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病门总论
附子大黄汤
组成:制附子15克(先煎)、生大黄18克、益母草30克、炙黄芪45克、芒硝粉10克(冲服)。
服法:加开水久煎,每剂两煎,早晚分服,连服10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温补脾肾,通腑降浊,利水泻毒。
主治:慢性肾病尿毒症,证属脾肾阳衰、水停毒盛者,症见畏寒肢冷,精神倦怠,恶心呕吐,纳呆腹胀,头晕乏力,大便溏薄,小便短少,面胫浮肿,CO2结合力降低,尿蛋白阳性,部分患者血压升高等等,舌淡苔白,脉多沉滑。
加减运用:刘氏临证之际,常根据患者的不同兼症而在原方基础上增味,如纳呆甚者,可加鸡内金、麦芽;腹胀明显者,可加木香、乌药;呕吐者,常加竹茹、旋覆花;恶寒发热者,可加连翘、麻黄;尿浊者,可加萆薢、白茅根;余沥不尽者,常加补骨脂、杜仲等;腰痛甚者,可加续断、狗脊、牛膝等等,疗效更佳。
水病门 总论
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何以别之? 水之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肤胀,寒气客于皮肤之间。鼓□空鼓□空然而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之其腹,陷而不起,腹不变,此其候也。鼓胀者,腹胀身肿大,大与肤胀等,其苍黄,腹脉起,此其候也。肠覃 者寒气客于肠外,与胃气相搏,正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始也。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若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月,按之即坚,推之则移,月事时下,此其候也。石瘕者,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宫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之。肤胀鼓胀可刺耶? 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脉。
病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汁。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其人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浮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满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
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心水者,其人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大肿。肝水者,其人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脾水者,其人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也。肺水者,其人身体肿,而小便难,时时鸭溏。肾水者,其人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足为逆冷,面反瘦。
治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即愈。有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何故?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病腰下有水气,牡蛎泽泻散主之,治湿则五苓散主之。孙真人治皮肤肿以五皮散。主之乃述类象形之故也。若 有水则水青龙加芫花汤主之。病人乾呕微利发热而咳,为表有水。表证罢,咳而胁下痛,为里有水,十枣汤主之。于病又当详审。此病皆从虚损所致。大病或下利后。妇人产后。饮水不即消。三焦决渎失职。小便不利。水乃相结。渐渐蓄聚。遂流诸经络故也。水有十种。不可治者有五。第一唇黑伤肝。第二缺盆平伤心。第三脐出伤脾。第四背平伤肺。第五足下平满伤肾。此五伤必不可治。凡水病忌腹上出水。出水者一月死。大忌之。夫肾主元气。天一之水生焉。肺主冲化。地四之金属焉。元气乃水中之火。所以太阳合少阴主精髓以滋血。冲化乃土中之金。所以太阳合
阳明主肌肉以养气。今肾虚则火亏致伤。阳水凝滞。肺满则土隘。使阴金沉潜。卫气凝滞而不理。血淖经络而不通。上为喘急。下为肿满。故经云。肾为少阴。肺为太阴。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至阴以精水也。所以能聚水而生病者。盖肾为关键。关键不利。枢机不转。水不运行。渗透经络。皮肤浮肿。诸证不同。以短气不得卧为心水。两胁疼痛为肝水。大便鸭溏为肺水。四肢苦重为脾水。腰痛足冷为肾水。口苦咽乾为胆水。乍虚乍实为大肠水。腹急肢瘦为膀胱水。大小便闭涩为胃水。小腹急满为小肠水。惟兹十水。谓之正水。又有风水。皮水。石水。黄汗。以义考之。风合归肝。皮合归肺。黄汗归脾。石水归肾。虽名理不逾。证候少异。如风水脉必浮恶风。皮水脉浮按不没指。石水脉沉腹满不喘。黄汗脉沉迟致发热多涎。疗治之法。当辨其阴阳脉证。若阴水为病者。脉来沉迟。多青白。不烦不渴。小便涩少而清。大便多泄。阳水为病者。脉来沉数。多黄赤。或烦或渴。小便赤涩。大便多秘。腰以上肿者宜发汗。腰以下肿者宜利小便。然后实其脾土。土盛自能摄养肾水。其肿自消。虚弱者。又当温补下元。又有内挟七情之气。停滞涎饮。腹满胁胀名为气分。及少血。血热生疮。变为肿痛。名为内热。又当随证施治。不可一途而取。要知此证。脉浮大者生。沉细者死。临证施治。宜详审焉。治法大要。身有热者。水气在表可汗。身无热者。水气在里可下。其间通利小便。顺气和脾胃。俱不可缓耳。然
而证虽可下。又当推其重轻。不可过用芫花大戟甘遂猛烈之剂。一发不收。吾恐峻决者易。固闭者难。水气复来。而无以治之也。然水之为肿。曰风。曰气。曰血。合而有三焉。风肿者。皮粗麻木不仁。走注疼痛。气肿者,皮厚四肢瘦,腹胁膨胀,或烦燥漱水,迷忘惊狂,呕逆烦闷,皮间有红缕赤痕者是。血肿者,妇人经脉壅闭,败血停腐,尤多见之,然妇人怀胎。亦有气遏水道而虚肿。此但顺气安脾。饮食无阻。既产而肿自消。若产后发虚。则虚退而告殂矣。大凡虚肿先起于腹。而后散于四肢者可活。先起于四肢。而后归于腹者不治。至若蛊胀而肚上有筋。腹满而大便滑泄。久疟而转作虚浮。男从脚下肿而上。女从身上肿而下。或内硬。或手掌平。并不治。当审而察之也。
大凡水病难治。产后更须慎于口味。又复病水人多嗜食不禁。所以此病难愈也。代有医者。随逐世情。意在财物。不理本性。病人欲食。或于贵胜之处。劝食羊头蹄肉。如此者。未见有一愈者。又此病百脉之中。气水俱实。治者皆欲令泻之使虚。羊头蹄极补。那得瘳愈。所以治水药多用葶苈子等。本草云。葶苈久服令人大虚。故水病非久虚不得。蛊胀但腹满不肿。水胀四肢面目俱肿大。医者不善诊候---治蛊以水药,治水以蛊药。或但见胀满,皆以水药。如此者,仲景所云,愚医杀之。此疾所忌者------丧孝产乳音乐,一切生冷,一切鱼蒜房室喧戏酢滑,一切肉粘食米豆,油腻并禁,不得食,及不得用心。其房室
等犹三年慎之,永不复发。不尔者,虽瘥复发,发后更不可治也。古方有十水丸。历验多利小便。不能述录也。
水肿附论
夫水肿之病。以脾肾气虚。不能制水。水气妄行。溢于皮肤。其证股冷肤肿。时作咳嗽。不得安卧。小便黄涩。以手按肿处。随手而起是也。
方
徐玉煮散出千金方 治水肿利小便。
阿肌苏丸牛角< 角思> 防己 羌活 人参 丹参 牛膝 升麻 防风 秦艽 生姜紫菀 杏仁 附子 石斛各三两 桑白皮六两 橘皮二两 白术 泽泻 茯苓 郁李仁 猪苓 黄连各一两 右为末。筛为粗散。以水五升煮三升。取一升顿服。日再。不能者。但一服。二三日以前可服。主利多而小便涩者。用之大验。
槟榔丸出圣济总录 治水肿及疗老小虚肿。大病后浮肿作喘。
槟榔煨 附子炮去皮脐 吴茱萸水浸暴乾炒 乾姜炮 防己 厚朴去粗皮涂姜汁炙 甘草炙各一两 葶苈纸上炒紫 杏仁浸去皮尖双仁炒 椒目微炒 赤茯苓去黑皮 黄耆锉炒 麻黄去根节炒 桂去粗皮 栝蒌去皮 白术锉微炒 海藻洗去盐炒各一两半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米饮下十丸。日三。稍加至十五丸。未知。加至二十五丸。得小便利为度。
丁香散 治腹胀硬满。水肿遍身。小便涩少。
丁香一钱 胡椒 益智各一钱半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甘草炒各三钱 茯苓 白术 连翘 桑白皮炒 木香 枳壳去瓤麸炒 木通 车前子炒各二钱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和滓温服。食前日进三服。
复元丹出医方大成 治水肿。夫心肾真火。能生脾肺真土。今真火气亏。不能滋养真土。故土不能制水。水液妄行。三焦与气脉闭塞。枢机不通。喘息奔急。水气盈溢。渗漏经络。皮肤溢满。足颈尤甚。两目下肿。腿股间冷。口苦舌热乾。心腹坚胀。不得正偃。则咳嗽小便不通。梦中虚惊。不能安卧。
附子炮二两 南木香煨 茴香炒 川椒炒去汗 独活一方用羌活 厚朴去皮锉姜制炒 白术炒 陈橘
皮 吴茱萸炒 桂各一两 泽泻一两半 肉豆蔻炒半两 槟榔半两 右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紫苏汤下。空心、食前服。此药世传屡验。其君臣佐使。与造物同妙。一日三服。先次施利。顷次乃肿消喘止。盖药能助真火。以养真土。运动枢机。安平必矣。法当禁绝食盐半年。乃不再作。
当归散出医方集成 治如前。
当归洗 木香煨 赤茯苓 桂心 槟榔 赤芍药 牡丹皮 陈皮 木通 白术各锉炒乾等分 右为末。脚膝头面肿。大小便不快。每服二钱。水一盏。紫苏淡竹叶淡木瓜一片如指大。同煎八分。温服。日三。如已愈。常服早晚二。觉气下或小便快是效。脏寒去槟榔。脐已凸。添大腹皮木通猪苓各一两。忌乌鸡肉咸酸海味物。一方无白术
茯苓丸出千金方 治水肿。
茯苓 白术 椒目各四分 木防己 葶苈 桂心各二两 泽泻五分 甘遂十二分 赤小豆 前胡 芫花 芒硝七分别研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蜜汤下五丸。日一。稍加以知为度。
消肿丸出医方大成 治水肿喘满。小便不利。
滑石 木通 白术 黑牵牛炒 通脱木 赤茯苓 茯神 半夏洗各一分 陈皮一分 木香半分 瞿麦穗 丁香各一钱 右为末。以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灯心麦门冬汤下。
导水茯苓汤出德生堂 治水肿。头面手足遍身肿如烂瓜之状。手按而塌陷。手起随手而高突。喘满倚坐不得息。不能转侧。不能着床而睡。饮食不下。小便塞涩。溺出如割。便绝少。虽有而如黑豆汁。煮服喘嗽气逆诸药不效。本堂用此即愈。亦尝验其病重之人。服此药时。要如熬阿剌吉酒相似。水一斗。止取药一钱。服后小水行时。即渐添多。直至小便变清白。方为全愈。
发布评论