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叔同实验小学 郭东良
一、教学中的问题与现象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教学中教师常常把主体探究视作让学生“动手做”,这虽然符合了小学生爱动的特点,但在活动设计中缺少明确的目的和目标,活动本身所蕴涵的知识能力太浅,没有太多的思维训练的成分,这样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之后,学生实际上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是一片空白,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再则就是我们的学生和教师的副课观念太强,忽视了科学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由此上行下效,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了自然大打折扣。如此种种,使学生学习科学的情趣受到较大抑制,也影响了科学课的教学效果。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体,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教学的探究活动中来,让他们真正喜欢科学课,成为科学教师们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
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该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这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中要创造一定的活动氛围,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知识的源泉,是成功之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科学课要注意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由于科学课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少,学生如果不对科学课有浓厚的兴趣,很多课外的观察与实验、制作、写科技小论文等作业,就不可能自觉地、主动地去完成,更不用说主动去探究科学知识。因此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科学的重要一环,只有学生爱科学,才能让学生对科学知识学得更扎实,。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培养。
三、基于分析的改进策略
(一)、呵护儿童的好奇心,关注儿童原有的认知基础。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科学课本身具有趣味性浓的特点,许多教学内容很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课程优势,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在开放的环境下学科学。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
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可以把课外的一些问题带到课堂中进行研究和学习。
(二)、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多让学生亲历科学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悉心引导创造性地驾驭课堂,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三)、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言语动作应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尽量少用或不用专业术语和抽象定义,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讨论和不能得出的结论,
先不轻易告诉学生,以激发学生亲自实践解决问题的欲望,最后通过交流分析,再给学生一个合理的结果。这样便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和挫折,不随意批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学生,以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还与学生经常谈心,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并和他们一起完成课外作业。我和学生一起做过“土电话”,玩过风筝,有的同学做的风筝飞不起来,我就和他们一起研究其中的原因,帮助他们改进。由于师生感情融洽,不仅使原来学习兴趣浓的学生能持续下来,而且也带动了原来学习兴趣不够浓的一些同学,也积极地参加了课外的科学研究活动。
(五)、科学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知识,在教学中,有机利用一些课件,进行资源整合,要让学生在教学的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扩展学习知识面。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阅一些资料,丰富学习内容,从而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针对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及认知方式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形成知识的迁移。
因此要让学生爱科学,教师只有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性,让他们在高昂的学习热情中的不断探究科学知识,获取科学知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9、12、2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