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自然 润养课程幼儿亲历式自然课程实践路径寻绎
摘要:自然课程是指幼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进行一系列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幼儿可接触到的最真实、丰富的学习环境就是大自然,亲近自然,既是他们当下的需求,也是他们进行生活、学习与游戏的重要方式。我园地处江心洲,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还拥有滩涂湿地资源和传统农业优势,是幼儿园自然课程开展的最佳媒介。因此本研究提出开发本土家乡文化,将其有机地融入到幼儿园自然课程中,并结合家乡自然资源在环境创设、课程建构与实施方式等方面作出了探索与尝试,以“预备亲历体系,“悦赏”家乡自然风华”“悦纳”家乡自然情感,“回馈”家乡自然建设”为具体策略提出了幼儿亲历式自然课程实践路径寻绎。
关键词:自然教育;自然课程;家乡
王菲几个孩子
自然是开拓孩子视野,丰富幼儿认知的最佳载体,对孩子来说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能够开拓孩子的视野,帮助其感受世界的丰富、奇妙和美丽,产生向往。《美丽的江心洲》自然探索是中班幼儿在本土自然研学中引发的自然项目探索,教师抓住幼儿的问题,并基于幼儿的兴趣点筛选家乡中有趣生动的自然资源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场景中的“十万个为什么”,助力幼儿在探究自然秘密中一次次解密了“家乡风采”,帮助幼儿重构了个人自然认知结构及自然
探究经验。
一、课程生发——邂逅“江心洲”
  每个人都对家乡有着浓厚的情感,热爱家乡是一种美德。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家乡的意识正在逐渐形成,一天教师在晨间谈话中,听见孩子们讨论着在江心洲的所见所闻:“我家小区里有很多的树和花草,很漂亮”“我家附近有一篇油菜花好美,黄黄的一大片。”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同时也回忆着自家附近的自然风景。《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及时抓住幼儿兴趣,开展活动。于是,我们和幼儿一起进行了一场探家乡之旅,引导子孩们走进家乡附近的大自然环境中,探究家乡的自然秘密。
二、行动设想——巧思课程路径
 本次自然课程,拟引导幼儿通过“悦赏家乡自然风华”、“悦纳家乡自然情感”,“回馈家乡自然建设”为具体策略,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秘密,培养孩子身为江心洲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提升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用实际行动建设家乡。在行动实施中,引发幼儿尝试自主探究关于江心洲的一系列问题,帮助其链接已有经验积极动脑,
助力幼儿通过“自我探究,自我逻辑总结和自我分析”的过程得出最终结论,完成对问题的探究助力幼儿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三、课程实施——寻味自然路径
1.预备亲历体系 悦赏家乡自然风华
“自然”是儿童活动的真实场所,让儿童在真实的环境中操作、游戏,在玩中学、学中玩,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自然认知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自然课程开展中,教师要把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自然课程开展的起点,引导幼儿去亲历家乡,帮助幼儿发现与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受人与自然相依相伴,密不可分的天然关系。
  例如在亲历式家乡自然课程的开展中,教师请家长带孩子们对江心洲周边的自然风景进行了调查,并引导小朋友设计调查问题,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周边都有什么好看的风景,这些风景都有怎样特点,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景点进行亲历认知。让孩子对自己喜爱的自然景象利用前书写的方式进行记录及表达。在亲历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对自然进行了深度探索,如请家长和孩子寻一条江心洲的幽径、淋一场江心洲的春雨、在江心洲经典附近搭
一次帐篷、看一次江心洲的花开、听一次江心洲的雷鸣等等,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留出空间,去触发梦想的原点,引导他们探索关于自然界中的秘密,提升了幼儿的自然认知能力。
1.生发驱动问题 悦纳家乡自然情感
结合幼儿需要,生发驱动问题是自然课程下幼儿感受人与自然相依相伴,了解自然与人密不可分的天然关系的重要途径。它能链接幼儿的发展,帮助孩子们在聚焦式的问题探索中。因此在开展幼儿园自然课程中,教师要结合孩子们子在游历家乡中遇到的问题搭建支架,引导幼儿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提升幼儿对自然的认知、探究能力,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3.意识转化行动  回馈家乡自然建设
从教育的本质出发而言,教育是让人幸福的生活,所以教育要面向生活并回归生活和社会。在“亲历式家乡自然”课程的体验下,孩子们通过各种各样的“体验”,真实地体验、感知、享受身边的美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浓厚兴趣,以及满满的热忱,邂逅自然的多彩与
美好。但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种美好呢?教师应逐步促使幼儿把对自然的热爱转化为行动,为反哺自然奉献自己小小的力量,让大自然变得更加美好,最终促使幼儿热爱自然的意识得到升华,并把热爱自然化为实践行动。
  例如为了引导幼儿保护我们的江心洲,我们开展了光盘行动、绿出行、垃圾督导员等活动,全方位地引导幼儿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通过“自助餐”和“光盘行动”,幼儿养成了按需取餐的习惯,知道了节约粮食对于人类生存的价值。幼儿从初入园,就通过垃圾分类小课堂学习垃圾分类的意义及方法,并对一日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进行分类。我园还通过家园联系栏,引导家长与孩子在家中共同学习垃圾分类方法,对小区的垃圾正确分类。在中大班,幼儿化身“环保小卫士”,对照垃圾分类表定时检查各班的垃圾分类情况,并主动做好记录。通过履行垃圾分类督导员的职责,幼儿获得了正确分类垃圾的经验,并牢固树立了垃圾分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潜移默化地建立了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助力孩子从小就生成热爱自然环境的行为。
四、课程实施成效
(一)基于儿童——促进了儿童自然认知、感知的发展
大自然中有无数生动的课程,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让孩子在每一个平凡而重复的日子里,可以过得不一样,可以有所期待,可以活得更有趣、更幸福,成为立体并且有温度的人。本次活动便是从家乡的自然教育资源中生发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模式,不仅能让幼儿在亲历自然、探索自然中根据自己与众不同的好奇心与兴趣点去探索、学习,充分促进幼儿个别化学习与发展,同时又能满足幼儿“玩”的本性。与现有的教学模式并行,使得幼儿园课程的完整化与多样化,更好得促进了幼儿对自然认知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自身——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思考、探索等专业化发展
幼儿园自然课程的开展是以儿童为中心,以生活为基础、以行动为途径的基于儿童独特生命发展需要的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不断反思成长,使自身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反过来,我们也不断调整和丰富自然中有效学习的内容,使之更加好玩。不同主题、不同形式、不同背景的“自然学习”活动,推动着儿童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融合、研究、思考、探索等专业化的成长。
以上自然教育视域《江心洲》课程开展的全过程。在活动开展中,教师通过多元化的策略,
萌发了幼儿对于自然课程内容探索和体验的欲望,进一步深挖了孩子在自然探究中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当教师追随孩子们的脚步时,从孩子的视角中,收获一善于发现、乐于表达、忠于探索的儿童观。这便是孩子在理解课程视角下的教育实施中成长最理想的样子,它改良传统的预成课程,使教师预设的教育活动走向“生活”、走向“开放”,走向幼儿的需要与发现。
参考文献:
[1]原晋霞. 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热爱自然——谈幼儿园自然课程建设[J]. 幼儿教育(4):22-23.
[2]王菲. 亲近自然 探索自然 热爱自然——谈幼儿园自然课程建设[J]. 好家长, 2018(24):26-26.
[3]杨枫. 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自然角区域环境的创设[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