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层次性
2
第一节 中国饮食史上的层次性结构
3
一、从横向上看,中国饮食文化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果腹层、小康层、富家层、贵族层、宫廷层。从下到上呈现出金字塔形。
4
二、五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几点:
果腹层是其他四个层次的基础和前提
层次越高,食者越小
处于何种层次,基本上有其经济、政治地位所决定
层次越高,则能够更多地反映饮食文化的文化特征。这是因为在下层社会和中层社会之间,可以划分出一条所谓文化创造线,它以长期相对稳定地解决了温饱状态的层面为标准。在这条线以下,饮食文化是无法构建的。
各个层次之间相互影响,但是高层次对低层次的影响更为显著和重要。
5
第二节 饮食文化层的历史概况
6
一、果腹层饮食文化
(一)果腹层的构成及基本特点
果腹层主要由占社会人口主题的广大农民构成,也包括城市贫民和其他贫困
者。这是文化特征最少的一个层次。
(二)乡村农民的饮食生活
1. 清新自然的村野情趣——老子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陆游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鲁迅小说《风波》:“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进地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柏树叶,干巴巴地才踹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囱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的跑,或者蹲在乌柏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腾腾冒烟。河里驶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思无虑,这真是农家乐呵!’】
2. 粗糙简陋的饮食基调——所谓“粗茶淡饭”“糠菜半年粮”等。五谷是其基本的食物原料,肉食很少。特点是基本上自给自足,一般要求是吃饱就好,讲究实惠。【汪曾祺小说《大淖
记事》:“一到饭时,就看见这些茅草房子的门口蹲着一些男子汉,捧着一个蓝花海碗,碗里是骨堆堆的一碗紫红紫红的米饭,一边堆着青菜小鱼、臭豆腐、腌辣椒,大口大口地在吞食,他们吃饭不怎么嚼,只在嘴里打一个滚,咕咚一声就咽下去了。……”】
3.“农家乐”与“农家叹”——辛弃疾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农家叹”见教材P79。《水浒》中时迁民谣“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肚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都是中国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该部分蓝字部分的内容将适当修改,见《中国饮食文化史》)
7
二、小康层饮食文化
中国名厨(一)小康层的构成及基本特点
小康层大体上由城镇中的一般市民,农村中的中小地主、下级胥吏,以及经济、政治地位相应的其他民众构成。
这一层次的成员,一般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或更好,但是也只能在节庆之日将饮食办得丰盛和讲究。以此作为平时清淡饮食的调剂。因此具有了较多一点的文化彩。农村中的饮食乐趣基本上可以体现这一点。【周作人两首小诗: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得新尝,黄瓜好配黄梅子,更有雄黄烧酒香。端午;红烛高烧供月华,如盘月饼配南瓜,虽然惯吃红菱饼,却爱神前素夹沙。中秋】
8
(二)普通市民的饮食生活——实惠型。特点是:
1. 食品质朴可口,食材较为普通,取材方便随意。鲜菇竹笋、飞禽走兽、鱼鳖蟹虾、莲藕菱荷、猪牛羊狗鸡鸭鹅、黍麦粱稻山药蛋等等不拘一格。随见随取,随食随用。真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2. 饮食的趣味一般取决于家庭主妇的烹饪技艺。一般是因材烹制,简单易行。且煎炒烹蒸
、烧烩拌泡、脯腊渍炖,均因时因地。比如玉米的吃法总结就有多种。
9
3. 这一饮食文化层中的市肆饮食随着城市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首先是大中城市、州府、商埠和个水陆交通要道。如唐代的洛阳和长安、两送的汴京和临安,明、清时代的北京等。。市肆饮食的品种和烹饪技法多种多样。据《梦梁录》记载南宋时期临安的熟食共有839种之多,烹饪手法既包括蒸、煮、熬、酿、煎、炸、焙、炒、炙、鲊、脯、烧、冻、酱、焐等大类,每一类下面又有若干种技法。另外,宋代市井饮食中,小吃也非常多。
10
4. 在整个中国饮食文化风俗演变和历史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市民饮食生活与乡村社会有着更多的联系。另一方面,又比乡村饮食在质量上有所提高,变得精致一些,花开始增多。风味也有所改善,第三,则是上层社会的一些食品或制作方法也通过市民向社会传播。(补充相关资料)
11
三、富家层饮食文化
(一)构成及基本特点
成员的构成大体上由中等仕宦、富商和其他殷富人家构成。这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作为活跃的层次。由于经济条件好,所以讲究“吃好”,更重要的是,这一层次中相当多的人具有相当的文化,所以非常讲究“吃得有情趣、有品位”。饮食文化的所谓“十美风格”就产生于这一阶层。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饮食文化中最丰富的内涵就存在于此。
12
(二)士大夫的饮食生活
南北朝以前,“士大夫”指的是中下层贵族,隋唐以后,随着庶族出身的滋事分子走上政治舞台,这个词便逐渐成为一般知识分子的代称。
士大夫的饮食生活是富家层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总体上表现为“雅”、“滋味”、“情趣”。但不讲究奢侈靡费,因此可以说,士大夫的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精华所在。
南宋诗人陆游,“舟前一壶酒,舟后一卷书”
白居易诗曰: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3
1. 从倾心关注外部世界到讲究饮食艺术
自汉武帝起,中国统治者奉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奉行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准则。因而并不太关心个人享乐,所谓“乞丐不受嗟来之食”,“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如前所述,虽然孔夫子也讲究“食不厌精,烩不厌细”,但是在饮食方面更讲究的是“礼”。
14
到南北朝时期,饮食之风开始发生变化
【莼鲈之思:西晋文学家张翰,曾在西晋齐王司马囧(jiong 音窘)手下做官,“八王之乱”后,张翰知道司马炯必死,于是故作放纵之态,成天饮酒。秋风一起,张翰想起了家乡
吴中的莼羹鲈鱼烩,说是人生一世贵在适意,何必千里迢迢苦苦追求官位名爵呢?于是卷起行囊,弃官而归。而司马炯最终被杀,张翰则幸免于难。后世文人对张翰的弃官避难的行为多有赞叹。白居易诗曰:“秋风一箸莼鲈烩。张翰摇头唤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