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摘要:服装文化发展至今,全球化下的文化多样性助长了设计师们产出更加前卫与先锋的审美创意。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设计师,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选择驻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域接受教育,使得他们的设计带着一股跨文化的“混血”感。结合全球化下的跨文化传播理论,以80、90后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为主体,提出跨文化冰山理论的服装设计路径研究。分析设计中的隐性文化变量与显性设计因子,并结合销售、推广渠道,提出中国新生代独立服装设计师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关键词:新生代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跨文化;显性设计因子;隐性文化变量;设计路径
Abstract: When the fashion culture has developed to the present, globalization and diversity have encouraged designers to produce more avant-garde and pioneering aesthetic and creative works. Although it is said that culture nurtures nature, more and more designers choose to study at different regions under different cultures. As a result, their designs carry a sense of cross-cultural hybridity.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under globalization, with independent fashion designers born in the 1980s and 1990s in mind, the paper proposes a fashion design path study model based on the cross-cultural iceberg theory. It analyzes its implicit cultural variables and explicit design factors and combines the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channels to put forwar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
nt of the Chinese new generation of independent fashion designers in the globalized market.
Key words: The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Independent Fashion Designers ; cross-culture ; explicit design factors ; implicit cultural variables ; design paths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22.03.002
任力1 REN Li 叶晨怡2 YE Chenyi
1.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09(China Academy of Art,310009 Hangzhou Zhejiang)
2.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杭州 310018(Zhejiang Sci-T ech University,310018 Hangzhou Zhejiang)
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跨文化设计路径研究
A Cross-cultural Design Path for Chinese Independent Fashion Designers
收稿日期:2021-12-01
作者简介:任力(1972—),男,中国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设计系博士研究生,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叶晨怡(1997—),女,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硕士
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服饰设计与营销。
一、引言
纵观当下时尚市场,不少设计师前辈创作能力依然旺盛,与此同时新兴设计师如雨后春笋一般成长起来。咨询公司埃克莱尔(eCLAIR Asia)2021年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国时尚颠覆力量》显示,中国快速增长且才华横溢的独立设计师体正引起世界的关注。他们的规模虽小,却能够担起在国内外市场上树立中国时尚新形象的任务。他们的形象蕴含着专业、创意、大胆的特质,更独享与全球最大时尚消费市场的文化亲近感。
因此,本文在跨文化国际传播语境下提出以冰山理论的显、隐性因子为模型的服装设计路径研究,为更多兼顾中国传统理念与国际视野的新生代独立服装设计师们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服装设计领域更为长足的发展。
二、跨文化冰山理论与服装设计
1.跨文化冰山理论
文化是无处不在的,由于传统与人类的社会性,即使是一些简单的事物,哪怕如同动物之所需者,也都得裹上一层文化模式的外衣[1]。全球化语境促进了
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产生了一种跨文化对话和交流的机制[2],该机制呈现出不同文化背景和符号系统下的人们在交往中的视野与姿态[3],即交流、渗透、认同、共享的传播过程。
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认为文化是一种对特定生活方式的描述,它表达了某些意义和价值观在特定生活方式中的隐含和明确[4],即文化是具有“隐”和“显”两层结构式的冰山理论模型。一种是显性的文化,它是可见的、易于交流与传递的;另一种是隐蔽的文化,需要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之上,涉及各种复杂的无形因素,且无法被明确表达或传递。
文化冰山理论模型的存在说明了,针对文化的完整理解不仅要着眼于表面易于观察的层面,也要关注托于特定情境产生的深层内涵。
2.服装设计的显性、隐性层面
艺术设计是文化的产物,是作为人类通过物质形式达到精神享受的途径,也是体现文化特性的形式。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内容有着决定性影响,是艺术设计内容的直接来源[5]。
而服装作为艺术设计的分支,也与文化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服装带有御寒蔽体的实用功能、修饰美化人体的装饰功能,还和社会、体、文化艺术等因素联系在一起,呈现出缤纷各异的形态。在设计师的手下,服装经由众多不同含义的设计元素交叉组合而成,成为了设计师与穿戴者跨越文化的交流载体,传递着暗藏其中的文化深意。
基于文化冰山理论,类似地,服装设计也由一组显、隐性层面共同组成(见图1)。显性层以彩、廓形、面料、图案等可以被明确感知到的具体、物理元素为主;隐性层涉及到服装作品背后的设计理念、艺术风格等个人思想体系或价值观之类“只可意会”的抽象文化变量。
长,其显性设计因子与隐性文化变量交汇相融,成为了设计师们输出变革性创意的能量场。
三、跨文化语境下新生代中国独立服装设
计师现状
1.新生代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
文化身份是跨文化传播领域的主流话题,它存在于具有相对差异性的社区、文化语境之中,以“阶级、种族/族、性别/性取向和年龄”作为主要区隔方式,统合了“包含亚文化的、民族的、民族语言的,以及种族的认同等”相关要素[6]。
也就是说身处信息爆炸时代、具备全球视野的新生代人,其文化身份恰好处于跨文化语境阶段,其价值判断、审美取向、消费选择独具风格,并愿意为品质、个性化买单。他们将成为未来5~10年主导消费趋势的主流力量。
这种突变的社会需求,对服装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抓住新生代用户的需求,塑造未来新的生活方式,就要求设计师们在创新中打破人与物、物与环境的界线,进行跨文化融合。在此基础上,一大批出生于80、90后的中国新生代独立服装设计师应运而生。
这批设计师都因机缘巧合选择去国外接受服装设计教育,在系统地学习后,集中在2014—2018年的时间段,成立自己的独立设计师品牌(见表1)。在他们的设计中能够看到来自不同文化、民族之间的纠葛,在冲突与融合中碰撞出别具一格的设计风格。在他们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传承,又可以窥见变通与发扬,因此这个体在中国服装设计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图1 跨文化冰山理论与服装设计间的互动关系
①
作为一门开放的艺术学科,服装设计包容了一切主流或非主流文化,它来自于艺术和文化的糅合、成
表1 中国新生代服装设计师教育背景
①
2.在“国际”的设计教育平台上扩展视野自包豪斯(Bauhaus)创立起,各大设计院校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与创造能力。在这种教育背景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设计方法,更是挖掘出学生内心的设计热情。我国新生代独立服装设计师的教育背景,普遍集中于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两大时尚之都。
英国的时尚设计难以用单一的模式来形容,它糅杂了经典优雅与叛逆不羁,衍生出了英国时尚兼容并
蓄的特征[7]。而美国也是如此,其日新月异的理念和创造精神推进着设计市场的意识革新。在以英美两国为代表的国际教育下,产生了新旧碰撞、粗俗与优雅共存的多元环境,滋养了一大批留外学习的中国独立设计师们。他们在国际的教育平台上学会了吸纳西方的热情,还保留了中国的含蓄之美。
3.在“个性”的风格理念中衍生设计语言在时代动向、流行趋势的影响下,新生代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秉承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基于国外教育背景、表现手法、服装组合语言,主要以彩、图案、款式三大要素为分类依据,形成了个人辨识度极强的风格理念,衍生出了差异化的设计语言表达。
例如,解构重塑少女元素,时髦又带有少女气质的“摩登浪漫风”设计师品牌树树彤(SHUSHU/TONG);专注于建立服装与人体羁绊的“东方工匠风”设计师品牌戴鹏(PENG TAI);流露着东方之美,当代都市女性韵味十足的“新中式优雅风”设计师品牌杨桂东(SAMUEL GU Ì YANG);探索人与机械、实穿与革新、东方哲学与当代科技的边界的“怪诞未来风”设计师品牌周翔宇(XANDER ZHOU) (见图2)。
续表1 中国新生代服装设计师教育背景
①
图2 新生代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风格分类①
四、跨文化冰山理论下的设计发展路径解析
依据文化冰山理论与设计的互动关系,可知设计的抽象性与有形性,主要表现为“内核”隐性文化变量与“外核”显性设计因子。以中国新生代独立服装设计师为主体,设计的隐性、显性层面为主要设计路径,销售推广为市场的对接渠道,构成了跨文化服装设计路径研究框架(见图3),进一步指导中国新生代独立设计师的发展方向
。
1.隐性文化变量
(1)在传统文化内核中构建设计体系
服装既是人类物质文明的结晶,又是精神文明的载体,因此既包含了显性因子,也包含了隐性文化。服饰文化是反映社会文化的一面明镜,而中国的社会文化又深受传统美学影响,使得中国传统服装呈现出了与西方服装截然不同的意蕴。
以儒家、道家思想为根源,儒家提出“删繁去奢,绘事后素”,提倡极简、朴素的特征;道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揭示出“道”与“自然”水融、混然一体的关系[8]
国外服装设计学院。在儒道传统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偏重抒情、写意的美学特征,与崇尚含蓄、委婉的审美意趣。
以此为内核思想,对东方传统美学进行隐性文化变量因子的提取,首先要求设计师充分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人文艺术内涵,将抽象美学转化为具象的视觉符号,如服装的形制、结构、彩、肌理等,才能形成有效的设计因子指标体系,进而实现显性设计因子的具体应用,将中国东方传统精神激活在当下。
(2)在多元文化交织中实现兼收并蓄
我国的新生代独立服装设计师大多经历过国外设计教育,浸染在多元文化交织的大染缸中。之所以能够做到萃取各文化之精华,产出更个性化的设计主题与风格,是因为他们拥有兼收并蓄的设计文化理念,演绎着更加包容的设计文化内涵。
他们把创作的重心投注到兼容文化上,把异域文化的养分悄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其中有干净利落的现代主义剪裁,也不乏有后现代主义式的抽象性意识表达;有西方时装设计体系的冷静思辨,又不缺对东方传统文化不遗余力地挖掘。“差异”在他们手中揉成了最独特的视觉呈现,体现了设计师们对于跨文化语境中设计文化发展的积极思考。
2.显性设计因子
(1)在传统元素表达中提“形”留“意”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是形而上的,但具体元素是可视、可感知的。设计师可以从传统元素入手,涵盖宗教、礼仪、习俗、艺术等多维度领域。当这些元素进入设计流程后,重新解构组合,对“形”进行提炼和符号转化,使其具备清晰明确的形态与丰富的文化寓意。
中国新生代服装设计师在文化交汇、碰撞过程中
充当中介者,在借鉴、协调、挪用、改造异质文化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能动性与创造力[9],皆转化为
显性设计因子传递向市场,履行了传播中国文化、激发民族认同感的社会职责。
(2)在当代主题视角中整合创意要素
传统元素在服装上的视觉表现,不能拘泥于简单的模仿和照搬。设计是流动的、与时俱进的,随着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分层越来越明显,加之互联网的推波助澜,消费者更加注重彰显个性、意见的多元,要求跨文化路径下的显性设计因子在传统元素的再设计考量基础之上,融合新时代的创意要素,借助文化潮流拓宽视觉表现风格,与当代主题多样、类型各异的创意要素进行有机整合。
例如,通过科技视角融合设计的过去与未来,探讨如何在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寻求平衡,使设计成为一种富有温度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创意要素的加深和巩固,凝练设计师的专有符号,这种鲜明的辨识度也是每个设计师所追求的,是当今的设计同质化大环境里所缺少的。
3.外部工具渠道
(1)在“中国自造”销售模式中驱动三方协作新生代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在起步阶段往往困难重重,一是缺乏资金支持,止步于昂贵的渠道成本;二是品牌相对小众的美感难于通过相对大众的方式呈现;三是品牌运营能力与供应链控制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需要借助展销厅(Showroom)与买手店走进大众视野。
展销厅(Showroom)模式是链接品牌与买手渠道之间的桥梁,而买手店则是孕育这些品牌的摇篮,承担起了将设计师品牌推向更大市场、直达消费者的任务。从商业角度看,中国日益丰饶的物质文明与精神追求,促生了内需刺激、消费升级的市场导向,进一步推动设计师、买手与展销厅(Showroom)的协作关系,带动时尚产业升级。
图3 跨文化服装设计路径研究框架
①
随着近年来展销厅(Showroom)与买手店数量稳步增长、专业度提高,在三方互动机制下,众多新生代独立品牌都得到了良性发展。例如,2022春夏上海时装周,上海服装服饰展(Mode)、当代国际时尚贸易展(Ontimeshow)和时堂三大展会整体规模呈扩张趋势,上海服装服饰展(Mode)新增2
00多个参展品牌,当代国际时尚贸易展(Ontimeshow)新设油罐艺术中心场馆T馆,时堂规模扩大67%。这种积极推动“中国自造”力量蓬勃发展,驱动中国原创设计不断前进的模式,无疑为国内新兴设计师如何上一台阶进入主流零售市场提供了参考路径。
(2)在小而精的社互动中传递可持续价值观
新生代独立服装设计师正在从一个单纯研究衣服的角,慢慢演变成整合创意、传递故事的定位。其角的转型,要求设计师们根据品牌调性,传递价值观,建立可持续的社文化。由于品牌风格小众的调性,设计师们本就将目标集中在“小而精”的消费客上,因此社粘性相对较强。这种小基数、高粘性的社,需要借助品牌形象和个性理念在社交媒体上的推广,使成员在持续的社互动中切实感受,逐步形成,增强认知和认同[10]。
选择社交媒体为互动媒介,一是因为社交媒体超越了传统媒体时代跨文化传播中存有的森严等级和秩序以及单向度的互动方式,建构了一种新的公共领域,为跨文化融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二是社交媒体是一个对设计师抽象性设计语言进行大众化解读的平台,设计师可以在平台上分享更多设计中的内在想法,并与消费者进行思维探讨。通过微博、公众平台、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实现社的互动,树立与品牌调性相符的正向性价值观,将其文化光环延伸至组织、传播和展示产品的新方式上,构建消费者对品牌与设计的认同感。五、结语
世界的时装舞台一步步向中国偏斜,究其原因,除市场驱动外,中国新生代独立服装设计师的创造力不容忽视。跨文化视域下的设计路径需要考虑冰山理论中的显、隐性因子,依托传统文化中的儒、道思想为核心内涵,以调和精神应对中西式设计风格理念的重新建构,在具体的设计元素运用上根植传统、立足现代,最后借助外部力量与市场接轨。这批设计师作为跨文化的中介者与传播者,肩负强化民族特、加深大众民族认同感、推动我国时尚行业更加长远发展的职责。
(责任编辑 孙玉萍)注释
① 图1、表1、图2、图3来源: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克莱德•克鲁克洪,约瑟夫•本斯曼,玛格丽特•米德,等.文化与个人
[M].何维凌,高佳,何红,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7. [2] 衣俊卿.全球化的文化逻辑与中国的文化境遇[J].社会科学辑刊,
2002(1):13-20.
[3] 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
[4] 雷蒙德•威廉斯.漫长的革命[M].倪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50.
[5] 张夫也.设计是社会文化的创造硬核:张夫也谈“设计与文化”[J].设
计,2020,33(2):66-75.
[6] 于洋,姜飞.国际跨文化传播研究新特征和新趋势[J].国际新闻界,
2021,43(1):67-84.
[7]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2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294.
[8] 李泽厚.美的历程[M].修订插图本.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86-89.
[9] 袁熙旸.走出东西二元论:跨文化视野下的设计史研究[J].装饰,2015(6):62-65.
[10] 杜佳,安景文.社会化媒体品牌社环境下的网络关系结构对品牌
认同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1):36-
4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