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
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语文教师教学能
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
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
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
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在学习语文的过程
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
见,每个教师都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巧妙的课堂提问正是激发学习兴趣
的一种有效手段。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难点。语文教学中的提问,一般是
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的。教师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问,学生在教师的启发
引导下进行分析思考,可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提问给学生提供了
一个发表意见的机会,学生能面对教师和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和看
法。通过答问,既可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本领,又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
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提问艺术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提问获得成功呢?
    一、所提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
    所提的问题要注意分寸,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如果问题太简单,
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说;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会
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友邦惊诧”论》一文,讲第一段时,为启发学生掌握遣
词造句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功能,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l.文章开头为摆学生请
愿的事实即可,为何说“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略有知觉”寓含什么深意?起
什么作用?“略有知识”行不行?2.在揭露反动政府刽子手面目和卖国事实的同时,为  什么要加上关于读书的议论?是不是偏离中心?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
    二、所提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出的时机,若提问的时机掌握得不好,就达不到应有的
  效果。例如《小橘灯》结尾写道:“l2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
  也一定好了吧?”前后都用了“一定”这个词,可是为什么用的标点不一样呢?教师讲
  到这里,提出这一问题启发学生领会:一处是句号,表示“我”的希望和信念;另一处是
  问号,表示“我”内心的忧虑,因为小姑娘妈妈的病毕竟是严重的。从而可以使学生加
  深对这篇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
    三、课堂教学提问方式的多样性。
    1.直问式。直问,就是为引起学生的思考而进行的直接提问,如就某一个问题而作
  的明确发问:“这篇课文属于什么体裁,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孔乙已为什么用手爬
  出大门?”这种方式应用十分普遍。这种提问直来直去,缺少趣味性,在一堂课中若运
  用太多而无变化,往往较枯燥,不容易活跃课堂气氛。
    2.逆问式。逆问,就是不直接问为什么,而是以相反的角度提出假设。一般总是问: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而逆问则这样问:“不这样写行不行?”这种闷法揭示矛盾突出、
  刺激性强,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是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有效方法。如有老师
  讲《左忠毅公逸事》时这样问:“文章一开头先交代风雪严寒的天气有什么必要?这几
  个字去掉好不好?”这种逆问能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3.比较式。“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为了巩固旧知,开拓新知,教师往往运用对
  比、反比、类比等方法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
  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教《社戏》一课时,根据迅哥儿两次吃豆的不同感受,可提问:迅
  哥儿两次吃的都是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为什么感到今天吃的“没有昨夜那么好”?这
  样写收到什么效果?这种提问能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发思维,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
  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的习惯。
    4层进式。层进式提问,就是各个问题上下相连,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
  一个问题的基础,两个或几个问题在知识上是层进的。如讲《故乡》时,针对开头的写
  景部分提出以下问题: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景象?作者用了哪些富有特征
  性的词语传神地勾勒出这种景象?用这些词语描写故乡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为
  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讲到少年闰土的肖像描写后,为回答“通过肖像描写,可以看出闰
  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的问题,有位教师设计了三个台阶式的问题:①“紫的圆脸”
  说明了什么?(日晒雨淋,健康)②“头戴一顶小毡帽”说明了什么?(浙江农村孩子)③为
  什么“颈套银项圈”?(父母疼爱他)到此,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教师要解答的
  问题水到渠成。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触及文章
  的内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5.创造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
  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探索大千世界的一切。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宽原有的教
  学内容,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造想象,或插叙情节,或改写人物,或增删
  词句等等,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欧阳修的《卖油翁》,可提问:卖
  油翁走后,陈尧咨会想些什么?这种提问是根据课文的内在因素设计的,因此必须在理
  解的基础上进行,这种提问方式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6.绕道式。走路常常遇到江河高山阻隔,这时如果没有渡越的条件,人们便绕道而行。
  在教学中往往遇到类似情况:问题一搁浅,再“启”也不“发”,讲Y-'11i费劲,我们便可以采用这种绕道式的提问方法。比如讲《祝福》一课时,在老师分析祥林嫂死后,鲁四老爷骂的那句话时,问道::“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个谬种’,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怎样的一个人?”经过思考,学生仍然答不上来,老师可采取绕道法,暂且存疑,从侧面问道:“同学们想一想,鲁四老爷在‘偏偏要在这个时候’的后面理应说什么?”学生中有的说“死了”,有的说“老了”,老师问:“鲁四老爷为什么不说死了?”学生答道:“因为他忌讳极多,在祝福时是不允许提死亡一类的事情。”老师问:“那鲁四老爷为什么又不说‘老了’,l,学生说:“因为老了含有尊重死者的意思。”问到这里,鲁四老爷这个既不能犯忌讳,又不能丢了传统的老朽形象也就活脱脱地站了出来,至于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怎样—个人”这个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
    此外,还有揭疑式提问、选择式提问、诱导式提问、特问式提问……例证是不能穷
  尽的,也无需穷证。但是,这些无不说明课堂提问是--艺术性、技术性很强的学问。教师要使自己的课上得富有生气,一方面要注意灵活运用提问方式,一方面又要不断地
  改革创新,使提问艺术趋完美。
    把握课堂提问艺术,有利于迅速获取反馈信息。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某
  一方面的知识或某一个问题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如何。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快捷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根据
  学生的答问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