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藏族少女成人礼 嘉朴巴 与
文化的传承发凡
基于甘肃拉卜楞藏族的人类学考察∗
刘军君
㊀㊀提㊀要:在安多传统社会,一项宣布少女 生理成熟 和 社会成熟 的成人礼 嘉朴巴 作为藏人的 婚恋前奏 承袭至今㊂典礼通过一系列宗教仪式和世俗仪式使得受礼少女从未成年走向成年㊂仪式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则承载着安多藏族生计文化㊁宗教文化㊁饮食文化㊁服饰文化等,犹如展示藏族社会的 活态博物馆 ㊂那么,通过对仪礼保存鲜活的拉卜楞牧区少女的仪式过程的记录和分析来揭示藏文化密码,必将对丰富藏学研究的智库产生积极意义㊂
关键词:安多藏族㊀嘉朴巴㊀成人礼㊀仪式
一㊀初识 嘉朴巴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一民族总是对本民族正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以某种特殊仪式证明成人,从而赋予其氏族-部落的成员资格和所拥有的一切权利;再激励㊁警醒㊁附加义务,强制他们按照成年人的标准和思维行事,安多藏族也不例外㊂
在安多传统社会,婚礼未产生之前,一项宣布少女 生理成熟 (pu⁃bertephysiologique)和 社会成熟 (pubertesociale)的成人礼承载着藏民族特有的文化意涵传承至今㊂这项仪式安多口语称为 嘉朴巴 (skraphab
∗本文系2017年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特别资助 安多藏族山神崇拜的象征体系研究 (项目编号:2017BSHTDZZ19)阶段性成果㊂
安多藏族少女成人礼 嘉朴巴 与藏文化的传承发凡㊀333
㊀pa,戴天头)①或者 嘉朴 (skraphab),汉译为 落发 ,藏人习惯上称
之为 戴头面 ,②仪式过程被称为 嘉敦 (skraston),行礼少女被称为 窝禾玛 (bagma, 新娘 )㊂具体是指少女到了出嫁年龄,将童发及衣饰改变为成人发型及衣饰,以示成年㊂
环顾历史,这项仪礼早在清末民初时就曾引起民俗学家好奇之心: (藏族)女子年十六㊁七岁以后,虽无夫婿,亦发髻高挽,俗谓之 戴天头 ㊂戴天头后,任人皆可同居,生子即养为己有,其父为谁,不
问也  如逾梅尚未婚配,则对天挽髻,谓其配于天也㊂所生子女,知母而不知有父㊂ ③至20世纪40年代,亦得安多人类学研究先驱李安宅先生垂注: (拉卜楞藏族少女)年至十七八而无丈夫者,趁着这一天装束得跟成年妇人一样,发后银饰或珠宝饰,下垂及踵,是为少女 笄礼 ㊂ ④民主改革后,更是一度掀起学界的研究热潮:藏学专家陈庆英先生认为此礼源自吐蕃;⑤华锐㊃东智先生从藏族人生礼仪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其作为少女成人
礼的民俗学内涵;⑥丹珠昂奔教授表明该礼 指天为配,举行婚礼;无偶单婚,对象是天 ,具有婚配意义;⑦严汝娴教授㊁许英国教授㊁洲塔教授等
则从婚俗的角度分别对青海省共和地区㊁祁连地区㊁甘肃省拉卜楞地区的 戴天头 及‘梳头歌“进行了文化整理;⑧等等㊂
作为安多藏族特有的婚恋前奏,该项典礼内容丰富㊁极具特性和代
表性,部分 嘉朴巴 隆重的地区甚至可以在礼成之后不再为女儿出嫁举
行婚礼㊂⑨典礼仪式的复杂多样还使之成为承载安多藏族生计文化㊁宗教文
②③
少女大人演员介绍④⑤⑥
⑦⑧
⑨在藏语里, skra 意为头发, phab 意为梳头,上头; pa 为语音缀词㊂以往学者将此 与天相配 的婚姻释义为 戴天头 ㊂
华锐㊃东智:‘拉卜楞民俗风情“,甘肃民族出版社,2010,第40页㊂
丁世良㊁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㊃西北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9,第261页,第283页㊂
李安宅㊁于式玉:‘李安宅 于式玉藏学文论选“,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第36页㊂
陈庆英:‘藏族部落制度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第421页㊂
华锐㊃东智:‘华锐藏区的人生礼仪习俗浅谈“,‘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㊂
丹珠昂奔:‘藏族文化发展史“,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第176页㊂
严汝娴:‘藏族的着桑婚姻“,‘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3期;许英国:‘藏族婚礼习俗和婚礼习俗歌“,‘青海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洲塔:‘甘肃藏族部落的社会与历史研究“,甘肃民族出版社,1996,第553页㊂
根据田野考察,安多藏区 嘉朴巴 礼最隆重的为青海贵德(khrika)和甘肃夏河两地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