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教师都会同意这一看法,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最大因素不是学生智力方面而是动机方面。”这是美国德州理工大学蓝云博士在《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第三期上的一篇文章中谈到的。其实,不仅是学习困难的最大因素是动机,学习优异的最大因素也是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教育当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教师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培养与激发学生的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指能够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想法、愿望、理想等。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状态,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决定着小学生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学习动机强的学生比学习动机弱的学生更可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但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动机与学习效能并非总是正相关的关系,适当的学习动机有益于学习,但过强的学习动机会引起紧张和焦虑情绪,反而会降低学习效能。
由于学习动机对学习成功具有定向、维持和动力作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就成为了教育的目标。
引起动机的主要条件有两个,一是内在因素,主要指“需要”。需要使人产生欲望和驱力,引发行动。二是外在因素,指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社会性因素。动机往往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一、调动内在需求,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内因是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第一位的,外因是第二位的。如果一名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依靠外部强化上,如:教师的督促、家长的强迫、社会的议论等,这名学生的学习状况很难令人乐观。所谓“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如果小学生树立了一个理想目标,感到自己目前的学习水平与期望达到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时,或者当小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无须扬鞭自奋蹄。”
1、家长要树立积极的榜样
父母的身体力行比言语更能影响自己的孩子。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用榜样激励、
示范对孩子进行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父母在家中经常表现出对知识的轻视,对学习的漠视,那么父母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就没有说服力。所以父母在家中勤于读书、乐于学习,并且对学习抱有持久的兴趣和爱好,孩子就会在家长的带动下、在家庭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空经常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动物馆和图书馆以及外出旅行,不断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教师应注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及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
“亲其师,信其道”,低年级小学生常常因为喜欢或者不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或者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另一方面,如果学习内容比较枯燥、陈旧,也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对材料产生兴趣,迫切想去解决问题。并且要符合小学生的知识层次,有利于他们去探索、交流与合作。而且,教师还应重视材料及内容的呈现方式,要以启发式为指导,采用新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消除单调、乏味与厌倦情绪,调动学生处于活跃的思维和探索状态,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指导孩子科学完成课后作业
一是要合理安排作业的顺序。可以让孩子先复习一下所学知识,而不要抓起笔就写,因为暂时性遗忘可能会使孩子作业遇到困难,产生烦躁感。在安排孩子作业顺序时,如果要求孩子先做不感兴趣的科目,易导致孩子产生畏难和厌烦的情绪。不妨先做他喜欢或擅长的科目。这样,孩子做起作业来得心应手,较快可以完成。乘着顺利的余势,再转入不擅长的科目。二是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学生连续做作业的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高年级的学生不超过1小时,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孩子就会出现“心理疲劳”,导致效率下降,错误率增加。这时,如果适当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学习能力才能恢复。所以,当孩子连续作业时,应当给以休息的时间。研究表明,小学生做功课中间的休息,以5~10分钟最恰当。如:孩子做2小时的作业,学习20分钟,休息10分钟,反复实施,效率最高。
二、利用外部诱因,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1、让小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动机与学习成功并非单向性的关系,而是互惠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学习动机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加强努力等增强行为的力量来促进学习成功。而学习成功所带来的知识的获得
、能力的发展、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也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经常性的失败体验令其自尊不强,自信心下降,一旦让其能够学懂、学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会大大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从而激发起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及时给予反馈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看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知道自己的不足与错误,都可能会激发起奋勇争先的决心。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因为年龄越小的孩子对做过的事情淡忘得越快,过于滞后的反馈很难激起他们的动机。如果及时告诉他们做得对、做得好,不但会使他们知道以后怎么做,还有助于他们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把一百零六名被试分为四个组,都练习难度相等的数学题五天,每天十五分钟,但四组被试是在不同的激励条件下进行练习的。第一组为受表扬组,每次练习之后实验者宣布被试的姓名,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批评组,每次均由实验者宣布他们的姓名,并严加批评;第三组为受忽略组,实验者对他们的练习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只让他们静听其他两组受表扬或受批评,采取忽略他们的态度;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单独练习,不给他们提供任何外来信息,他们既不知道自己的成绩好坏,也不知道其他组
的情况。
过了一段时间,比较在不同激励条件下的的四个组的成绩,发现:受表扬组成绩连续上升,受批评组比受忽略组好一些,控制组成绩最差。
这一实验说明,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而其他心理学家用“承认、赞许、表扬和不赞成、责备、惩罚”等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正面鼓励对学习与工作最能发挥鼓舞作用。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当以表扬为主,将表扬与批评巧妙地结合起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