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先生题兰画诗、词、跋文鉴赏
作者:***
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常务理事  刘 世 渡
中国兰文化能成为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知识的积累和心血的结晶。出于对中国兰文化的仰慕和爱戴,也出于对中国兰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在爱兰、养兰、写兰和画兰的学习过程中,对郑板桥先生题兰画诗、词、跋文的阅读和解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致,并被其深深的感染。用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在《揭密红楼梦》的前言所说:“一个民族,她那世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在无尽的时空里体现,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形式,就是体现其以母语写出的经典文本中。”郑板桥先生作为书法家、文学家和画家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正是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郑板桥先生的题兰画诗、词、跋文在中国兰文化史上更是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一、郑板桥先生的题兰画诗、词、跋文,阅读出来朗朗上口,直抒胸臆而又意境深远,同欣赏他的兰竹石画一样,给人以淡雅、清秀、爽快和愉悦之美。
七十三岁人,五十年画兰;
任他雷雨风,终久不凋残。
录于刘清涌著《兰花一个文化的符号》75页
春日渐添长,春兰满径芳;
画家无别个,只画郑家香。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序言14页
两峰夹兰竹,幽香在空谷。
何必世人知,相知有樵牧。
录于吴应祥编著《中国兰花》126页
山中自有芝,人寻寻不到。
千岩万壑深,但闻波浩浩。
录于吴应祥编著《中国兰花》126页
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
录于张同标李键强编著《书画题跋必备》126页
几笔新篁几笔兰,芳条翠叶碧琅
老夫本是琼林客,只画春风不画寒。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11页
半边修竹半边兰,碧叶清芬满近山;
总是一团春夏意,略无秋气杂其间。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16页
画得盆花蕙草新,春风已过有余春;
折来数片新篁叶,好为名葩小拂尘。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210页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录于邢立宏梁雪健编《中国画名著兰》126页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录于蒋风白著《兰花百图》129页
鲜笋鲥鱼味正赊,江南四月好年华;
满林新竹青如玉,且趁熏风看蕙花。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219页
细雨微风江上村,绿林毫客暮敲门;
相逢不用相回避,翠竹芝兰画几盆。
录于潘茂著《郑板桥》49页
春风春雨写妙颜,幽情逸韵落人间,
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录于陈丕谟选注《历代题画诗选》133页
竹石萧疏又写兰,春风江上解春寒;
不须红紫夸桃李,秀如君尽可餐。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01页
二、桥先生的题兰画诗、词、跋文,在看起来极为寻常、极为平淡之处,创作了中国兰文化史上的“终古长存”的经典名句。
芝兰之室,君子居之。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335页
何劳绿叶扶持我,自有孤芳压服他。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05页
处世总无穷竭意,看花全在未开时。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16页
时而有心,岂而无心,
唯此幽香,终古常存。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193页
叶自短,花自长,
蓄其力,扬其芳,
花在室,香满堂。
录于蒋风白著《兰花百图》129页
其叶甚短,其花甚茂。
蓄其力,以有为;
扬其芳,以逞意。
物莫能两大,亦有余补不足之理。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99页
风虽狂,叶不扬,
品即雅,花亦香。
清秀问是谁与友,是我郑大郎。
友他在空谷,不喜见炎凉。
愿吾后嗣子,婚媾结如兰。
录于刘清涌著《兰花一个文化的符号》77页
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
万古不变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写三物与大子,为四美也。
录于潘茂著《郑板桥》26页
既入芝兰之室,岂无廊庙之材;
虽然盆壶瓦罐,宜与细做粗胎。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03页
二弟在家不肯读书,屡劝不信。吾惟画兰蕙以解其脑,并仿此离骚句:
根之茂兮土弗离;花之美兮香堪娱;
品纵杂兮叶与扶持。总不若风吹汝兮,
花叶依依。
录于刘清涌著《兰花一个文化的符号》76页
兰竹石头各一家,不曾水乳乱搓枒;
板桥居士聊安点,奠定高卑总不差。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47页
老去仍然作画工,题诗题上石玲珑;
远看却似磨崖刻,藏在兰条竹叶中。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248页
老夫自任是青山,颇长春风竹与兰;
君正虚心素心客,岩阿相借又何难。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283页
画得幽兰在瓦盆,西施未出苎萝村;
天然秀骨非容易,笔底分明有露痕。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130页
泰山高绝苦无兰,特写幽兰送宰官。
石缝峰腰都布满,一团秀尽堪餐。
录于吴应祥编著《中国兰花》126页
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画此花;
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
录于吴应祥编著《中国兰花》126页
半边修竹半边兰,碧叶清芬满近山;
总是一团春夏意,略无秋气难其间。
录于潘茂著《郑板桥》61页
此花不是世间花,好与青山翠竹遮;
借问画工何仿佛,先生心地发灵芽。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127页
买得沙壶花正开,化为空谷不凡村;
耳闻鼻嗅同心语,先在王朝御史台。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03页
敢云我画竟无师,亦有开蒙上学时。
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
录于潘茂著《郑板桥》30页
三、郑板桥先生的题兰画诗、词、跋文,展示着爱兰至深的情趣和美感,同时又把这种情趣和美感升华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崇高人品和人格形象。
叶长花则少,叶短花则多;
万事有余不足,英雄豪杰如何!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97页
乌衣子弟何其盛,酷似南朝王谢家;
百种老人多种德,自然九畹尽开花。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03页
兰梅竹菊四名家,但少春风第一花;
寄与东君诸子弟,好将文事夺天葩。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132页
宿草栽培数十年,根深叶老倍鲜妍。
而今归到山中去,满眼名葩是后贤。
录于刘清涌著《兰花一个文化的符号》78页
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
阅尽枯荣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录于蒋风白著《兰花百图》129页
九畹兰花江上田,写来八畹未成全。
世间万事何时足,留取栽培待后贤。
录于蒋风白著《兰花百图》1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