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时茂
谁能让我们笑
作者:徐一龙
来源:《中国周刊》2012年第02
        郭德纲说过:相声如果不可笑,那就太可笑了。
        相声如果可笑呢?
        就可以像郭德纲和周立波那样,无论有多少非议、风波,都不耽误继续站着把钱赚了。
        因为,他们能让人哈哈大笑。
        让人发笑的能力,有着巨大的魔力。
        只要这个世界稍微有一点正常,人们就需要开怀大笑。
       
        可是,有些大笑,却让这个世界显得不太正常。
        在过去的几年里,每个除夕的深夜的某一时刻,有太多人等候在电视机旁,等待小品演员赵本山把自己逗乐。据说,每到此时,收视率都会飙升,人民表示满意。
        8090后等等网络一代,很难理解年长者对春晚的习惯。这种习惯,颇似刘宝瑞先生的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中,落难皇帝朱元璋对那一口热汤的念念不忘。夸张点说,正是春晚上的相声、小品,开启了人们可以放下包袱、畅怀大笑的时代。
        1983年的春晚王景愚表演的哑剧《吃鸡》和1984年春晚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吃面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没有任何宏大的意义,只是遵循幽默的规律,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误会、贪心等可发一笑的元素,让人们哄堂大笑。而在当时,它们都是危险的演出,就是因为没有任何宏大的意义。
        只有回看在此之前的岁月,人们才会珍惜那种单纯的笑。
       
        人们当然不愿意只满足于雪中送炭,人们需要更多的笑声。
        我们重新拥有了相声、发明了小品,喜剧电影出现了,还从外国舶来了情景喜剧。专业的文工团、说唱团都有制造笑声的人。在香港,编辑兼导演刘镇伟写了句台词:妖有妖他妈,人有人他妈。没想到,这么无厘头的语言被大陆人照单全收。同样照单收下的,还有无厘头和恶搞。
        在我们身边,还有一看不见的笑话制造者——那些传来传去的段子,总得有作者吧。那些段子的肆无忌惮和异常犀利,让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中的表演相形见绌。正如在段子领域耕耘多年的东东所言:毫无顾忌是幽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