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胡品平
【摘 要】广东省大学科技园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为广东省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支撑行业技术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通过深入分析广东省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经验和制约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广东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
【年(卷),期】2014(034)004
【总页数】4页(P68-71)
【关键词】科技园;大学;广东省
【作 者】胡品平
【作者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3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204
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科研成果的一种产业化形态,是联结大学与产业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大学科技园通过充分利用大学的科研资源,克服大学在技术转化中抗风险能力差等劣势,将高校的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效对接,实现资源互补,通过推动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资源的聚合,从而实现大学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广东省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广东省大学科技园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各类创新要素与资源汇集、融合的重要载体,为广东省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支撑行业技术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广东省大学科技园的现状入手,通过深入分析广东省大学科技园的特点和优势、成功经验、制约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广东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广东省高校排名1 广东大学科技园发展状况
目前,广东省共有大学科技园8家,其中:国家级3家(中山大学科技园、华南理工大学科技
园、深圳虚拟大学科技园),省级5家(暨南大学科技园、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园、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园、深圳大学科技园、南方医科大学科技园);同时,广东省还引进了清华大学科技园设立广州番禺创新基地。这些大学科技园对广东省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并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1.1 服务广东省科技与经济建设,大学科技园建设初见成效
目前,广东省各大学很重视大学科技园建设,大学科技园已成为科技与经济连接的重要纽带。例如,2010年,中山大学科技园在园(主园区)企业已达15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超30亿元。截止2010年底,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内共有各类科技企业和机构137家(不含分园),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其中科技园管理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达到1 557万元。据统计,截止2010年,深圳虚拟大学科技园累计培养人才10.8万多名,其中博士1 269名、硕士2.7万多名;同时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深圳研发机构88家,转化科技成果959项,孵化科技企业625家,承担国家级项目74个,获得专利241项。南方医科大学与东莞市松山湖管委会合作建设南方医科大学松山湖实验动物科技园,积极服务东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暨南大学科技园、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园、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园、深圳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均取得明显的成效,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1.2 大学科技园“反哺”高校的趋势正逐步形成
在大学科技园创建初期,各大学均投入大量的资源。例如,中山大学将西门黄金地段的6 000m2土地和北门6 000多m2土地给科技园管理,资金直接投入达到4.2亿元;华南理工大学无偿为科技园提供0.44 km2土地并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投资达到1亿元。但随着近年来各大学科技园发展,其提供的物业空间和增值服务的收益不仅能满足大学科技园的自身运营需要,而且可以向高校返还部分早期支出,如目前中山大学科技园每年可以向学校返还2 000万元,华南理工大学每年可以向学校返还1 000万元,而且各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的资产总额不断增大,远超过了注册初期的资产总额。
1.3 大学科技园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广东省省级以上的重点大学均已建立了大学科技园,并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各大学科技园紧紧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现产业化的目标,积极推动学校优势学科、重点学科、特学科中具有一定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进入科技园内产业化。例如,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成果的中试和产业化基地,以及孵化科技企业和教师学生创新创业的基地,现有企业和研发机构130多家,其中30多
家是由华南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衍生出来的;另外,该科技园中80%以上企业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2010年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多亿元,上缴利税2亿元,创造就业机会4 000多个。又如,暨南大学科技园推动该校“关于黄曲霉毒素解毒酶研究与开发”项目,以2 500万元的投资规模与广州康采恩医药公司开展产业化合作,该项目已经在包括美国在内的20多个工业发达国家申请专利保护。
1.4 依托各大学优势学科,特鲜明的主导产业逐步形成
广东省大学科技园大多围绕所依托大学的优势学科发展相关的产业。例如,中山大学科技园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数字电视、生物医药等产业,其中电子信息及数字电视产业企业占入驻企业总数的60%;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形成了以信息产业为龙头,以环保、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为重点领域的发展格局;暨南大学科技园以生物医药研发为主,基本形成基因药物研制产业链;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园着眼于形成一条完整的现代中药技术创新链,构筑一个与国际医药规范接轨的高水平现代中药开发技术平台;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打造以农业为特、以生物技术为优势的大学科技园产业发展格局。
1.5 形成了“一园多区”、“一园多校”的发展格局
广东全省大多数大学科技园形成了“一园多区”共享模式。例如,中山大学科技园发展至今,已基本形成了6个分园区、3个中试基地以及各具不同功能的研发基地,其中主孵化园区、大学城园区、越秀园区以及南校区中试基地、梅州中山大学南药基地已经正常运行;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在主园区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创新人才培养和企业孵化工作,在各分园有重点地发展特产业,目前已建立了5个大学科技园分园、1个IC专业孵化器;南方医科大学在建设好校本部园区的同时,与东莞市松山湖管委会合作建设了南方医科大学松山湖实验动物科技园;深圳虚拟大学科技园按照“多校一园、市校共建”的特模式来建设,目前已有50多所国内外名校在园区设立研究院和相关机构,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和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等国内外院校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 广东省大学科技园主要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广东省各大学科技园都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构建完善的园区发展环境,主要做法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因地制宜,构建各具特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
由于各大学科技园成立背景、投资主体等不尽相同,各大学科技园建立了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例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分别成立了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科技管理公司),专门负责科技园的经营管理,拥有明晰的产权以及独立的人事权、财权和经营权,按现代企业制度与市场化机制运营管理。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园由于起步慢、发展相对滞后,其管理模式采用校领导负责的教学科研基地管理处进行管理;深圳虚拟大学科技园挂靠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这两家大学科技园虽然不是名义上的法人治理,但是其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与其他大学科技园管理公司的职能类似,也是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