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题 报 告
(非艺术类)
论文题目 | |||
学 院 | |||
专业名称 | |||
班级学号 | |||
姓 名 | |||
指导教师 | 职 称 | ||
日 期: 年 月 日
课题来源(勾选) | 1-国家级; 2-省部级(市级); 3-校级; 4-横向; 5-自选 | |
一 课题目的与意义 1.1.课题的目的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国服装产业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服装企业要想始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严格遵循以消费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大胆创新智能服装设计模式。智能服装的设计应用不仅仅能够促进经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还能够实现服装的多样化功能。设计人员将电子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智能材料技术有效应用在服装设计中,能够促使服装感知到人体内部状态变化,实现个人健康护理的目的。 1.2 课题的意义 服装作为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是人们时常会谈到的生活话题。现代人们对于穿着服装的追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其舒适性和美观性,而更加看重服装的智能功能化。因此,智能服装设计受到越来越来多人的关注。设计人员通过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在服装设计中,能够促使服装具备一定感知、反馈以及反应等多种功能,智能服装不仅能够有效感知外界环境或者内部状态变化,还可以利用反馈机制对这种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保障人体的健康状况。目前,服装的智能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种意义: (1)智能服装材料的运用设计的水平提升。伴随着市场智能材料技术的深入研究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材料被广泛应用在服装行业领域中。例如常见的变材料、形状记忆材料以及相变材料等,使得智能科技技术越发成熟,市场化的智能服装材料会呈现多元化,丰富化。 (2)电子信息化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技术革新。智能服装设计人员通过将先进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芯片技术应用在服装设计中,能够为用户提供医疗检测功能,只要用户穿上这种服装,就能随时随刻反映出生命体征,为用户提供科学健身建议,促使人体健康发展,使得科研水平提升,带来电子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的一次史诗级革命。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智能服装的现状 在20世纪30年代初, 由于在航空航天和军工等领域的应用, 国外的一些专家开始着手研究可穿戴智能服装。当时的电子科学技术比较落后, 因而, 可穿戴智能服装的发展比较缓慢。同时, 可穿戴智能服装由于其功能比较单一, 体积庞大, 在其它领域的应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1993年, 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一种智能背心, 这种智能背心通过传统布料与外部设备相结合, 再与计算机控制系统融合, 可以了解人体的一些生理数据, 然而, 这种智能背心的数据收集准确性差, 以及其集成度和功能性比较低, 需要很大的改进。 韩国HANDSOME公司的休闲品牌“SJYP”与Designovel公司一起合作在韩国国内首次推出人工智能设计的衣服。Designovel公司是一家AI技术研究开发的创业公司,此次与HANDSOME公司合作设计服装尚属韩国首例,这是一款背部印有卡通图片及logo的卫衣,SJYP的logo、卡通图片、方块模块不规则的排列是其设计特征。 首先将品牌的logo和卡通形象提供给AI技术研究员并输入Style AI系统,AI会根据这个品牌服装的材质等学习掌握这个品牌风格,学习结束之后会与设计师确认企划的设计成果,AI会根据设计师的要求再进行反复修改直到完成设计。Style AI的核心是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卷积神经网络(CN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的样式转换技术,将一个图片分类为样式和内容,并将其分为特定的大小(像素),学习识别其颜、形状、图案等,AI还会提出新的样式和设计。 2.2 国内智能服装的发展现状 国内的智能服装起步比国外晚很多, 刚开始国内的智能服装主要集中在面料的研究, 例如, 东华大学研究团队运用碳纤维和普通涤纶混纺, 制作出了具有较好微波吸收能力的非织造布。在一定频率范围内, 这种非织造布除了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 同时也比较轻便, 且性能非常稳定, 可以应用于电磁屏蔽服装和军工领域。乔文静等人通过利用微胶囊技术, 制作可以随着外界条件变化的纺织品。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快速可逆的变, 并且织物透湿以及透气性均有所提高。 三 存在问题 3.1市场需求问题 面对服装的大市场,大众普遍接受度:1经济价值接受度;2安全隐患接受度;3外观接受度;4健康价值接受度 3.2 技术需求问题 智能服装的实现覆盖最先进前沿技术的衬托:1传感装置 2通讯装置 3电源装置 4数据分析装置 四 发展趋势 未来服装设计行业会朝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一方面,社会大众对于服装的需求不仅仅体现在穿着舒适美观上,而是更加热衷于服装能否改变人们生活,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在不久将来,生物反馈传感器可能将会应用在服装设计中,这样能够促使服装具备感知人体状态变化功能,向用户反馈自身身体状况信息,提供科学改善建议;另一方面,智能服装设计将会迎来越来越多消费用户的青睐,人们都有了健康生活理念,会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为了更好的绿健康生活而选择智能服装。因此,设计人员综合应用各项智能技术的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到服装设计发展 的安全性,确保服装智能设计产业和谐稳定地持续发展。 二、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点及预期结果或成果等) 研究内容 一 智能服装的基本概念 二 智能服装的应用 (1)医疗 (2) (3)军事 (4) (5)运动健身 (6) 三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数理统计法 (3)问卷调查法 3.1 调查问卷的制作 3.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2.1时间地点发放 3.2.2问卷回收率与有效率 (4)逻辑分析法 四 研究结果与分析 (1)对受访人年龄、地区、性别分析 (2)对人是否接受智能服装,智能服装是否对自己有帮助以及您是否会购买等问题分析 (3)市场需求SWOT分析 (4)结论 五 可行性分析 5.1 材质及外观需求 5.2 数字和机械功能需求 5.3 人机交互需求 5.4 市场需求 六 总结及发展趋势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重点是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对智能服装大众的理解,对受众人进行调查问卷,对智能服装未来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来得出未来智能服装的发展趋势。解决方案:尽量多做一些问卷调查,提高问卷回收率与有效率。 成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智能服装的市场需求,分析智能服装在未来发展的趋势。 三、研究(设计)方案(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实验方法、步骤、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在网上,图书馆等搜集整理成本核算相关研究资料,并仔细整理阅读,为研究定下方向,做前期理论准备; 2.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研究任务要求,设计出调查问卷,认真听取老师以及专家们的意见,经过反复的修改,最终完成了智能服装发展趋势。 3.数理统计法:在完成问卷调查并得到相应结果后,借助标准统计程序对结果进行逻辑审查与分类计数;然后对运动损伤学生的各种分类进行统计划分;最后用 SPSS 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4.逻辑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逻辑推理、归纳,出影响因素,并对因素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可行性分析: 1 材质及外观需求 (1)耐磨性 (2) 在可穿戴技术背景下,耐磨性指的是由贴身物体或设备导致的舒适程度。耐磨性是影响用户对可穿戴系统接受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3)外观 (4) 由于外观是人们选择服装要考虑重要方面,在智能服装的设计需求上就应该考虑美学。 (5)耐用性 (6) 耐用性指的是承受洗涤和日常使用等苛刻条件的能力。 2 数字和机械功能需求 (1)传感型 从这些传感器获取的生理信号参数和提取的生物信号参数能给穿用者健康状况提供详尽的评估和评价。 (2)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涉及到存储器、计算和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策略是平衡数据质量、系统规模和系统重量的一个重要问题。数据大小、类型和存储位置(本地 / 远程)都 是在考虑之列。 (3)通讯 智能服装是一个或几个网络的一部分。短距离和长距离通信都需要涉及,可分为两类:(1)测量生物信号从传感器到系统中心节点的通信;(2)为获得测量信 号集合从系统到远程工作站或手持设备的通信。 (7)有效性 (8) 智能服装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例如,高生物信号噪音,由于用户活动和传感器位移 / 传感器与皮肤接触不良、低连通、低电量等造 成的测量结果假象。 (9)电源 (10) 在设计智能服装上,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电源管理。低功率消耗不但有助于延长操作时间,也有助于系统小型化。 3 人机交互需求 输入输出接口负责穿着者与服装、环境之间的信息传输。智能服装应仅需要用户少量参与就可以为其提供服务,如音频接口。 4 市场需求 所需传感器和服务相关的费用应该取决于具体的应用。正如家庭监视系统的整体花费取决于检测点的数量、所使用的传感器的种类和所需要的响应时间,各种智能服装的最终成本也应该有所不同。根据实际需求对智能服装的定制能力将会大大提升其在各个人中的受欢迎程度。 | ||
四、进度计划(分阶段完成的任务及阶段性成果形式) | ||
计划时间 | 计划完成内容 | |
年 月 日~ 月 日 | ||
年 月 日~ 月 日 | ||
年 月 日~ 月 日 | ||
年 月 日~ 月 日 | ||
年 月 日~ 月 日 | ||
年 月 日~ 月 日 | ||
年 月 日~ 月 日 | ||
年 月 日~ 月 日 | ||
五、学生承诺: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此开题报告以及针对该课题展开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研究与创作,是本人在北京服装学院学习期间在导师指导下,通过独立研究工作而完成的成果或作品,即为本人原创成果或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并承诺因本声明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完全由本人自行承担。 学生签字: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 ||
六、指导教师评语(简要评价学生对课题相关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是否调研清楚、全面;制定的研究方案是否具体可行、进度安排是否合理、预期目标是否切合实际合理;课题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研究价值如何等。不得少于100字) 是否同意该生开题: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 ||
七、专业教研室审核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