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是一门十分抽象而逻辑性强的学科。小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觉和知觉的无意识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有兴趣、较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因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在教学中要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运用模型、实物、多媒体等,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不致于在深奥的数学迷宫中迷失方向。例如在学习正方体的认识的时候,教师可先分发给学生每个小组一个正方体的实物图,让学生在小组内对实物模型进行观察,并让他们亲自触摸,体会到存在于他们生活周围的数学知识。而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点、棱长、面三方面入手,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大大地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的情绪更加高
涨,并且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他们在自我的观察实践活动中,能自己总结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表达能力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各种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帮助他们理解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中,要诱发学生利用旧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这一节内容中,首先让每个学生都来一个圆柱形的饮料罐,课堂上让学生每个面贴上纸,相对的面要贴相同的颜,纸的大小刚包住饮料罐即可。然后让学生观察圆柱体的面,老师问:“圆柱体有几个面?相对的面有几个?它们有什么关系?它的侧面展开是一个什么形状?”紧接着又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其他部分的
特征,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到学习中来。因为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过,所以很容易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种做法,学生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因此,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取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兴趣,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让学生动手操作,怎样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沿左边的顶角作一条高,沿高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平移到右边拼成一个长方形;有的沿两两斜边的中点作出垂线,没垂线分别剪出两个小三角形,再向上旋转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快知道: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长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既明确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倒的全过程,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让他们明确思维方式,弄懂算理,而且,学生在摆弄具体事物时,发散思维,使其印象深刻,学生的学习情绪更加高涨。除了学习平行四边形外,在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时,也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三、采用多种形式,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
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本来这一章节是概念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但我以学生的学生号为着手点,设计对号入座的游戏,利用全班学号是1——16号学生学号来判断质数和合数。老师问:“你认为你的学号是质数的同学请站起来,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号
入座。”教师根据学生的报数一一板书,其余的学生则当审查员,检查他们有没有报错。再用同样的办法报合数,最后还有一位同学站着,我故意问:“你怎么还没坐下?你几号?”“1号”,“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非零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为哪几类?”(质数、1、合数)“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通过游戏,全体学生参与了教学活运动,轻松地掌握了有关概念,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在学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办法,把全班的学生分成八个小组,给出了23、10、95、67、50、24、20、15这几个数,让他们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出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各小组的同学通过商讨与计算,得出在这几个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有10、50、24、20;能被5整除的数有10、95、50、20、15;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的数都能同时被2、5整除。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主方式,改变以往由教师的启发的引导教学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此外还可以多采用尝试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是增强学习兴趣的另一途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他们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学习“亿以内的数的读法”。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数据,让学生意识到“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然后教师设计出两点要求:1、你认为这一课我们应该掌握什么知识,过去学过类似的知识吗?2、学生自己做一个数位顺序表,说出它的用法。学生通过预习,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基本能总结出数的读法。在让课时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第一点要求,并把经验总结出来,再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在小组中展示,并说出自己是如何利用它的。这样,学生参与了制作学具和总结学法的经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并初步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小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思索、领悟,主动地获取了知识,从而增强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开展竞赛活动,促进学习兴趣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的喜悦,从而自觉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从而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例如,我在教学小数乘除法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这部分的计算比较复杂,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许多学生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但是,我在教学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在全班内开展了一次“我是小小计算机”的竞赛活动,并在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加以奖励,让大家都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要不定时地开展此类的活动,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间的协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五、创设趣味性与开放性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情,教师应从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学完平均数以后,我布置了以下几道题:1、调查自己的家乡的耕地面积是多少?2、调查家乡的人口总数。3、算一算平均每人占有耕地面积多少平方米?让学生通过调查,初步了解我国耕地面积,人均占有量少,从小培养学生自觉保护耕地的意识。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还可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看来学好数学的好处相当多,更为自己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我们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多方面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那我们的课堂效率就会得到提高,教学的收益则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