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谈谈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学习动机通常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学习动机不能替代学习,它只能间接的促进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反作用于习动机,比如当学生学习进步,受到周围人的赞扬和鼓励、获得奖学金等,这些学习甜头又会增强学习动机。反之,不良的学习效果,会减低学习积极性,削弱学习动机,以至于最终形成学习的恶性循环。
    但是,特别要注意:有些时候学习动机水平高不一定带来好的学习效果。换句话说,高强度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都会降低学习效果:动机过强,学生容易在担心不能成功地完成学习目标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担忧的感觉,思维反而受到抑制,因此这种同学容易出现学习效率低下、考试失常等状况;动机过弱,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当然学习效果就非常糟糕。因而,只有明确适当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下面用两个案例来说:
【案例1】:韩某,男,现在校大三学生。该生高中时期,学习勤奋刻苦,学习目标十分明确——进入大学殿堂。然而,当该生走进大学后,就认为“中学学得太辛苦了,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大学嘛,混混也就过了。”于是,该生成为了逃课大军中的一员,即使到了课堂也是在和“周公”聊天,晚上还经常通宵达旦地泡在网上:打游戏、看电视剧、聊天……结果期末考试成绩飘红一片,被学校处以学业警示。现在已被处以3次学业警示,面临退学的境地,该生后悔莫及。
【案例2】:魏某,女,现在校大三学生。该生家庭贫困,深知就读大学不容易(申请有助学贷款),希望自己能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的能力表现毕业后谋求一份好工作,因此一直非常努力。大一的时候,该生获得二等奖学金。大二开始,该生发现周围的同学都开始用功了,于是倍感压力,更加努力的学习,可是学习的时间是越来越长,学习的效果却越来越差。结果这一次不仅没有获得奖学金,有一科还是低空飞过,成绩退后20名,该生十分苦恼。
案例分析
    案例1:韩某是学习动机太弱,主要表现为:无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自尊心、学习上注
意力分散。此外,学习动机太弱还表现为:缺乏适当的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心、有厌学情绪等。
    学习动机太弱的原因,可能是:① 外部原因:受社会上知识贬值的影响,使部分大学生认为“穷不过教授,傻不过博士”,“四年寒窗苦,不如个体户”;外面精彩世界的众多诱惑,尤其是网络世界的极大诱惑;学校教育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和刻板,部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专业设置的不太合理;大学生评优评奖的竞争机制不太健全,不能很好地激励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择业机制也不够健全;有些父母的不恰当期望,甚至对孩子说“混个文凭就行,工作我们帮你解决了”。② 内部原因: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信心,不是认为专业与兴趣不一致,就是认为专业是冷门专业没什么前途;学习目标的缺失,不知道来学校到底要学什么、干什么;自我效能感差,对自己能否顺利成功的完成学习任务信念不足,导致学习效果很差。归因偏差,习惯于学习的成败进行外归因,如把学业成功归因于猜对了答案,运气好,把失败归因于老师教得不好、出题太难等。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2:魏某是学习动机太强,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成败看的很重、自尊心太强、学习强度过大。此外,学习动机太强还表现为:过于追求完美(追求满分)、争强好胜并且固执、注意力高度集中、渴望受到周围所有人的肯定和赞扬等。
    学习动机太强的原因,可能是:① 成就动机过强。有些大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能力水平认识不到位,所树立的理想与期望远远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因而使自己非但不能专注于学习,还会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心理负担过重,多半会导致学习失败,而这种失败的体验又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最后可能会使理想和期望变得很渺茫、很遥远。② 不恰当的认知模式。有大学生认为,努力(勤奋)=成功,“只要我付出了努力,我就一定会成功”,这是产生过强动机的基础。事实上,任何成功都与自身能力和环境因素有关,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并非唯一条件。③ 具有一定的补偿心理。有部分大学生从小学习勤奋,成绩优异,但除了学习成绩好外,很少或不具备其他特长和兴趣爱好,不能在校园里引人注目,因而迫切希望通过学习上“领头羊”地位来得到补偿。④ 他人不适当的强化。这主要指各种具体的外部环境,如家庭、社会等。比如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好时给予很高的物质奖励,学习效果差就进行“棍棒”教育;同学之间不适当的攀比,认为谁的评优评奖多谁就更优秀、谁的价值更高。
朋辈支招
1.自我实现理论的运用
    根据该理论,作为辅导员,我们可以先通过观察、谈话、家长联系、在同学中调查了解学生的需要;再分析学生合理需要是否得到应有的满足以及需要存在的问题,如是否父母离异使其归属和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是否得到老师和同学足够的关心和关注,是否需要出现偏差而沉迷于网络世界等;然后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式学生掌握一些认知和行为策略,使之内化为需要,认识到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自我实现,从而形成自觉地、坚定地、持续地学习品质。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指出:“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类最高财富———知识与艺术技能。”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应该注意:
    (1)探寻自己的兴趣:首先要问问自己“什么事是我渴望做的?”“我能否很愉快地去完成它?”“我是否真心地喜欢?”“完成后能否给我很大的满足感?”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要把自己所擅长的就理所应当的认为是兴趣,还要排除父母、朋友、老师、同学、社会的影响。然后,尽量让自己多接触些活动、讲座、兴趣班等,打开自己的视野,从中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着手去试试。
    (2)发展专业兴趣:如果你所读的专业刚好是你所喜欢的,也是你以后准备从事的行业,那要对你说声恭喜了。因为你的兴趣可以和你的专业相结合,你的努力能使你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收获和满足。你可以做这些努力:上课非常专心,甚至能发现老师讲错的地方;大量阅读本专业的书籍,掌握最前沿的研究情况;积极参加课堂探讨和各种学术沙龙,能就专业的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是每个同学都那么好运气,所读的专业刚好是自己喜欢的,但不能因为没有选到你所喜欢的、感兴趣的就一定要转专业,甚至放弃。要知道,这种对专业不喜欢,往往很多时候是因为学生的主观臆断。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转专业,可以做以下努力:通过多方面了解的专业的发展前景,专业人才的需求;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了解该专业的社会价值;参加老师的课题研究或者相关实践活动,培养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实在不行,可以曲线救国,学好普及知识,后期再选择。寻到或者发展
出学习兴趣后,还要重视把学习兴趣转变成一种快乐学习的动力,学习成功后就能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从而更好的投入后面的学习中,建立“成功——快乐——成功”的良性循环,以最大限度的为自我现实而努力。
2.成就动机理论的运用
    (1)思考学习目的: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转瞬即逝,必须要明确“为什么上大学”,否则可能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2)明确学习目标:合理的学习目标,作为学习行为的起始和归宿,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定向、启动、激励、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心理作用。学生一旦有了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就会有极大的热情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是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够坚持不懈;有了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就会获得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动力,不断地激励自己朝着目标前进,而且越接近目标,这种动力会越强大。
    学习目标的建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每个大学生都必须根据社会和自己的需要和发展为基础,探索和寻自己未来的角定位,从而创造性地构建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还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进行不断修正和调整。学生制定的目标不仅有总目标,还应该有阶段性目标。不过,对于总目标的制定要高一些,使之不乏挑战刺激,但又不会可望而不可及,另外总目标最好是既有个人利益的追求又包含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以免学习动机狭窄;对于阶段性目标的制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使之能产生成就感,激发下一个目标的实现。
3.归因理论的运用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他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下面我们从这三个维度出发,谈谈对归因理论的运用。
    (1)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成败归因于内部因素,比如把学习效果的好坏归因于自身的努力程度、能力水平、身心投入的状态等,这样学习好,学生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更好地投入后面的学习中去;学习差,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然后从自身出发寻原因,从而避免再次的恶性循环。反之,进行外部归因,总把学习结果归因于运气的好坏、老师是否勾画重点等,学习就不会有任何进步。
    (2)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成败归因于稳定性因素,比如个人能力,这些使你能对未来的学习结果有个成败的预期,取得成功,能增强你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获得失败,你会产生羞耻感和挫败感,两种体验都能激励你更好的进行后面的学习。反之,进行非稳定性归因,把学习结果与外界环境的影响、运气的好坏等挂钩,就不会产生对未来成败的预期,其体验也不会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3)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成败归因于可控制因素,比如自己的努力程度,这样学习成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很有成效;学习失败,自己会十分内疚,甚至有罪恶感,因为自己不够努力。但如果把学业成败归因于不可控制因素,就不会有进步,比如运气,学习好时会心生感激、甚至求神拜佛祈求下一次的好运气;学习差时会怨天尤人,甚至产生仇视报复的心理。
4.强化理论的运用
    (1)正强化的运用:辅导员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学习努力、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学生口头表扬(尤其是当众表扬,能给学生很大的鼓励)、允许学生参加喜欢的活动、班级进行操行加分或者物质奖励等,以更好地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负强化的运用:辅导员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既要让其知道自己的失败,还用一些惩罚的手段让其在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可以是频繁地的其谈话,让其厌烦“唐僧式”的说教;给予其学业警示,让其有危机感等。
5.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运用
    布鲁姆曾说:“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习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这是对自我效能感运用的佐证。
(1)寻学习“闪光点”:大学生应该尽量寻下自己学习上的“闪光点”,也许是一次作业得了A,也许是课堂讨论中提出了可行的一点建议,也许是站在讲台上清楚表达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疑惑并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成功,都可以给自己及时的鼓励,鼓励可以是精神上的自我表扬,可以是对自己一顿大餐的慰劳,也可以是给自己买一样自己喜欢也能承担的礼物,这些都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
(2)向身边的学习榜样看齐:同学们周围总有不少学习的榜样,应该多学习一下他们的经验,比如认真听一场优秀毕业生宣讲会。能给你更大触动的是那些能力和自己差不多,却
一下取得很大进步的同学,你要认真思考他能取得成功的原因,看看自己是否也能做到,然后努力的试试,也许你也会有很大进步,甚至比他进步得更多,这会极大地增强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