声,什么意思呢?这让我们想起李白在《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中所写:“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取义于“春秋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也就是说孔子的《春秋》写成之时,有一头“麒麟”被猎获了。看来李白就是这个意思,但凡有大作出现于世间的时候,就必然伴随着神兽的出现。可见这两句的意思应该是:严君平在写让“驺虞”出现,“鸑鷟”鸣叫的大著作。
“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
字词典故 “安知”:【怎么知悉。《庄子·秋水》: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天汉”:【古时指银河。后泛指浩瀚星空或宇宙。】“高名”:【名气大的,很高的名声。《庄子·人间世》“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yi4者斩之;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