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影表演中的形体控制力
绪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化艺术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类艺术家的地位相较旧社会,已高出了很多。从建国至今,在电影和戏剧行业,每个年代都能涌现出许多令观众喜爱的和被业内给予高度认可的表演艺术家。
朱时茂时代在变化,演员的表演方式和表演风格也在变化。不同的时代,观众眼中“好演员”的标准也会不同。在大多数普通观众的眼里,好演员必须“演得像”、“演的真”、“很生活”,甚至一些观众认为谁能“哭”谁的戏就好。在我刚接触表演专业的时候,认为“台词好”、“形体好”、“有激情”、“有爆发力”的演员是好演员,但随着我在大学本科四年和研究生一年的时间里不断学习实践,发现一个优秀的演员的诞生,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一是熟练掌握表演技能,二是要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三是要有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以及对社会生活较深的理解,对人生较独到的感悟。后两条作用到第一条,就体现在演员要有好的想象力、理解力、感受力。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一个好演员一定要有良好的控制力。虽然时代在变,观众对优秀演员的标准也在改变,但不管在哪个年代,优秀的演员在创作的过程中总有良好的控
制能力。本篇文章我想主要探讨一下控制力在表演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1 什么是控制?
控制是理性的产物。演员在创作过程中有两个自我,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第一自我是演员本人,生活中的“自然人”,第二自我是演员创作的角。在表演时,演员既是作为艺术形象的剧中人,要用“理性”思维指导,监督自己的“感性”活动,又要成为对自己扮演的人物进行理性评价的中介;有时要求演员与角的统一强调共鸣的感应;有时有要求演员与角的间离,强调演员对角的评价。这种情感与理性的有机融合,才能适应表演创作中的变化和要求。实践证明,情离不开理的介入,理离不开情的渗透,二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因此在创作中,要求演员在热诚的投入中保持所需的冷静,在情感激荡时保持必要的理智清醒,在对人物情感的深刻体验中保持演员对人物行为、人物命运的评价意识,这就要求演员具有极为敏感的调节“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这一对关系的能力。而对这种演员极为敏感的调节“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能力,就是高度的控制能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