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幺令》原文及赏析
《六幺令》原文及赏析1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六幺令》
【内容】:
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
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
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
画帘遮匝,新翻曲妙,
暗许闲人带偷掐。
前度书多隐语,意浅愁难答。
昨夜诗有回纹,韵险还慵押。
都待笙歌散了,记取留时霎。
不消红蜡,闲云归后,
月在庭花旧阑角。
【作者】:
晏几道(约1048-1118)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痴”了。冯煦曾说过:“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贫困。他的词既继承了花间的精雕细琢、用浓艳的特点,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响。多写爱情、离别之作,带有感伤情调。著有《小山词》,存词260首。
【注释】:
远山:远山眉,一种画眉样式。
横波:眼波流动如水波之横流。
遮匝:周围、环绕。
偷掐:谓曲谱让人暗中记去。
回文:诗中字句回环往复仍能成文。
留时霎:暂留片刻。
【赏析】:
这首词对女主人公言语动作和内世界的描绘、刻画,笔触细腻,角度新颖,语言精美,富有艺术魅力。
《六幺令》原文及赏析2
六幺令·天中节原文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翻译
孩童臂上缠虎符,良辰佳节正端午。
艾蒲青青门前挂,天高云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外,清樽美酒肉在俎。
龙舟竞渡呐喊疯,临江祭悼诵君赋。
感叹怀王真糊涂,悲痛秦国吞并楚。
流亡异国泪潸潸,双鬓白发知几许?
新亭对哭早晚哀,眼枯泪尽陵阳处。
汨罗江畔屈子逝,惟留万千断肠句。
注释
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赏析
全词艺术特,至少有六点值得推介:
一是咏今叹古,在上片极力渲染当下“端午”诸种盛况,却重在下片“感怀”,“借古”而“启今”也。
二是动静结合, “缠臂”、 “纸鸢舞”、“香飘”、“对酒”、“ 争渡”、“ 呐喊”、“ 凭吊”、 “诵君赋”、“ 吞楚”、“ 垂涕”、 “对泣”等是为“动”,“ 虎符”、“粽叶”、“ 艾蒲”、“ 青翠”、“新亭”、“ 陵阳”等是为“静”;动与静自然转合,在“动”与“静”的变化之中,历史的车轮已经走过千年。
三是明暗结合,明写屈原,直接抨击楚王“昏庸”,暗讽时政,锋芒指北宋王朝,将苏轼自己的爱恨情仇寓于其间,却不露痕迹。
四是虚实相间,叙说眼前庆祝端午诸景,是“实”;感怀屈原悲苦仇怨的往事为“虚”;“虚”写屈原,实及自己,慨古人之忧,发今人之叹。
五是前呼后应,前有“辟邪”之“虎符缠臂”、“艾蒲青翠”,后有“怀王昏聩”、“ 新亭对泣”;似乎旧恶未去,新恶难除。前有“香飘十里”,后有“湘累已逝”;前有“诵君赋”,后应“断肠句”。
六是词中有景,景如画,画里“有话”。且看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童之臂、门之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歌、龙舟竞发、诵君之赋,哪个不是美轮
美奂的图画?再看下片,怀王之昏、秦之吞楚、异客垂涕、新亭对泣、汨罗江渚,哪一个不是再现历史的沧桑?这些词中之境,如诗如画,一唱三叹,香味俱全,岂非神来之笔?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六幺令》原文及赏析3
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
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
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
画帘遮匝。新翻曲妙,
暗许闲人带偷掐。
前度书多隐语,意浅愁难答。
昨夜诗有回文,韵险还慵押。
都待笙歌散了,记取来时霎。
不消红蜡,闲云归后,
月在庭花旧阑角。
赏析:
此词描述一位歌女情人传情密约的内心活动。“绿波”二句不仅点出季节时令,柳絮的飞舞环绕也是一层比喻,它把歌女因有约会而产生的兴奋紧张的心情做了一番引人联想的比拟。“晚来”二句推出香阁歌女,夜晚时描画远山翠眉,“巧学”显出她的刻意精心。“一寸”、“画帘”数句写歌女在画帘遮护的晚间宴会上“新翻曲妙”的'表演。“狂心”、“横波”写出歌女动于心而形于目的激动情绪。“前度”二句讲情人“书多隐语”,难以体会其中隐曲深意,以致犯愁难答。“昨夜”二句讲情人不见回信,又写回文诗寄情,却不料“韵险”,使她懒得苦吟押险韵,诗未和成。“都待”、“不消”数句,便是密约他笙歌散尽,暂留片刻,悄悄到“庭花旧栏角”去等我!那“记取”、“不消”的叮嘱,微妙地显出她对爱情追求的大胆与真率,活脱脱地描绘了一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爱情场景。全词以客观描述方式叙事抒情,整个过程有一旁观者清的人在,那就是词人,是词人对歌女心理做了细腻微妙的刻画。
【《六幺令》原文及赏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