昶的读音天工|2022年第13期
[摘 要]绒花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制品,相传它起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两代,历经数千年发展已在我国形成了北京、天津、南京、扬州等几个主要产地,并且各地发展独具特。天津至今还保留着过年戴花的传统,所以绒花便成为天津人共有的年节记忆,天津制花产业历史悠久,武清一直是绢花与绒花的主要产地,武清曹子里绢花也被列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曾有北派绒花代表头衔的天津绒花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希望通过探究天津绒花的历史发展轨迹来保护和发扬天津绒花。
[关键词]天津绒花;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13-0022-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任昶.天津绒花的发展现状与保护[J].天工,2022(13):22-24.
 任 昶 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一、天津绒花的历史发展过程
绒花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是因我国古代簪花风俗而诞生的鲜花替代品。《中华古今注》中记载:秦始皇曾命嫔妃戴芙蓉冠,插五通草花。到汉代时簪花已发展成习俗,因鲜花宝贵、易受时令限制,故
诞生出通草花、绢花、纸花、绒花等不同材质制作的“像生花”。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道:“近日吴门所制像生花,穷精极巧,与树头摘下者无异。纯用通草,每朵不过数文,可备月余之用。绒绢所制者,价常倍之,反不若其物之精雅,又能肖真。”可见像生花制作精美、惟妙惟肖却又物美价廉,可以替代真花,满足人们对簪花的需求,受到人们喜爱。明末清初簪花的习俗从宫廷流传至民间,绒花出现在民间的一事三节和香花供神等场合,大量的用花需求催生出京城附近众多的制花作坊。当时天津武清紧邻京城又依傍大运河,制花所需的丝织品原材料充足,所以诞生出许多制花高手。许多武清的制花匠人将花店开进了京城,如龚怀在东安市场开设的祥瑞花庄及刘亨元开设的万聚兴花庄,天津绢绒花也因此有了“京花”的美誉。
二、民间生活中的天津绒花
天津是唯一保留过年戴绒花习俗的城市,清朝时期绒花深受满族贵族女性的喜爱,除宫廷内务府设造办处开设“花儿作”以外,还要求宫外的制花匠人为宫廷送货,天津因紧邻京城、本身又有许多制花巧匠,使得天津的戴花习俗受此影响而形成。天津受妈祖文化影响,由天后宫庙会演变而来的年货集市从1910年开始存在并延续至今,每逢农历新年到来前,腊月的年货市集上会出售年画、春联、吊钱、绒花、空竹、鞭炮、灯笼、泥人等各种年货。因传说中妈祖在海上显灵时就着一身红衣,天津妇女平时就喜好红穿戴,过年要讲究“满堂红”,即上下里外一身红并在发髻上簪戴红绒花。之所以这样是出于虔诚信仰,妇女们纷纷效仿妈祖装束。“姑娘要花,小子要炮。”天津女性过年时不论老幼全都戴花,
但绒花的簪戴也颇有讲究,不同的人要戴不同的花:已婚妇女戴聚宝盆,未婚妇女戴石榴花,女孩戴成串梅花或海棠花。聚宝盆象征着儿孙绕膝、满堂红火并为子孙招财进宝;石榴花象征着留财留福、红火兴旺;梅花和海棠则象征着吉祥美好、富贵满堂。火红绒花寄托着大家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和对生活的美好希冀,是天津年节里不可或缺的人文符号。
三、天津绒花的特点
(一)制作技艺
天津绒花的制作材料主要有红丝线、铜丝、白灰、白乳胶、料珠、亮片、棉线等。绒花的制作工具主要有剪子、镊子、猪鬃刷子和木搓板。
制作工序为:拴拍子—剪拍子—对拍子—剪尖—做件—攒花。
1.拴拍子。根据制作需要将红丝线整理成束,再按制作要求依长度、宽度劈分成绒带,将其首端铺平
作者简介:任昶(1987—),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天津工业大学文学设计艺术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表演、时尚传播与时尚理论。
天津绒花的发展现状与保护
22
非遗传承
固定在架上后用猪鬃刷子梳平、梳均匀,梳整完毕后用木绒夹夹住绒片尾端,使梳好的绒带不变形,然后拉紧绒片尾端绷直整个绒带。手指蘸取适量白乳胶涂抹到已经对折整好形的铜丝上,用铜丝从正面夹住绒带,双手将铜丝两端捻紧成螺旋状,均匀地将所有铜丝以此方法固定在绒带上。
2.剪拍子。按制作要求用特制的剪刀将固定好铜丝的绒带按铜丝间隔剪开,变成一个个扁平的小绒棒。
3.对拍子。将扁平的绒棒横放在长方体的木搓板上,双手食指、拇指蘸取白灰防滑并捏住绒棒两端反方向捻搓绞紧,使绒棒上的绒随铜丝螺旋旋转,由扁平变成圆形,后用木块在木搓板上继续搓捻铜丝,进一步加工成更致密、更丰满的绒棒。
4.剪尖。也叫打尖,根据绒花造型的需要用剪刀对圆形绒棒进行修剪,将圆的绒棒两端或中部修剪成尖角。
5.做件。用镊子将备好的绒棒组合、塑形,绒棒里的铜丝是组合、塑形的关键。如组合塑造出半圆、球体等绒花的精细小部件,并将料珠、亮片等首先固定于部件上。
6.攒花。用棉线将绒花各部件上裸露的铜丝缠绕组合在一起,再利用镊子调整部件的造型、角度,最终组合成完整立体的聚宝盆或花卉等。
(二)天津绒花的造型
天津绒花品种一般为年节头饰和供奉摆设,彩以大红为主,辅以金亮片、金丝或金珠作为点缀,彩艳丽张扬、对比强烈、喜气浓厚;花型以中、小绒条为主,粗中有细,匀称和谐。题材多为传统题材,元素多为有美好寓意的花鸟鱼虫及实物,它的造型浓缩了各种题材元素的艺术化形态。植物类元素有寿桃、石榴、苹果、佛手、葫芦及葫芦藤蔓、海棠、牡丹、梅花、百合、桂花、紫荆花等;动物类元素有金鱼、蝙蝠、喜鹊、蝴蝶、龙凤等;实物类元素有聚宝盆、金钱、元宝、星星、如意等。绝大部分绒花造型都以聚宝盆为轴,左右对称辅以其他元素组合而成,少部分以单一花卉出现或二三元素组合而成。制花匠人将以上素材的谐音根据我们常用的祝祷吉祥话组合起来,制成了寓意不同的绒花。如福(蝙蝠)寿(寿桃)双至(如图1)、子孙(葫芦及葫芦藤蔓)富贵(桂花)(如图2)。另外,天津的婚嫁喜事中也会出现绒花,这类礼仪场景里出现的绒花造型多为“囍”字花和“龙凤”花。
四、天津绒花的现状
(一)受限因素多,发展劲头不足
现在的天津绒花属于本地年节用品,武清区制作绒花的家庭作坊会赶在进入腊月前利用农闲时间大批量地制作完成,进入腊月绒花就会在年货市场进行销售,为的是让人们过年佩戴,购买人基本上为本地人,价格从十几元到一两百元不等。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天津绒花属于大批量上市的年货,价格低廉;一般来说天津绒花的制作是由村民农闲时节在家庭手工作坊以流水线的方式批量制作完成,制作工艺较为粗糙。并非像其他地区的绒花一样由专职的手工艺人或绒花艺术工作室精心设计制作而成;它有固定且短暂的销售与购买时间,错过这个时间市面上就不再销售。近些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对年俗的冲击,购买天津绒花的消费者多是一些中老年人,年轻的消费者偏少,天津绒花的消费体在逐渐萎缩。
(二)缺乏代表性传承人
北京绒花的非遗传承人蔡志伟与南京绒花的非遗传承人赵树宪,是现在中国南北派绒花的代表性人物,二人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积极探索绒花与现代文化、时尚结合,在绒花技艺的保护创新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天津绒花有制花匠人却缺少代表性传承人,要想发展天津绒花,行业领头人和专业工作室必不可少。
(三)创新动力不足
天津绒花难做成适应时代的精品,主要是因为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应该在保留
传统的前提下融入新元素。但是绒花制作技艺复杂、售卖价格低廉,造成了老制花艺人无法从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导致没有创新和推出精品的动力,这也造成了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造成了没有新鲜血液加入、工艺难以传承的局面。
五、天津绒花的保护建议
(一)保护制花艺人
保护天津绒花,就要保护制花艺人,保护技艺传承人,将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地方政府可以为制花匠
图1 福寿双至绒花图2  子孙富贵绒花
23
天工|2022年第13期
人提供交流平台与空间,或通过就业培训的形式传授制花技艺,扩大制作者队伍,进一步加大对本地独特制作技艺和风格的搜集、挖掘和整理工作,促进本地工艺品、艺术品制作人之间的跨界交流,调动制花匠人的积极性,培养天津绒花代表性传承人。
(二)加大资金支持
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均离不开资金支持,政府及相关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应该拨出专门的资金用于发展和保护天津绒花,积极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吸引年轻人了解绒花,提高参与制作或购买的热情,也可以开展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或与本地民俗和汉服文化活动联动,让天津绒花走进众生活,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天津绒花。
(三)融合现代元素
积极展开天津绒花的本土元素与现代元素发掘工作,发展并创新天津绒花的独特风格,正如北京绒花的一大特是绒鸟制作和南京绒花题材丰富、精巧绝伦一样,使天津绒花在融合现代元素之后确立自己独特的风格。加入年轻人所喜爱的文化符号与题材,拓展更具实用性、使用场合更多的产品。创作符合时代需求的新题材、新造型,扩大品种范围,积极与文创融合,搭建更为广阔长效的销售平台,创造天津绒花新的发展契机,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四)与高校合作
积极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利用高校工作室的设计优势与创新优势,帮助开发新造型、新品种,探索科学的保护模式。在高校艺术类专业中设立关于绒花的选修课,也可以在课程中设置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手工艺的重要性,认识到天津绒花的魅力,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并且发挥学生在艺术创新方面的能力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具有的助推作用。
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也发挥着立德树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作用,结合高校学生社团形式多样化、影响力强的特点,以轻松的、受学生喜爱、自由交流和发展程度高的形式来提高绒花在年轻人中的接受程度、喜爱程度,培养绒花的关注者、爱好者,最终培养制作者。
高校承担着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作品创作、创新的任务。利用高校工作室推出校内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制作与展示,并且搭建与绒花制作技艺传承人指导与交流的平台,推进天津绒花的设计与产品创新。并尝试通过校企合作或是商业平台检验所创作的绒花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还可以通过组织竞赛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展示交流,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推动天津绒花的发展。
六、结语
天津绒花具有极高的民俗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是天津码头文化与妈祖信仰的侧面体现。其传承和保护刻不容缓,除了需要天津绒花的手工艺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绒花进行发展与传承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与高校的联合,采取综合手段进行保护,增强天津绒花的活力与生命力。通过一系列创新、融合的形式促使天津绒花走出困境,继续发扬光大。随着传统文化回归热潮及大众审美水平及物质需求的提升,天津绒花也应该向着时尚化、精品化、日常化的方向转变,吸引年轻体关注,加强年轻人对本地年俗的认同,增强年轻人对绒花的了解和喜爱,让天津绒花伴随年俗持续发展,更应该将现代时尚与之结合,在创新中发展,打破天津绒花的季节性限制。
参考文献:
[1]吴海燕.南京绒花[J].上海工艺美术,2006(2):96-97.
[2]汪海波,李莎睿,郭会娟.南北绒花的比较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21,35(1):116-118.
[3]董静.绒花[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20-21.
[4]李潇云.明清以来绒花行业变迁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7.
[5]杨英.民间绝艺:北京绒鸟 兼谈南北绒花制作技艺之异同[J].江苏地方志,2012(3):40-43.
[6]黄旭涛.奢靡狂欢与兼容并蓄:论天津春节习俗的地域特[J].节日研究,2018(1):52-65.
[7]袁帅,张静. 依托校非遗工作室开展高校文化创意产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A].荆楚学术(2020年2月)武汉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会议论文集[C],2020:132.
[8]秦欢.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社团助推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思考[A].保护·研究·传承:2021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会议书面交流论文集[C],2021:100-101.
[9]廖晨晨.传统簪花习俗视阈下的南京绒花传承与创新研究[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4):6-9.
[10]王韦尧,张毅.非遗传承视域下南京绒花的发展新形式研究[J].服饰导刊,2021,10(4):67-72.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