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策略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基本因素,它不仅为学习提供直接的动力,而且约束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而中小学生的厌学现象主要也是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动机在非智力因素中处于核心地位。新课程方案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维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将会使我们的教师生涯更富有成果。同时,它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而减少学生的失败和退步。下面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谈谈自己的几点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④  在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下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成就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应作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层次。这样便于教师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会偏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现有认知情况之间的情况,了解学生认知的跨度,提供给学生比
较合适的“脚手架”,避免情境设置过难或过易。过难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过易则会助长学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这符合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当成就概率为50%时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也就是说在学生思维处于似懂非懂、似会非会时才会感到学习的迫切性。所以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时要考虑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衔接点,问题的设置要抓住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还应该指出的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如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提出;以新旧教学内容的联系提出;以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以学生课前调查存在的疑问提出等。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一定必须在课前,还可以在课中、课终时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提出。
2、放手让学生操作、演示,切实地掌握知识的策略
  把学生带人学习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但光有这一点还是不够的.大家都知道,数学定义中的术语较多,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术语,这就给理解定义带来了一 定的难度.有些在老师看来很简单的内容,学生却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切实抓好由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演示.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就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相等、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等特性时, 老师作一些适当的引导;出示一些提示性的问题之后,就可以叫学生仔细地观察,亲自动手摸一摸,弄懂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有几组对边.然后让学生拿出4根小棒,其 中每两根分别相等.(要让学生分别把相等的两根比一比,确认是相等的.用小棒围成一个四边形.学生一边摆,一边可以自由讨论,看看对边存在哪些关系?讨论完后由老师把每人的不同意见罗列起来:有的说对边分别平行,有的说对边分别相等,有的说 四个角都是直角,接着老师发给学生事先准备好的三个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亲自去量一量、比一比,验证一下刚才罗列出来的意见是否正确.学生通过实践明 确;平行四边形的对这确实是分别平行而且相等的,而且还弄清了干行四边形与长方形 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特性时,我让每个学生操作用塑料条钉成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用手分别按住角,向相反的方向拉,看看有什么变化.通过比较,学生既巩固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个旧知,又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新知.这 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兴趣盎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活泼.
3、组织课堂教学层次序列的策略
以旧引新,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一题多变,分步设置障碍,循序渐进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层次序列,讲授的同时辅之以活动同样可以激发学生认知兴趣。2000多年前的教学论《礼记·学记》中认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正是为教师提供了一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合理安排层次序列,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相对教短的40分钟内极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尽量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通过教师的反复实验,认为循序渐进的课堂层次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意义的讲授同时加之有效的学生活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步快进”的课堂教学设计成为课题组教师共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4、调控反馈信息的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和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而增强学习动机,从而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为中学生相对依赖的教师应根据来自中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各种反馈信息,适当进行表扬和批评。一般认为表扬比批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经过实验发现,仅仅利用表扬或只依靠表扬对学生的动机激发程度是不同的。表扬对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学习稳定的学生起到的作用不太积极,有时还经常会助长其骄傲自满的情绪。所以,表扬和批评应该同样是教师调控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
学校力求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这种评价方式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主评价的意识。
在调控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帮助学生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分析,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感,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地进行反思,形成稳固的学习动力体系。
5、控制作业难度的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森研究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发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还发现,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的难度密切相关。所以,教师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恰当控制作业难度,保持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的程度。
在学生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紧张一点;在学生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保持激起学生学习的程度适中。另外,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力的差异,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调整。作业程度进行分层或进行选择性的进行,保持学生学习难度的适当,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积极的作用。
6、培养良好的集体氛围的策略
良好的集体氛围对其在成员的学习动机、个性有重要的影响。个人的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的要求和期望,个人的学习动机由于想得到所在集体的重视而受到激发,学习效率也可以由此而提高。所以,努力形成一个相互竞争又相互理解和支持的集体氛围,对培养和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为教师,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洞悉这些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的心灵世界。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探索并克服学生的消极思维、情绪和行为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固有的学习动机,恢复他们原本的健康状态。同时,我们还必须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积极方面,并重新激发起学习动机。当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激发,还需要不断强化,定期强化,适时引
导,切不可不闻不问,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容易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丧失。美国心理学家罗斯说过,每个教师都应该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能。教师要真正扮演好自己的角,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走向成功,体验成功的愉悦!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维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将会使我们的教师生涯更富有成果。同时,它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而减少学生的失败和退步。下面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谈谈自己的几点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④  在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下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成就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应作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层次。这样便于教师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会偏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现有认知情况之间的情况,了解学生认知的跨度,提供给学生比较合适的“脚手架”,避免情境设置过难或过易。过难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过易
则会助长学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这符合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当成就概率为50%时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也就是说在学生思维处于似懂非懂、似会非会时才会感到学习的迫切性。所以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时要考虑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衔接点,问题的设置要抓住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还应该指出的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如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提出;以新旧教学内容的联系提出;以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以学生课前调查存在的疑问提出等。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一定必须在课前,还可以在课中、课终时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提出。
2、放手让学生操作、演示,切实地掌握知识的策略
  把学生带人学习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但光有这一点还是不够的.大家都知道,数学定义中的术语较多,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术语,这就给理解定义带来了一 定的难度.有些在老师看来很简单的内容,学生却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切实抓好由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演示.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就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相等、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等特性时, 老师作一些适当的引导;出示一些提示性的问题之后,就可以叫学生仔细地观察,亲自动手摸一摸,弄懂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有几组对边.然后让学生拿出4根小棒,其 中每两根分别相等.(要让学生分别把相等的两根比一比,确认是相等的.用小棒围成一个四边形.学生一边摆,一边可以自由讨论,看看对边存在哪些关系?讨论完后由老师把每人的不同意见罗列起来:有的说对边分别平行,有的说对边分别相等,有的说 四个角都是直角,接着老师发给学生事先准备好的三个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亲自去量一量、比一比,验证一下刚才罗列出来的意见是否正确.学生通过实践明 确;平行四边形的对这确实是分别平行而且相等的,而且还弄清了干行四边形与长方形 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特性时,我让每个学生操作用塑料条钉成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用手分别按住角,向相反的方向拉,看看有什么变化.通过比较,学生既巩固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个旧知,又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新知.这 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兴趣盎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