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校排名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本科专业评估总结与整改方案(1月)
(2017年1月)
一、评估总结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现设有化学系与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两个系,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师范)三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868人,应用化学为校重点学科,省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为省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6人,博士18人,省级“千百十”人才3人,市拔尖人才3人,市天鹅计划引进人才1人,校级教学名师和示范教师3人。2014.9-2016.8期间,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师承担国家基金项目3项、省基金项目8项,市厅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2篇,申请专利9项,授权3项;建设有省级化工重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绿化工与功能材料技术开发中心,化工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中央财政资助),教学与实验条件良好;在大亚湾与中大联合建立化工技术研发中心。
1.专业规划和定位
1.1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1.1.1社会对人才需求分析
化学、应用化学、化工是将化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如何运用于生产实际,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应用化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上升到通信、深海作业、航空航天、探月工程等技术产品,都有着密切的关联,也将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在21世纪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石油和化工产品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高等教育应好切入点,积极参与到化工产业的发展中来。“十三五”期间,石油和化学工业规模将继续稳步壮大,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0%以上。可以预见,21世纪石油和化学工业将是快速发展的行业,社会对化学、化工专业实用人才的需求将十分巨大。
1.1.2惠州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石油化学工业是惠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已形成炼油、乙烯生产到下游合成材料、精细化工、橡胶加工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国重点发展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大亚湾
石化区产业集聚效应增强,集聚了中海油、普利司通、科莱恩等国内外著名化工企业集团,石化区的综合排名已位居中国化工园区20强第2位,仅次于上海化工区。以大亚湾开发区为主体的沿海石化产业集加速发展,形成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中下游基础化工产品原料生产和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协调发展的石化产业链。“十三五”期间,惠州市的石化产业产值将达3000亿元,同时,由于化工产品向精细化和高端化发展,需要大量的化学、化工本科人才。
1.1.3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2016年1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建成若干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一批高水平理工类学科,2020年全省理工类大学生占比提高到47%。惠州学院正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理工科本科专业应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至关重要。惠州学院作为地方院校,担负着为地方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化学、化工本科专业的设置,将使学校的学科结构更趋于完善,并能使学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凸显出惠州学院的办学特。
1.1.4省内同类专业分布状况
除了惠州学院,还有东莞理工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汕头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韶关学院、嘉应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广东药科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设有化学化工专业。
1.2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精细化工和工业分析专业方向为特。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吸收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以科研促教学,努力提升办学层次,突出办学特,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经过五年的努力,把应用化学专业建成在全省同类工科院校一流专业、在全国高校有一定知名度和鲜明地方特的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采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使学生在学校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的学习及相关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和基本工程能力;在企业学习实践,结合企业生产工艺、产品开发和科研课题,开展生产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工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定位是:以工程为主,工程与研究相结合;以本科教育为主,努力向研究生教育发展;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为主,注意与化学、材料、经管学科交叉和与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渗透;立足惠州,面向广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具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好,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适应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等部门要求,能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素质高、专业宽、基础厚、能力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工程与技术相结合、理工相结合、综合素质提高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化学、数学、化工
、化工工艺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哲学、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和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能够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设计工业生产项目,对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表达能力、生产组织管理能力、专业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新产品新工艺的初步创新能力、现有企业生产流程的模拟和优化能力、新产品的开发设计能力、宽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审美素养、科学的思维模式和创新精神。
化学(师范)专业定位:“立足粤东、面向广东,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较高、理论基础扎实、具备现代教育技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能胜任基础化学教育和企业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的应用型人才,并为其进一步接受高层次学历教育奠定基础。” 突出师范性,以化学师范教育为主,融入理、工学科相关课程进行较宽口径教学,继续保持本专业的历史传统和化学教育特,将培养合格化学教育人才作为本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专业特培养体现在“在加强教育专业(化学)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融入理、工学科相关课程进行较宽口径培养,现代教师应具备较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一定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
力,以适应不同就业岗位的需求;通过改进实验教学体系,加强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毕业论文环节,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化学(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形成以师德为先、以学生为本、注重能力和终身学习、以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粤东中学教师需求为导向的核心教学理念;突出化学师范教育的实验探究教学、具有应用能力的中学化学教学技能培养、教学水平的教育见习和实践;实行基础理论、实验操作、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开展课堂、实验、训练、观察、网络五位一体的合作学习;做好教务处与二级学院、教师专业与主干课程负责人、实验与培训双主体、教育实践与见习双导师、班主任与辅导员、班主任助理与班干部的联合管理;实施师德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质量与中学需求、学生素质与全面发展、创新思维与培养模式、课程与教学能力、技能训练与核心课程、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